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攻略

2023年2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时间+地点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2-02 18:04:53
The Beginning

  2023年2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

  ▶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7月23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道释人物画像是中华传统美术门类,其艺术风格浓烈、画面内容丰富,是宗教美术中的集大成者,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本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以实物展出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领略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及美好的精神寄托。除水陆画外,本次展览亦展出白描、金绘等多种风格的罗汉手卷,为观众呈现区别于水陆画富丽风格的文人情趣。

  ▶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2022年12月3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携手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首都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世纪大厅展出。展览汇聚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220余件文物,其中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占到56%。整个展览穿越历史,讲述因丝绸之路所呈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通过大量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还原历史上的和田,回望汉唐盛世,重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和田人民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事实。

  ▶首善家风——2022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2022年家风展以“首善家风”为核心,围绕传承首都家风,涵养文明新风的主题,全面展示北京地区近年来家风文化研究和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近百组家庭家风故事。集中展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首都家庭抒写的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动人故事和文明新风。

  ▶“大国匠心——用匠心雕琢时代光彩”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7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展览以新京报持续5年的“大国匠心”系列报道为蓝本,将63组匠心人物的事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对工匠精神进行生动诠释。通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四种匠心精神为脉络,呈现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匠心人物的奋斗事迹。

  ▶造化天工——二〇二三年迎新春艺术展

  展览时间:1月17日-2月5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当艺术创作面向自然造化与人文造物,艺术就成为天人之际沟通交流的媒介。在艺术家眼中,沧海桑田随岁月沉积变迁,古时的山川江河一如往昔,却又充满令人着迷的生机。今日的林泉造物、花鸟自然,经历着变幻中的不变,更经历着形制与图式随时代而行的演进。在从农耕文明向信息文明的更迭历程中,面对山水自然的取象造境,面对世间风物与故园花鸟,面对充满匠心雅趣的工艺造物,艺术家们将深思与意匠凝聚于艺术作品之中,并在其中寻找永恒而富有新意的时代价值。

  ▶第四届“亲情中华·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

  展览时间:2月起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示侨界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取得的成果,表达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共同心声,中国侨联于2023年2月在中华世纪坛组织举办第四届“亲情中华·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

  本次展览共收到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征集推荐的书法美术作品845幅,经专家评审,遴选出153幅精品入展,并将这些作品及40幅特邀作品展出。参展的书法、美术等作品,礼赞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歌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表达侨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展现了侨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

  展览时间:1月16日-4月2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进士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科目之一,元朝以后成为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民间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科举制度延续的一千三百余年间共选拔出超过10万名进士。本次展览通过179件文物介绍进士们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展览分为三个主题单元,“进士之路”单元选取古籍、书画、陶瓷、玉器、印章等文物,为参观者解读“进士”这一概念的由来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博学鸿儒”单元以时间为线索,展现进士们在理学、心学、史学、科学、教育、鉴藏等文化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艺苑群英”主要介绍历代进士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涵盖诗词、书画、艺术理论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亮点展品包括唐代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明代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卷》、清代钱维城《君子图轴》等。

  ▶金玉满堂——故宫博物院文化援疆汇报展

  展览时间:2022年8月3日-2023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展览以院藏清代宫廷金、玉器为主题,精选与宫廷祭祀、万寿、过年三个代表性仪典相关的清代皇家御用金、玉器文物112件,通过“敬天法祖”“万寿盛典”“辞旧迎新”三个单元综合展现清代宫廷的仪典与生活。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在癸卯兔年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遴选逾80件(套)馆藏文物展出,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为参观者献上欢庆兔年新春的美好祝福和寄愿。

  本次展出的藏品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3000多年前的「癸卯」卜骨显示出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而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或坐或伫,憨态可掬,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兔主题展品之外,多件取意吉祥的文物和时令书画也将并列展出,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源·缘——闽台艺术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4月9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福建与台湾在地缘、血缘及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本次展览共呈现超过400件闽台艺术作品,从戏曲、民艺及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美术等方面诠释“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思想主题。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序厅陈列展品包括族谱、家谱、古渡口路亭碑拓片、台湾同胞带回的台湾土壤等,结合抽象的闽南红砖建筑元素,解读中华民族“重土恋家、重视血缘”的文化传统。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展出超过500件(套)文物,辅以逾200件(套)药材实物,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国际合作等不同角度出发,力求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体系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理念,反映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演进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文物展品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等类别,重要展品包括商代玉石杵臼、明代针灸铜人、元代《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以及中国当代药学家屠呦呦获得的共和国勋章、诺贝尔奖证书等。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9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版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版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2年8月10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2年7月2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以国博百余年考古发展历程为线索,用240余件文物及相关考古资料展现国博考古工作百余年来的丰硕成果。1921年,河北钜鹿宋城的发掘,揭开国博百余年考古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博考古开始以田野考古为主,后陆续开拓水下、遥感与航空摄影等考古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博考古逐渐向西北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倾斜,重点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与变迁的代表性物证。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8日-2023年4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度联手推出的特展,本展览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通过“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贯穿一体的单元,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3月

  展览地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览简介: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选择意味承担,意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生科技报国的理想与实践使钱学森成为了他所追求的一名“有作为的科学家”。

  展览以“人生选择”为线索探索钱学森一生的成长故事,划分为“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四部分,意在从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不同时期经历的一些认识、选择、成长,探索钱学森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如何形成、实践与实现。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展览时间:1月14日起

  展览地点: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也是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和京港地铁合作的M地铁·图书馆项目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专题活动。乘客从国家图书馆地铁站E口内进入展区,可以看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主题的文物仿制品11种,与展区中大幅文物海报相互辉映,为乘客带来便捷的观展体验。

  展览开展后,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将通过直播活动、线上展览等方式增进与观众的互动;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共同开发该展览“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选取重要展品近30件,利用VR技术并配合相关硬件,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将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

  ▶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3月26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共呈现1000件小幅美术作品,其中400件为中国美术馆藏品,600件为特邀创作和征集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工艺等美术种类。展览旨在唤起对小幅美术创作的关注,倡导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的精品意识。

  在本次展出作品中尺幅最小的仅有邮票大小,最大的也仅半米见方。其中既有美术史中的经典名作如齐白石的《咸蛋小虫》、徐悲鸿的《双狮》,也有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参观者得以回顾中国百年小幅美术创作历程,同时对当下小幅美术创作的现状形成直观认识。在癸卯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此展以贺新春之禧。本次展览以“美在致广”为题,汇集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小幅美术作品,共计千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工艺美术等美术种类。中国美术馆以此展倡导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的精品意识,尽精微、致广大。

  ▶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

  展览时间:1月-3月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展览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明清祖容像藏品,数量可观,质量也属上乘。此次展览,是在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精品系统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策划生成,绝大多数藏品为首次展示,内容包含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祖容像。

  ▶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

  展览时间:1月-3月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展览简介:皮影戏亦称“影戏”,是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战国时期的俳优、汉代的角抵百戏之后中国戏曲的延续。它历经千年承传流变,如今仍活跃在我国民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皮影戏集美术造型、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表演技艺于一体,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信仰习俗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以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

  展览时间:1月-3月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展览简介:景德镇的千年窑火,烧出了中国陶瓷的灿烂、照亮了世界陶瓷的大道。清代督陶官唐英言:“瓷器之成,窑火是赖”。窑火起于窑炉,窑炉是瓷泥与釉料相融、涅槃重生为陶瓷艺术的母体。了解陶瓷的制成,当从窑炉开始。

  展览中的百余件艺术柴窑作品,是由几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创作,用“松纳柴器”窑炉烧制而成的,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和柴窑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

  展览时间:1月-3月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

  展览简介: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天地人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文兴。

  该馆本次展出刘恒甫先生的《中华福树》《中华有鱼》《丝路祥音》和《中华锦绣》四组原创大型艺术作品,分别从“天、地、人、文”四部分,描绘中华文化盛景,寓意文化兴盛、国家强盛。

  ▶“畅游珊瑚礁的世界”专题展览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9日-2023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珊瑚礁是石灰岩结构的礁石,由珊瑚虫的骨骼经钙化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不到海洋总面积的0.1%,却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在海洋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影响,全球过去10年来约有14%珊瑚礁消失。

  本次展览将呈现珊瑚标本、珊瑚礁图片及视频,向参观者介绍有关珊瑚的生物学知识,解读珊瑚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我国在保护珊瑚礁方面做出的努力。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中旬-2023年2月下旬

  展览地点: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分为“相邻相望 互通共融”“赤子之心 明明如月”“一饮一啄 血脉相连”“如琢如磨 令闻令望”4个篇章,通过218件(套)实物及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示华侨华人作为民间使者与文化交流桥梁,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助力中医药扩大国际影响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硫黄、雌黄、朱砂、孔雀石、玳瑁等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医汇刊》等中医书籍,在海外流传的精美的中药药盒、广告纸以及中医行医的针灸用具等,还可以通过针灸铜人等互动装置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福到全球千万家·华侨华人共祈福”活动——福字春联作品展

  展览时间:1月14日-2月6日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展览简介:征集200位海内外书画名家的福字春联,举办福字春联专场展览,展览将于元宵节后结束。

  ▶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

  展览时间:1月15日-4月1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近300件金属类文物为主,并联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展示亚欧大陆的金属艺术,跨越4000年,包括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地中海地区、伊朗高原、高加索地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考古共同体、欧亚草原、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国北方(新疆、河西走廊、长城沿线)等区域,呈现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以期映照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彼此交流互鉴的轨迹。

  ▶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

  展览时间:1月10日-4月1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20世纪初,得益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的诞生,德国设计获得了世界性的关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面临着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1949年之后,德国设计在边界线两侧演化出不同的发展逻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设计成为“德国制造”出口行业的推动力,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设计旨在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提供动力,其产品可为普通民众所消费。战后时代的德国设计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路径?这是本次展览希望呈现的关键学术话题。

  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包括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鲁德夫·霍恩、玛格丽特·雅尼等杰出设计师,以及哈勒艺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机构的设计作品,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时尚、纺织品和首饰设计等诸多门类。设计是德国工业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大众延续至今的日常表达方式。展览力图通过不同功能的设计案例,反映设计与历史、社会、日常文化等因素紧密交织的景象,探索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设计理念与实践领域的差别及相似关系,从而勾勒出战后德国设计史的全景。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3月2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Vintage胸针特指时间跨度约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由配饰珠宝品牌使用替代材质和人造材质,以高级珠宝技法制作的胸针配饰,历经了材质、技术、风格、观念的全方位转向。相对于高级珠宝(Fine Jewelry),人造珠宝或称配饰珠宝(Costume Jewelry)特指以合金、纯银、黄铜等材质替代贵金属材料,以莱茵石、琉璃、树脂等人造材质替代天然宝石制成的配饰其含义几乎等同于时装配饰,为日常穿搭锦上添花。本展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1张原版海报及原版设计稿、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同类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深度呈现了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谌北新风景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7日-2023年3月2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谌北新(1932-), 祖籍江西南昌,生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谌北新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他的毕业作品是一幅风景油画。在那个年代,他是第一个以风景油画作为毕业作品的学生,谌北新就被称作“中国风景油画第一人”。20世纪晚期中国社会环境的深刻转变为诸多艺术样式的探索打开了大门,谌北新的艺术个性正是在这个阶段得以充分展开。

  保持新鲜、明朗的感觉,是谌北新风景画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画既呈现自然气象,也传达人文理想,它萌生于画家的眼神和胸襟,扩充于画家明朗的色彩与自由的笔意中。从绘画方式和风格追求看,色彩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他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处理色彩关系,敢于运用极轻、极重、极饱满的颜色,纯净的白色块面和跃动的深重笔触常常是画面的领唱者。

  谌北新对大自然形貌、色彩、阳光、阴影的玩味,对自然情趣的营造,无一不与他自身的气质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领悟相连接。他在作品中显现的自然的光华,正是他宁静内心的返照。

  ▶向美而行——祝大年、吴冠中馆藏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2023年5月6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祝大年和吴冠中两位先生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重要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清华美术学群”的旗帜。本馆曾先后组织策划吴冠中、祝大年纪念展,并得到家属的慷慨捐赠。现特将本馆8号厅冠名为“祝大年·吴冠中专厅”,以对两位先生永志纪念。我们还将围绕清华美术学群,以“向美而行”为主题,不断推出系列馆藏精品展。兹精选馆藏祝大年、吴冠中作品39件套,为此系列展之开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沿着二位先生的艺术之路,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努力践行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7月12日-2023年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是对冯远先生创作生涯最系统也最完整的一次阶段总结,展出的作品时间跨度长达年。冯远先生的创作总是着眼于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灵魂的诸重关系,他的人物画既展现了中国人的形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幅中国人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历史图卷,从中可看出他对中国人物画语言和范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的痕迹和心路历程。

  ▶翰墨笙歌,笔底风雷——阳翰笙诞辰120周年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阳翰笙是我国早期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电影艺术家。作为一位革命文艺的开拓者,阳翰笙直接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军南征和会昌战役。革命风雨的洗礼坚定了阳翰笙的人生信仰,在进入文艺阵地后他始终坚守着革命初心,不仅躬行于革命文艺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更在文艺统战工作中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其时代关怀之深切,革命信仰之坚笃,斗争精神之顽强,统战艺术之高妙,为早期革命文艺事业夯实了成长地基。

  同鲁迅先生一样,阳翰笙以笔为枪,把文艺创作当成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他说过:“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他是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个反映南昌起义、第一个表现士兵、第一个描写正在进行的工人和农民武装斗争的作家。

  今年是阳翰笙诞辰12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聚焦阳翰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和话剧创作,展出《天国春秋》《草莽英雄》手稿、早期著作版本以及李可染赠阳翰笙画作等珍贵藏品,力求呈现阳翰老在革命与艺术并驾齐驱中的先驱姿态及思想智慧,为当代新人传递人生热情,点亮理想之光。

  ▶禧春——南京博物院藏吉祥文物特展

  展览时间:1月13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由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作举办,精选南京博物院藏剪纸、书画、瓷器、泥塑、饰品等文物111件(套)。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春节那些事”,展示从过年到忙年、从腊月小年到元宵佳节。第二部分为“吉祥止止”,展示传统的吉祥图案、纹饰和文物,如洪福齐天、松鹿延年、寿比南山、喜气洋洋、财源滚滚、多子多福、吉庆有余等,以“一年之计在于春”结尾,让观众在尽情欣赏展品独特魅力的同时,还能充分体验喜庆祥和的春节文化,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龙行戈壁——内蒙古白垩纪恐龙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0日-2023年3月19日

  展览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 “龙行戈壁”展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为期6个月,聚焦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白垩纪代表性恐龙化石,生动讲解了白垩纪中国北方恐龙群的演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开始,蒙古高原就已经成为了白垩纪古脊椎动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十分发育,产丰富而重要的初龙类恐龙化石。你知道吗?今日苍凉壮美的茫茫戈壁,在1亿多年前的史前时代,曾是众多恐龙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如今,科学家在内蒙古戈壁盆地和二连盆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大量恐龙骨骼、蛋与胚胎、皮肤印痕和足迹等,填补了古脊椎动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空白,也为我们再现了精彩的史前生命世界。本次展出了多件恐龙骨架模型,如: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盗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来自巴音戈壁组的完美巴彦淖尔龙,为我们了解禽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有原地埋藏状态保存的且完整程度超过90%的董氏中国似鸟龙,以及体内保存了多枚胃石的戈壁鹦鹉嘴龙……更多精美化石和传奇故事等待您前来一探究竟!本展览为收费展览,票价为20元/人。

  ▶“兔年话兔”特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6月

  展览地点:中国古动物馆

  展览简介:兔的起源曾是国际古生物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1970年代,中国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在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几件头骨化石,他将这一物种命名为“安徽模鼠兔”,提出它是兔形类动物的祖先类型,得到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广泛认同。

  本次展览从“安徽模鼠兔”切入,解读“兔”这一物种的起源与演化,解读兔类与鼠类在形态上的差异。展览还开辟一个特别展区,介绍以李传夔为代表的中国古生物学家们在兔形类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本展最重要的展品包括2件兔类化石标本:李传夔发现的“安徽模鼠兔”上颌骨化石的年代约为6200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兔形类动物;“远古道森兔”头骨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骨骼形态上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

  ▶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2023年5月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矿化石标本、科考仪器、成果书籍、高原动物标本等展品,从“认识”“科考”“保护”三个部分系统展示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保护发展。使观众认识和了解青藏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背后的特殊使命和重要意义。感悟艰苦卓绝、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物上山水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30日-2023年4月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100余件(套)山水主题的文物和当代艺术品展开叙事,通过“山水·源”“山水·观”“山水·融”“山水·承”四部分,展现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融合与传承。展览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解读中国博大精深的山水文化,揭示了中国文人山水观的精神内涵和延续千年的深远影响,以及山水文化发展到今天的传承和延续。

  ▶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展览时间:2022年5月18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通过200余件传承人手绘彩画小样、拓稿原件,民国时期建筑构件模型、文物修缮中的建筑彩画残件,非遗传承人自制工具等展品,时间跨越宋、元、明、清和当下,集中展示了彩画构图、纹饰、色彩的历史沿革,和彩画描绘所需的关键工艺。

  ▶“瓷韵”展

  展览时间:2022年5月18日-2023年4月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瓷韵”展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自主策划的原创主题展览。展览精选130件套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从“草木鸟兽之美”“山水风景之韵”“园居活动之雅”“园林典故之韵”四个部分,讲述瓷器上所承载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和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讲话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北京国子监官师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1月17日-4月16日

  展览地点: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呈现国子监官师的书法作品50余件,结合拓片、手札、匾额等展品,以书法为媒介展示官师的执教经历、兴趣爱好、家族文脉和庙堂往事,体现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传统理念。重点展品包括蒋衡楷书《道德经》册页、清光绪张建勋款状元匾、王士祯《香祖笔记》、张之洞楷书八言联、翁同龢行书书法四条屏、董其昌行书册页等。

  ▶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6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晚清时期,万寿寺遭遇外国侵略者洗劫,清王朝覆灭后寺院房舍曾被当作战俘营、学校、疗养院、收容所等。1957年万寿寺的最后一任住持将寺院交付政府部门管理,正式结束了其作为宗教场所的历史,1987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舍。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开启新一轮的修缮工程,对中路、西路建筑进行修缮,在东路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摸清了东路遗址的保存状况、布局、规模和形制等基本情况。博物馆本次重开之后,万寿寺历史沿革展特别展出了近期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祭孝惠章皇后疏文”等。

  ▶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6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展分为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共陈列64件展品。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造像趋于程式化,虽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感受,却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流于浅显与媚俗。藏传佛教造像则发展繁荣,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艺术模式。

  ▶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6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共陈列约50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介绍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演变及造型艺术特点。明式家具以古朴大方取胜,注重卯榫结构的精密巧妙;清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以富丽华贵见长,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民国时期的家具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探索求变的时代特征。

  ▶吉物咏寿——馆藏吉寿文物专题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形态多样,但目的都是为了祈福,这其中祈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由追求长寿而衍生出的各种风俗绵延久远,所形成的祝寿文化,在社会和历史上影响甚广。祈寿、祝寿所及的题材亦光怪陆离,上至仙佛,下至鸟兽花木,芸芸万物。本展览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分别从祝寿仪式、陈列器皿、穿戴配饰、文房用具、书法绘画等方面呈现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期盼以及儒家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走出展厅,观众还可以在万寿寺内看到与寿文化相关的植物(银杏树)、 祝寿石碑(乾隆皇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六十、七十大寿;光绪为慈禧六十大寿)、建筑上的彩画、构件等装饰,可以说,眼前的万寿寺同时也是这个展览最大的展品。

  ▶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6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清朝皇室注重汉文化研习,得益于优渥的文化环境熏陶,加之饱览宫廷内府的书画珍藏,因而涌现出众多书画家。本展通过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清晰反映清皇室书画艺术及其传承面貌,亮点展品包括雍正行书《白毫光》,果郡王允褆行书《克绍家声》,以及首次公开展出的乾隆御笔《岁朝图》。

  ▶追溯北京

  展览时间:2023全年

  展览地点: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媒体矩阵“守望燕都”微信平台

  展览简介:以线上云展览讲述北京建城史

  参与方式:线上

  ▶琉璃河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3全年

  展览地点: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媒体矩阵“守望燕都”微信平台

  展览简介:以线上云展览展示琉璃河历史文化

  参与方式:线上

  ▶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

  展览时间:1月12日-3月12日

  展览地点:徐悲鸿纪念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是我馆“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收藏系列展的第三展,展览首次梳理汇总了徐悲鸿收藏中的海派作品,共将展出40余件海派大家的绘画佳作:既有海派先驱吴友如主笔的《点石斋画报》,又有 “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以及海派巨擘吴昌硕的花卉精品,再到汪亚尘、张善孖等海派后期画家的作品。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窥见海派绘画的发展脉络,足见得其艺术收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师徐悲鸿与这些海派名家们又有着相似相承之处,他们同曾客居海上,同为突破创新之人,他们都尽一己之力,借西破旧,借古开今,一同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变革。

  ▶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2月7日

  展览地点:白塔寺

  展览简介:展览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阿尼哥一生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开创了“西天梵相”艺术流派,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筑艺术,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展览通过“降生佛国”“中尼使者”“世代友好”三个单元展示了阿尼哥的历史功绩和中尼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匠心佛韵——中尼造像和唐卡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2月底

  展览地点:白塔寺

  展览简介:展览精心挑选了首都博物馆馆藏元明清藏传佛教造像10尊和清代北京风格唐卡精品8幅,辅以尼泊尔当代造像10尊和唐卡绘画8幅,用以展示中尼两国匠作技艺在藏传佛教艺术领域中的碰撞与交融,为观众呈现一场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

  “梵风汉仪”造像单元精选了尼泊尔风格、萨迦寺风格、夏鲁寺风格、元大都风格、丹萨替寺风格、永宣宫廷风格、喀尔喀蒙古风格等兼具中尼两种艺术风韵的佛教造像珍品,同时,还汇集了尼泊尔当代造像艺术的杰作,让观众感受到元代尼泊尔艺术对中国各地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影响的异同。

  “藏韵华彩”唐卡单元展出了馆藏的8幅清代北京风格彩绘唐卡,并辅以8幅尼泊尔当今彩绘唐卡佳作,品古赏今,感受来自喜马拉雅南北两麓的艺术之风。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尼文化交流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2月底

  展览地点:白塔寺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山——喜马拉雅 山国明珠”“岭——横亘千载 绵延不绝”“峰——紧密携手 再攀高峰”三个单元,通过图文辅以部分实物展品的方式,分别展示尼泊尔人文风情、中尼两国1600年的人文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交往的新篇章。为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展览还特设尼泊尔国家概况及世界遗产两个专区,向观众详细介绍尼泊尔的人文风情及文化遗产资源。

  ▶“只此东方色”8k数字沉浸展

  展览时间:1月18日-4月18日

  展览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数字展览主题为《只此东方色》,策划以中国传统五行色“赤、黄、青、白、黑” 为主题,通过颜色解读中国工艺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中国工艺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以颜色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的方式,以五个不同的场景带入解读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与精湛技艺。

  展览形式:超高清数字影像+多媒体手段+沉浸式游戏互动体验+艺术精品+艺术文化传播。

  购票信息:大麦、猫眼、摩天轮线上购票。原价68元/人,早鸟票:38元/人;NFT票原价98元/人,早鸟NFT票68元/人;NPC票原价108元/人,早鸟NPC票78元/人;NPCNFT票原价138元/人,早鸟NPCNFT票108元/人。

  ▶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7日起

  展览地点:团城演武厅

  展览简介:“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是健锐营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健锐营部分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健锐劲旅、诘戎扬烈、太平安乐、壮肄声威、策功绩武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健锐营历史沿革,重现经典战役场景,复刻优秀将领戎马一生,深度阐示健锐营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健锐营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开放东西值房及南北城楼作为新的展示区域,对七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功能划分;采用原状陈列与现代化展陈方式相结合的思路,中轴主体建筑演武厅根据史料记载复原乾隆时期的家具陈列,彰显皇家演武场的历史风貌;打破用图文视觉形象来传递知识信息的单一模式,增添健锐营日常训练、虚拟穿衣、特色饮食翻板、三山五园文化交互体验等多项趣味互动项目,以更灵活的形式讲述文化故事,打造崭新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追忆百年 红色记忆——大觉寺及周边红色史迹展

  展览时间:2021年7月-2023年12月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西山深处峥嵘岁月稠,革命年代,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最前沿,这里曾有中华儿女英雄与日本侵略军无数次的交锋,与国民党反动派多少次的较量。交锋和较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史迹。这些红色史迹不仅是北京地区革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和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篇章。展览从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文物中选取了十余处红色史迹,对这些史迹进行解读、展示,重温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解读党虽经百年但依然风华正茂、生生不息的密码。用红色史迹,将红色传统发扬,让红色基因传承,让革命血脉赓续!

  ▶“乾隆皇帝与大觉寺”展

  展览时间:展出至2023年12月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乾隆皇帝与大觉寺》展览分为四部分,包括乾隆皇帝初游大觉寺、大觉寺藏乾隆皇帝御制匾额、乾隆皇帝御制诗、乾隆十二年修缮大觉寺,集中诠释了乾隆皇帝造访大觉寺的缘由和经过,介绍了大觉寺在清代的重要发展历程。从乾隆皇帝留在大觉寺的“无去来处”“动静等观”“憩云轩”匾额以及十数通御制诗石刻中,还原这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让观众了解大觉寺的历史。

  ▶春节民俗文化展

  展览时间:1月14日-2月5日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觉寺山门内临时展区举办《春节民俗文化展览》,展览以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介绍春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等内容。使观众在参观了解大觉寺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一同领略春节的民俗文化。

  ▶“我与车的故事”微展览

  展览时间:1月23日-2月5日

  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结合传统节日策划“我与车的故事”微展,将“藏品展示+电子看展+氛围营造”相结合,通过展览向观众人、车、社会的故事。 城市以它自己的方式,用一条街、一群人,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顽强地保留着它的历史印记。其中,汽车的发展和交通出行方式的变迁是城市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展览利用中庭多媒体屏幕+实物展示,呈现了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交通方式变迁,每段历史、每个故事、每种交通方式的变迁都在生动地描绘着北京城中的人与物,讲述北京的故事。

  ▶从突围到辉煌——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专题展

  展览时间:1月19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历程,传播中国汽车文化,北京汽车博物馆与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共同举办“从突围到辉煌——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专题展”。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分为“星火燎原,摸索前行”“突围破局,激情岁月”“重点推动,构建格局”“创新引进,合资合作”“全面勃兴,高质发展”5个单元,以藏品、影像、新技术展品、场景互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呈现给观众一幅跨越发展的历史长卷。

  ▶形·影·神——炎黄艺术馆藏皮影、剪纸展

  展览时间:1月24日-4月2日

  展览地点:炎黄艺术馆

  展览简介:皮影与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是以皮影与剪纸为切入点,以光为媒介,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唤醒那些曾经活跃于幕后,张贴于家家户户的皮影和剪纸形象。这些原本家喻户晓的传统物件,每逢节日,必定不会缺席。

  众所周知,皮影多采用驴皮经过各种加工,雕刻上色后,形成造型灵动的各种形象,而剪纸则贴于窗上,纸薄色艳,烘托节日的气氛。此次展览中的皮影,是炎黄艺术馆馆藏的明清时期的“乐亭影”。在中国北方皮影戏中,乐亭影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因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无论皮影还是剪纸,他们都是形、影的艺术,通过光,赋予其生命和色彩。今天,我们再次利用光来再次唤醒其灵魂,希望通过多样化的陈设方式,让皮影从幕后走到台前,让剪纸回到“窗”上,通过光型变换,让人再见其形,观其影。

  皮影演绎着忠奸善恶,剪纸寄托着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未来的向往。在此,我们不妨从视觉语言、材质肌理、等角度再次重新审视它们,把其魅力融汇到当代的语境中。从这个角度讲,此次展览并非单纯的介绍皮影和剪纸艺术本身、传播普及民间美术知识(甚至我们有意弱化了这个主题),也并非呈现一个固定的观看模式,而是通过我们所提供的有限的角度,来激发人们各自对皮影、剪纸其形式、内含的再认识,从各自的视角去诠释、感受其魅力。

  二零二二年已成为过去,人们怀着五味杂陈辞旧迎新,不觉癸卯新春已至,我们希望藉此展览,把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传达给大家。

  ▶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起

  展览地点:鼓楼

  展览介绍: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展于2022年11月正式开展,展览共1260平方米,展线长约600米。展览以新型的沉浸式数字展和丰富的交互体验与观众见面,生动展示中轴线沿线古建筑的魅力,观众可以循着钟鼓之声,在充满仪式感的720°全沉浸空间内自由漫步,体验数字光影艺术下鼓楼的时空变幻,了解钟鼓楼的建筑历史和特色、计时报时运行机制,回溯它和北京中轴线的时光流逝和保护传承故事,感受历史与我们的温暖共生。

  ▶市井百工 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

  展览时间:1月20日-3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

  购票信息:免费

  举办单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

  展览简介:旧时的市井百工难以忘怀,昔日的京城生活繁华多姿,冰糖葫芦、吹糖人、卖小金鱼儿的叫卖声,依然清脆悦耳、洪亮悠扬,似乎仍回荡在街巷耳旁,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到那个消失已久的年代。

  由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主办、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协办的“市井百工 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旨在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和音频资料,再现京城的市井百工和昔日繁华,唤起人们对消逝时光的美好记忆,让后代了解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行业,延续这座城市的根脉。

  ▶“忆时光 展征程”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顺义区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以时间为轴,以实物、照片、视频介绍为载体,结合复原场景的打造,展现了顺义从70年代末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带领观众回忆了顺义在时代的车轮中留下的各式各样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展示了顺义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忆时光,从不同视角回眸44年的沧桑巨变,回忆的不仅是曾经的历史,更是几代人内心深处对顺义城市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体现出国家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展征程,通过这次主题展览活动,了解顺义未来发展动向,全景勾勒顺义发展的生动画卷,共同描绘顺义未来的美好蓝图。

  ▶唤醒沉睡的藏品——古陶文明博物馆藏西亚南亚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2年6月15日-2023年3月6日

  展览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首次展出印度河流域文明彩陶、人偶,北方黑陶文化陶器,古波斯及萨珊王朝印章等。10多年前,它们有幸陆续成为已故收藏家路东之先生的藏品,惜乎一直处于休眠中。为纪念路东之先生创建古陶文明博物馆25周年,古陶文明博物馆携手有关专家,首次在这批藏品中遴选部分精品与观众见面,相信观众和其收藏者当初的心情一样,对这些来自异邦他乡的文明成果怀有同样的兴趣和期待,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路东之先生与众不同的眼界和情怀。

  作为一家非国有博物馆,这次“唤醒沉睡的藏品”展的推出,是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保护传承人类文明宗旨,以文物精品展示回报社会的又一个实际行动,也是对古陶文明博物馆创始人路东之先生的最好纪念。关注古陶文明博物馆公众号,及时通告线下开放时间,精彩线上展抢鲜看!

  ▶新中国红色经典连环画系列展之一《霓虹灯下的哨兵》原稿展

  展览时间:1月24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

  展览简介: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连环画繁荣的新篇章。新中国红色经典连环画更加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讲述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新故事。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其中比较耳熟能详的故事,改编自《南京路上好八连》。馆藏的原稿是由八位画家共同绘画的版本,此版本发行量极少,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本次展览展出《霓虹灯下的哨兵》全56幅原稿,使观众朋友们可以近距离欣赏连环画原稿的细节,对比出版物,体验原稿带来的魅力!

  ▶吴茜新水墨画展览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门票:50元,需要预约(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免票)

  通过何杨吴茜现代绘画馆参观服务小程序预约参加。

  展览简介:吴茜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推出了吴茜的新水墨系列作品展。传统中国绘画是以水墨为主,分为“彩墨绘画”和“水墨绘画”两种形式。为了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和普罗大众欣赏到吴茜水墨画作品,馆内在一展厅和二展厅展览大小作品30余幅,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吴茜青花瓷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0日-2023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门票:50元,需要预约(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免票)

  通过“何杨吴茜现代绘画馆”参观服务小程序预约参加。

  展览简介:在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第一次展出的20余件瓷器作品,是吴茜在景德镇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这是她第一次成批量地在瓷器上作画。

  》》

  》》

2023年北京春节游玩推荐
春节活动汇总


市属公园活动
博物馆活动汇总
春节庙会
春节档电影
景区活动汇总
春节儿童剧
春节演出汇总
新春音乐会汇总
春节花市
春节灯会
春节市集
春节非遗活动
春节各区景观灯
兔年主题展览
寺庙祈福
年货大集春节灯光秀
市属公园冰雪游园会
冰雪节汇总
春节滑冰

THE END

TAG:中国  时间  地点  简介  博物馆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