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槐位置
唐槐抱子在岱庙配天门西院有古槐一株,基径达1.94米, 经考证系唐代遗植。 明《 泰山小史 》记载:“唐槐在延禧殿前,大可数抱,枝干荫阶亩许”。树旁立二石碑:一是明代万历年间甘一骥石碑大书: “唐槐”二字; 二是清代康熙年间张鹏翮树碑题诗赞誉古槐壮观可爱,诗曰:“潇洒名山日正长,烟霞为侣足徜徉。谁能欹枕清风夜,一任槐花满地香。”原来这株古槐高大茂盛,蔽荫亩许,建国前住扎兵营,攀折糟蹋,生长逐渐衰弱,于1951年枯死。树干中心腐朽,1952年在树干中心又植小槐树一株,现已成荫,高达5米,胸径达35厘米,俗称“唐槐抱子”。
卧龙槐位于斗母宫门口,树干平卧山坡,侧枝平卧生根,南北相距8米余,根际盘曲,树冠仰起,婉如卧龙翘首,古拙离奇,形体若飞,俗称:“ 卧龙槐”,富有情趣,为游客所赞誉。据考察,系明代嘉靖年间所植,约300年许,被雷击倾倒,干端着地生根,足见适应能力很强,至今生长良好。
四槐树位于壶天阁下,柏洞盘道两侧,有古槐4株, 形体最为高大的8703~140号,高达24米许,胸围达4米, 冠幅25×20米,古雅壮观。长势衰老, 树干枯腐中空。相传为唐代鲁国公程咬金率众来泰山,中途休息所植,处于盘道两侧,遮天蔽日,攀登者留步暂憩品茶,发人思古,相继设有茶馆,以古槐而得名“四槐树茶馆”。 于1978年7月10日,8703-1401号古槐因连降细雨, 树古枯腐部分全部浸湿,加之重心偏移所致而折倒。树干老态龙钟,横卧盘道, 游人无不婉惜。可幸在倒折基部尚存生机,经松土浇水,又萌发新枝,当年高达82厘米,基径1.2厘米,仍不使唐槐再生,有返老还童之赞说。折倒的树干经测算证实,该树龄约1240年许,接近唐代所生,可信唐人所植,对其它尚存的1株,采取了相应措施,倍加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