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东莞市2022年元旦春节假期疫情防控要求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28 09:16:50
The Beginning

  元旦到来,春节临近,人员跨市和跨省流动性增大,为全面扎实做好两个节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家、广东省的相关要求,近日,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印发了《东莞市2022年元旦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按照“两限制两避免两提倡”原则加强人员出行管理,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大型文艺演出、展览展销、庙会灯会、联欢会、年会等群众性活动,各园区、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

  出行管理:“两限制两避免两提倡”

  《方案》要求按照“两限制两避免两提倡”原则加强人员出行管理。

  两限制,一是严格限制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园区、镇(街道)人员出行,其他园区、镇(街道)人员非必要不离莞、不出省,确需离莞出省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二是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

  两避免,一是市民尽量避免前往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二是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跨省出行,确需出行的须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

  两提倡,一是提倡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在莞过节,做好本单位人员离莞审核管理;二是提倡跨省流动人员抵莞返莞后于48小时内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方案》要求,各单位要做好春节期间人员动向摸底调查,年后返工返岗前要做好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含同住亲属、室友)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情况排查,开展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督促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急性症状的员工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排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可要求务工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工返岗并做好健康监测。

  强化来莞返莞人员健康管理

  涉疫风险人员(外省口岸入境来莞返莞人员、外省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来莞返莞人员)来莞返莞前要在“粤省事”小程序完成“入粤申报”,提前主动申报来莞返莞信息,春节在莞及来莞返莞人员进行“莞e申报”。对来莞返莞人员发送短信提示,要求所有来自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直辖市为区、县)的来莞返莞人员,应在抵莞后12小时内向所在村(居)委会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严控聚集性活动

  《方案》要求,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全市严控大型文艺演出、展览展销、庙会灯会、联欢会、年会等群众性活动。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原则上不举办集体团拜、慰问、联欢、聚餐等大规模聚集性活动。

  市、镇两级不集中举办2022年迎春花市,采取“多点开花”分散方式设置迎春购花点,方便市民就近购花。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暂停聚集性活动。

  确有必要举办的会议、聚会等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压实活动主办方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体温必测、行程必查、口罩必戴、场所必消、突发必处”等要求,尽量压缩人员规模,缩短举办时间。

  其中,举办50人以上活动的单位要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向属地园区、镇(街道)指挥办报备。

  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自行举办5 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按国家及省的方案要求,向属地村(居)委会报备,落实属地防控规定。

  加强客运交通疫情防控

  “两站一港口一服务区”要强化客流管控,适时采取疏导管控措施,有序引导乘客分散候乘。严格执行交通站场和交通运输工具清洁、消毒、通风、隔离留观区设置规定,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个人防护等工作,落实乘客100%测温、100%健康码亮码通行、100%佩戴口罩。密切关注外省外市疫情动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强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客运管控,采取停运、调整线路、限制上下客等方式,防止疫情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传播。

  旅游景区等重点服务场所,要限量、预约、错峰

  《方案》要求,旅游景区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推行门票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制度,尚不具备预约条件的景区灵活采取限流措施,确保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严格落实跨省旅游“熔断”机制,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区、市)、跨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酒店等住宿单位加强对入住人员旅居史问询、体温检测以及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

  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线下群众文体活动管理,原则上应选择通风的户外场地,控制活动规模,降低聚集风险。影剧院、游艺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麻将馆、棋牌室等密闭通风不良公共场所,要落实“四强化一提倡”等疫情防控措施,即强化进门测温扫码戴口罩、强化人员流量管控、强化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强化人员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识培训,提倡无现金支付。

  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核实主办方活动报备情况,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做好餐厅通风消毒。

  提倡大、中专院校错峰放假和开学返校

  《方案》提倡大、中专院校错峰放假、开学返校。各级各类学校在寒假放假前,要组织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提醒学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到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继续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建立家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师生台账,建立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游探亲师生台账,及时加强警示提醒和健康管理。建立14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报告本土病例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返校的师生台账,落实分类健康管理排除风险后方可返校。

  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管理与服务,落实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

  在下学期开学前,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方可返校。14天内有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师生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校。高校可要求学生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校。

  加强密闭、半密闭空间企业疫情防控管理

  《方案》要求,职能部门要指导督促春节期间不停工或节后复产的密闭、半密闭空间工厂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员工进入和离开车间前必须严格落实手卫生,进入车间必须开展体温监测,体温无异常并佩戴口罩者方可进入。

  建议员工进入车间前更换专用工作服,离开后更换;允许佩戴手套操作的人员,尽量佩戴手套操作。减少人员之间不必要的流动和串岗。车间负责人要巡查车间员工防护情况,检查口罩佩戴是否正确。对于多人使用的设备或工具以及操作按钮、把手、工作台面等人员接触较多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新入职或节后复工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上岗。

  加强个人防护,积极推进疫苗接种

  《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引导公众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电梯、进入密闭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常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少聚集,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此外,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各园区、镇(街道)要继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继续加快推进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和18岁及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重点人群实现应接尽接。积极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的免疫接种,引导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加大组织力度,优化接种服务,持续推进老年人接种工作。

  《方案》的执行时间为即日起到2022年3月15日,有关措施适用于疫情防控形势平稳的园区、镇(街)。如发生本土疫情被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按有关措施从严管控。后续将根据我市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相关防控措施和实施时间。

THE END

TAG:疫情  人员  防控  风险  核酸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