首页 > 百科 > 法律常识

在我国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该怎么履行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01 14:10:49
The Beginning
1、关于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该怎么履行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导读:当下的社会,人们除了注重物质生活之外,更多的是注重精神生活。空巢老人的增多,领精神赡养这个话题不断的增温。精神赡养主要指赡养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帮助,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2、精神赡养的含义:是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被赡养人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享受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
3、精神赡养的内容主要有:关心体贴被赡养人的生活,尊重被赡养人的人格和意愿,了解被赡养人的心理,与被赡养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以及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对被赡养人采取诚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等等,其核心是尊老、敬老、爱老。


精神赡养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如在瑞典、芬兰等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关于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以保证老人们晚年的幸福。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日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子女与父母谈话的忌语都受到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从立法上保证赡养行为的质量。


4、《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都希望晚年生活能过的愉快而有意义。老年人心情是否舒畅,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体现社会文明与发展的程度。老年人口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其要求各不相同。但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是从子女方面得到精神慰藉。为此,最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体谅,使家庭和睦、融洽、和谐。


5、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赡养人物质赡养的负担会减轻,但精神赡养却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应该不断发扬。我国老年人大多把家庭视为重要的心理寄托,把享受天伦之乐视为幸福晚年生活和象征,虽然家庭结构变小,子女与父母同居一处的越来越少,但子女自立门户后仍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不同程度地照顾老年人,经常探望人,打电话、写信,各种节日都带去对老年人的问候,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子女的慰藉。
6、知识总结: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不少赡养人对老年人漠不关心,冷言冷语,给老年人眼色看,有的老年人尽管有地方住、有饭吃、冻不死、饿不死,精神上却处于极度痛苦之中。许多老年人忍受不了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这些都属不正确履行精神赡养义务,这些行为又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因为每个人都会进入老年,都需别人的关心与照顾,没有一个好的社会道德,老年人的精神就会不同程度受到侵害。所以赡养人必须正确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
THE END

TAG:精神  该怎么  老年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