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月薪1.2万!济南这家店铺要招本科生打烧饼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1 00:20:52
The Beginning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郭由 毕胜 济南报道


图:下午3点多,王贵钦的烧饼店里就已经忙活起来了。(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烧饼店里,大都是王贵钦亲自开发出来的手工制造机器,少部分购置的机器王贵钦也进行了改造,这些机器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制饼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11月14日下午3点,73岁的王贵钦同往常一样,带着员工们在机器前忙活起来了。和面、发酵、揉馅、烤制……一步步流程下来,烧饼的香味充满整个店铺。在济南市槐荫区纬十二路,这家有29年历史的烧饼店生意十分红火,每天可以卖出4000份,供不应求。而近日,这家烧饼铺却因为一则招聘启事火了……


图:王贵钦今年73岁,他的烧饼店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在他看来,做好烧饼,发酵技术是关键,而他则用了10年时间潜心研究发酵技术。(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烧饼店里共有9名员工,分别负责制饼的各个环节,王贵钦则负责技术支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会计出身的“烧饼王”

1994年,刚刚下岗的王贵钦带着一儿一女到了济宁,用仅剩的存款开了一家烧饼铺。刚开始一切顺利,没想到两个月后,烧饼铺倒闭了,“请的大师傅带着600斤面粉跑路了。”就这样,没有技术,没有面粉,烧饼铺开业仅两个月就关门了。

大师傅走了,也没钱再雇人,缺技术怎么办?王贵钦发现,靠任何人不如靠自己。于是,王贵钦开始自学技术。“我是学会计的,不懂发酵,也不懂机械,就只能先从书本学。”王贵钦说,“书中的知识也是各种各样,我不知道哪种最好,就只能自己一样一样尝试。”

就这样,王贵钦半年时间内试了上百种方子,再通过实践一点点改良,终于让烧饼铺在1995年春天重新开张。

尽管有了发酵技术,有了手工机器,但收入仍然不尽人意。“销量不好,产量也不好,一年算下来还是会赔钱。”王贵钦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时候,一年有7个月在赔钱。

王贵钦没有放弃,没事就钻到发酵的屋子里,一坐就是一天,曾经连盐和糖都分不清的王贵钦如今变成了发面高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努力,王贵钦的店铺终于在2004年转亏为盈,一年挣了4万元。

2009年,王贵钦的儿子女儿纷纷在济南安家落户,他也带着自己的技术和员工来到了济南,开了这家都惠烧饼。


图:烧饼店里,员工的平均日薪能到400元,高一点的能达到600元,工作年数久的老员工已经在济南赚出了三套房子。(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傍晚的都惠烤饼店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制饼迎接即将到来的购饼“高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月薪最高1.2万. 做烧饼也要本科学历

天刚擦黑,烧饼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王贵钦告诉记者,来买烧饼的大多都是老顾客,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的邻居。

有不少顾客会发出疑问:1.1元能买到这么大的烧饼,真的挣钱吗?王贵钦说:“真的赔钱,但成本压力在人才上。”

王贵钦所说的“人才”是源于近期在门头上挂出的招聘信息,月薪8千-1万2,本科生优先。

那为什么赔钱也要高薪招聘呢?王贵钦跟记者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高学历的工人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也有更好的创造力,上手很快,创新性强,用高薪聘人才是值得的。”

前十年受技术桎梏的王贵钦深知能力和创新的重要性,“现在烧饼还无法脱离人工,在揉馅这一步需要有经验的工人才能操控。”王贵钦说,“这套机器我已经改进了40次,希望可以继续改进成为全自动机器。”

烧饼店的店长丁凤焕跟随王贵钦从济宁来到济南,已经在店里工作了18年,如今已经买了三套房。王贵钦告诉记者:“刚来济南的时候,丁凤焕和丈夫就全款买了一套,现在又贷款买了两套,店里9个员工已经有7个从农村户口转为了城镇户口,在济南安家落户。”

王贵钦今年已经73周岁,两个孩子都劝他别再干了,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店。王贵钦说,“我会一直在店里干下去。”


图:傍晚的都惠烤饼店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制饼迎接即将到来的购饼“高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天刚刚擦黑,烧饼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烧饼店门外一直张贴着招聘信息,王贵钦希望用高薪招揽人才。(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天刚刚擦黑,烧饼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THE END

TAG:济南  毕胜  王贵钦  大众网  烧饼  烧饼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