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
疫情通报
10月24日0—24时,呼和浩特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49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5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6例。截至10月24日24时,呼和浩特市现有确诊病例263例,无症状感染者1891例。
疫情风险等级
为进一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规定,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自2022年10月24日起,调整部分地区风险等级,调整后,呼和浩特市现有高风险区257个,中风险区240个。同10月23日相比,高风险区减少18个中风险区增加5个。
针对市民关心的线上下单不能及时送达、个别商品价格比较高~官方解答
在今天召开的呼和浩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上官应旭对我市疫情期间物资保供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上官应旭介绍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在保供方面最为明显的短板就是配送能力不足。我给大家公布一组数字,据统计,疫情前,在我市开展外卖配送业务的美团外卖、美团优选、饿了么、顺丰同城等四大电商平台拥有的外卖员有2500多人以上,现有具备基本配送条件且实行闭环管理的仅有480人,不足疫情前的五分之一。为保障配送安全,降低传播风险,我们要求外卖员上岗前,要完成每日一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和每日2次抗原检测,每日需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和抗原阴性结果方可上岗。在配送过程中,外卖员需着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面罩;在取、送商品环节采取“无接触配送”;对外包装、运送容器、工具进行随时的消杀。严格、严谨的管理就是为了防止疫情通过配送这一环节传播,所以这几日市民下订单后,配送不能按时到达问题较为普遍。
为更好地解决保供工作终端面临的风险和问题,防止闭环外“骑手”进入社会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隐患,有关部门和平台企业共同研发了“市场保供重点人员管控小程序”,通过线上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闭环人员的管理。小程序设置了“打卡”功能,通过定时打卡,监测上岗人员流动情况及出入闭环管理点的情况。同时,研发“电子通行证”,将平台内白名单人员核酸、抗原、照片等上传小程序,通过“电子通行证”识别闭环保供人员,确保“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外卖员的活动点多面广,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按照防疫与保供“两不误”的原则,针对外卖员运力不足问题,实施更加可行的闭环管理办法,建立部门和社区有效的沟通衔接工作机制,在低风险地区积极筹备外卖配送力量,筛选外卖员100余人,随时准备上岗。
保供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稳价。在价格监督方面,针对近期疫情形势和市民的反映、诉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工作,规范各类蔬菜包销售行为,10月22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蔬菜包销售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函》,要求经营者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在线上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严格按照《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要求,做到对商品的描述和实际经营的商品相符,标明蔬菜包中每种蔬菜的品名、数量、规格、净重、单价等相关信息。经营者要求支付配送费的,应在商品展示的同一页面显示配送费用的计价方式、配送费用。一旦发现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从快从严立案查处。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累计立案5起,其中两起案件为哄抬价格案。哄抬价格的涉事经营主体分别为鸿雁蔬菜水果超市和斑马生鲜超市。此次查办的哄抬价格案件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网上配送价格明显高于现场售价。
针对有关问题,执法人员已责令上述两家商户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提取相关证据,现已进入立案调查环节。
立案调查案件中有3个案件为未明码标价案,涉事经营主体分别为内蒙古红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正北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赛罕区一个酒店。两个公司在销售蔬菜包过程中,对配置的价额不等的蔬菜包只标明了蔬菜包整体价格,而未向消费者详细标明蔬菜水果包中每种单品的价格、数量,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现已进入立案调查环节。
另外一起案件,是涉事酒店未对房间价格进行明码标价,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10月1日至23日,12315平台共接到涉及价格监管方面未明码标价、价格上涨及价格过高等问题线索665条。大部分已办结,其余的正在办理中。
目前,市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渠道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商超、生鲜店等线上的配送方式实现,但据消费者反映,有些是通过朋友圈的渠道购买的,价格较高,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给维权增加了难度。接下来,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诉求,增派执法力量,强化价格监督执法力度,查处和曝光一批价格违法案件,震慑价格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