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导非必要不返襄。
清明节是返乡人员流动高峰期,为避免旅途中感染风险,倡导身在外地的人员非必要不返襄。广大市民要主动劝导在外亲属尽量留在工作、学习、生活地,减少人员流动。提倡远程祭扫,以网络祭扫、线上寄语、代为祭扫等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二、严格来襄返襄人员管控。
确需来襄返襄的,严格落实分类管理规定。有市外旅居史的人员,尤其是从事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均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务必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及时报备行程轨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主动配合落实好隔离管控措施。故意隐瞒造成疫情传播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倡导非必要不离襄。
坚持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确需出行的,要时刻关注目的地和沿途地区风险等级,坚决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相关地区。倡导采取“点对点”出行方式,做好途中个人防护,坚持落实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襄后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村)、单位登记报备,严格落实返襄人员管控措施。
四、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控人员聚集性活动,实行“红白事”报备制度,对参加聚集性活动人员,落实核酸必查、行程必验、身份必录、体温必测、消毒必做、突发必处。倡导减少家庭聚餐聚会,确需举办的,严格控制在10人以内。
五、倡导文明祭祀,摒弃不良陋习。
坚持“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倡导通过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寄托哀思,不举行聚集性祭祀祭祖活动,不跨区域祭祀,不举行家族式、宗族性大规模聚集扫墓;实地祭扫的市民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错峰、分时祭扫,戴口罩、不扎堆,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逗留时间;不在野外进行明火祭扫,最大限度避免火灾火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