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火灾屡见不鲜,如何逃出火的“魔爪”,其中有很大的学问。日前,一场由团市委、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市青年联合会等共同举办的青少年暑期防火安全体验活动在南海黄岐劳动技能学校举办,25户家庭模拟在火场烟雾中逃生,进行了一次紧张而刺激的学习。“以后遇到火灾的情况也不会慌乱了”,参加体验的一对亲子表示。
Step1排查家庭火灾隐患
现场花絮:一间房里找到12个隐患
防范胜于未然,一场查找安全隐患的比赛开始了。孩子和家长被带到一间家庭火灾隐患模拟房里,一队小朋友首先找到了厨房里侧躺在地的液化石油气瓶,然后,发现卧室里的空调电源安装在木制衣柜上,还有熨斗放在衣服上却没有拔掉插头、放在客厅的汽油灌等,最厉害的小朋友找出了12个安全隐患。
专家解说:易燃物不能随意摆放
排查安全隐患则主要关注以下几点,易燃品摆放地点是否合适,明火源、高温物体、电火花附近有无易燃物,残旧开关线路检查更换,家中灭火器材是否配备等。像输电盒上放电笔,冰箱上放重物,用胶盒点蚊香等都是安全隐患,需要杜绝。同时,小孩独自在家则要教育孩子不能玩火,使用电器要注意拔掉插头等,还要注意坠楼等隐患。
Step2火灾烟雾逃生
现场花絮:抢到防毒面具不会使用
大部分火灾死亡案例,都是燃烧引发有毒浓烟,导致人窒息而死。因此,一旦发生火情,小朋友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灭火能力,逃生是“上策”。
“着火啦”,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叫喊。孩子们一拥而上,在陈列架上选取合适的逃生工具,最先抢光的是防毒面具。然而,抢到的小朋友们却不会使用,只好拿着面具干瞪眼。另一边,拿到毛巾的小朋友也在四处寻找水源打湿毛巾……
一位先生带着妻子冲锋在前,结果走进死路,误导了不少小朋友。紧跟其后的家长没有盲目跟风,带着大队人马另辟蹊径,最快找到了逃生的出路。家长自豪地说:“火灾现场不给用电梯的,看着绿色逃生标志就能走出来啦。”
专家解说:高层逃生不要超过20层
使用防烟面具前应先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然后拆开防毒面具,把滤嘴正反两面塞子拔掉;把松紧带调松,套入头套,滤嘴盖住嘴鼻后,再把带子调紧,戴好面具后由手掌堵住滤毒盒进气口用力吸气。
如果使用毛巾防烟,则要把毛巾用水沾湿,拧到三分之一干,对折6-8层,达到适当厚度。毛巾沾湿可以过滤烟雾,一定厚度则既可以让空气通过,又可以过滤刺激气体,避免窒息。
逃生时弯腰捂鼻,沿着逃生标志走,保证好稳定的行走姿势,不互相推拉,尽量往人少的出口走。另外,如果火势不大,可以把门窗关好,用床单塞住门缝,不断用水浇湿,等待消防救援,减少风险也相对安全。如果火烧进屋则要马上逃生,要优先向低楼层逃生,如果低楼层被阻断则往高楼层逃,比着火楼层高几层即可,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几层,因为消防梯不够高。在公共建筑则可逃到避难层。
Step3高层窗户逃生
现场花絮:胆小孩子不敢离窗
当室内的通道已经被大火和浓烟侵占时,高层缓降逃生就成了救命良方。“有什么工具可以从窗口爬下去逃生啊”,在结绳模拟处,工作人员向亲子们提问,小朋友们纷纷建言献策,用床单,用绳子,用衣服……
工作人员拿出材料让小朋友和家长合力结绳逃生,体验者们用绿色的实心塑料绳和床单各做了一条救生绳,由勇敢的家长来试验,均能成功。孩子们则使用消防专用逃生绳,勒住胸部位置,由成人在窗户控制下落速度,缓缓降落地面。但高楼缓降逃生需要一定勇气,现场一名小男生因为害怕坐在窗边迟迟不敢向前。
专家解说:不建议小孩用结绳逃生法
高层逃生要使用救生绳,绳结的方法多不胜数,而速度最快的则数“节结”,即指在一根绳索上连续打成多个止结。想要结绳稳固,则要两个单绳分别打单结,再将两条绳在单结后打结拉紧,这样能防止结口松开,此法适用于床单。
逃生时,要将逃生绳固定。保证绳子能支撑体重,绳子与墙角的摩擦点要重点保护,同时下降时也要注意用毛巾保护手,防止与绳摩擦伤手。普通家庭可以平时测好相关数据,在家里准备好足够支撑力的绳子,以备不时之需,情况紧急时,床单和窗帘都是逃生工具。攀爬下降逃生到安全楼层即可,不一定到达地面。因为结绳逃生很危险,容易发生坠楼,不建议小孩子使用此方法。
Step4灭火工具灭火
现场花絮:消防水带沉重要多人合力
小型火灾,可使用楼宇安装的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在室外灭火操作现场,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体验了如何用湿布、灭火器、消防栓灭火,灌满水的消防水带十分沉重,2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合力才能完成。
专家解说:不同火灾使用不同灭火器
湿布灭火对布的材质没什么要求,弄湿主要防止烧着,如果布料厚实,干的也可以盖灭小火。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常用的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使用时除掉铅封及拔掉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在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不能扑灭特殊物品如易爆品等,一般市民使用消防栓最有效,对准火焰最猛地方喷就好,看不到火焰,即可停止,再留守观察,防止死灰复燃。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