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结核病、艾滋病,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自2008年起,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2021年的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宣传日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能引发疟疾的虫种主要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等四种。
其中,“间日疟原虫”是中国疟疾疾病的主要虫种,发病期间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发作时以发冷、发热、出汗为比较典型的症状。
严格防控
2017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正在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无锡市历史上,疟疾流行曾经较重,自1986年起,我市间日疟的发病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并于2015年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标准。
近年来,随着我市流动人口,以及赴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劳务输出者的不断增多,疟疾似乎又有抬头的趋势,特别是输入性恶性疟疟疾病例明显增多,这种由非洲和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输入我市的疟疾病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有生命危险,严格防控至关重要。
如何防治
防治疟疾,首先要积极治疗传染源,即疟疾现症病人。
目前我市各大综合医院均有发热门诊,通过血片镜检为阳性或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需接受规范治疗。
市民或家中亲友如果从疟疾高发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归来,一旦有发热现象,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有疟区外出史,便于医生及时诊断病因。
确诊后怎么办?
若患者被确诊为疟疾病例,需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身边的健康人。
能做好以上基本环节,便可有效防治疟疾,免受疾病困扰。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感染人体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国以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为主,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血吸虫其实并不吸血,由于它是一种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血管内的吸虫,所以叫做血吸虫。
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因为是由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所以叫做日本血吸虫。
哪里会有血吸虫?
危险区域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它是血吸虫的“帮凶”,其体内释放的血吸虫尾蚴(幼虫)可感染人畜。因此,有钉螺的地方,就有可能有血吸虫存在。
钉螺很小,大约米粒大小,喜生长在近水边潮湿有草的泥土上,常躲藏在草根、土缝等处。所以,在有钉螺的水域时要保持警惕。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感染风险
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唯一途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一旦与疫水接触,即使马上离开,粘附在皮肤上的尾蚴仍可进入体内。尾蚴最快10秒钟即可钻入皮肤。因此,人在疫水中短暂停留,也有被感染的危险。
一年四季,人体接触疫水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春夏感染机会最多。
血吸虫病有哪些表现?
被感染症状
血吸虫病病人早期可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血吸虫就会在体内不断地产卵,使病情恶化,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此时则会有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
怎么预防血吸虫病?
个人防护
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病!
所以,不能在疫水中戏水、游泳、洗衣物、洗菜;如在有螺的环境捕鱼捞虾、割草、防洪排涝等,需做好个人防护;不喝生水,进行健康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
怎么治疗血吸虫病?
及时治疗
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疾控机构或专门的血防部门。如果确认感染,口服药物吡喹酮可杀灭体内的血吸虫,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可在接触疫水的25~30天内,用药物进行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