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2、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
3、自然环境: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游,安顺市西南45千米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千米。属中亚热带,是典型的溶岩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雨水集中在5-7月,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特别是6月,降雨量将近300毫米,此后几个月降水量逐渐减少,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一个月,月平均降水量不到20毫米,降水最多一个月的降水量大约是最少月的15倍。
黄果树大瀑布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寒避暑胜地。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4.3℃,但最低气温很少会跌至零下;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基本不会有高温天。
4、地质形成
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要上溯至2亿多年前的中三叠纪,那时黄果树一带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黄果树瀑布发育在一套“中三叠世中统关岭二段中厚层夹少量薄层状云灰岩”中,位置在翁寨小背斜东翼。黄果树瀑布形成时期的白水河,是一条发育于距今10万—50万年之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时期由“宽谷期”向“峡谷期”演化中的地上河流,后因“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壳多次间歇抬升,引起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流的侵蚀、溶蚀等下切作用加强,在该处形成“裂点”(河床因地壳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及构造、岩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转折处),这个裂点处的裂隙、溶洞、暗河非常发育。白水河先是形成了一个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的落水洞型瀑布,后来随着河流侵蚀、溶蚀、侧蚀作用在地壳间歇抬升及晚更新世后期温湿气候中,水动力逐渐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落水洞的洞顶逐步坍塌,黄果树大瀑布终于呈现,已经有5万年的历史。
5、形态特征
出现一个大的纵坡裂点形成黄果树瀑布,水流经瀑布后向西绕行一个近似半圆的弧形,弦长500米,向西凸出300米,到达水刮冲以下的螺丝滩头,恢复由北向南的流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瀑布飞泻入犀牛潭,水流依次经过三道滩、马蹄滩、猪龙潭、油鱼井、锅底凼、湾塘、冒水塘。
徐霞客描写黄果树瀑布:“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在他所见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就逐渐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瀑布。
瀑布河水的流量,水小时只有几个流量,最大时达到1000多个流量。水大时,瀑布溅珠飞洒到100多米高的黄果树街上,两三里外能听到雷鸣般的响声。水小时,河水仍然分成4支,铺展在整个岩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
瀑布后有一长达134米的水帘洞拦腰横穿瀑布而过,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从水帘洞内观看大瀑布,令人惊心动魄。这样壮观的瀑布下的水帘洞,在世界各地瀑布中也是罕见的。瀑布前面是一很深的箱形岩溶峡谷,左为悬崖峭壁,古木森森;右为钙华坡、石笋山,芳草繁花,铺上云天;中为犀牛潭、马蹄潭……潭滩相连,透逝相接。犀牛潭深17米,常为溅珠覆盖,雾珠腾空;上午下午,阳光折射,彩虹升起,前人有“雪映川霞”的称誉。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甚古雅,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名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亭下林木茂密,有一曲折磴道直抵河边。河面架曲桥通“水帘洞”。瀑布下游不远岸边绿树丛中建有黄果树瀑布宾馆,宾馆建筑采用了布依族石砌建筑风格。瀑布侧畔建有徐霞客大理石雕像。
TAG:黄果树大瀑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