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这种过时武器能“挽救乌克兰防空”(乌克兰武器问题)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6 11:04:38
The Beginning

俄罗斯对乌克兰后方基础设施的持续打击,让乌克兰承受了惨重损失。23日,乌克兰多地发生爆炸,乌克兰电网公司一度宣布,乌克兰全境进入停电状态。

为挽救这种被动局面,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一种“过时”的武器——高射机枪。



报道截图

美国《防务新闻》11月24日称,在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最新一批军事援助中,除了“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哈姆”反辐射导弹和155毫米精确制导炮弹等先进武器外,还包括了150挺带有热成像瞄准器的重机枪和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五角大楼表示:“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导弹和无人机攻击,增加乌克兰的防空能力仍然是当务之急。NASAMS和高射机枪将帮助乌克兰应对这些紧迫威胁。”

从五角大楼的声明看,这批重机枪,其实就是改装后用于拦截俄罗斯无人机的高射机枪——没办法,美国自己早已不再生产这种落后的武器了。



资料图

正如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的报道,一战与二战期间,不同口径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曾是对抗空中威胁的主要手段。但可以上万米高空进行超音速飞行的现代化喷气式飞机出现后,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变得越来越有心无力,随后被更为高效的防空导弹取代。无论西方还是俄罗斯,都已经停止研制新型高射炮或高射机枪。

但如今俄乌冲突中,乌军发现想要使用大型、昂贵的地对空导弹来阻止廉价的低技术无人机——这才是真正的“高射炮打蚊子”。因此,在拦截相对缓慢、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时,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重新受到青睐——无论大型防空系统还是肩扛式防空导弹,它们每次交战的成本都要比高射炮高得多,而且受弹药数量的限制,持续作战的能力也存在差距。



“猎豹”自行高炮性能不错,但太贵了

但问题在于,当前美国和欧洲能提供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数量有限,只有德国提供了少数“猎豹”自行高炮。让乌克兰方面颇为满意的是,这种自行高炮整合了目标探测能力,因此只需要单车就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而且它还可以快速机动,及时赶往拦截阵地——就是德国提供的“猎豹”自行高炮数量太少,配套的弹药也几乎用完。



资料图

无可奈何之下,乌克兰不得不利用自行改装的机枪执行对空拦截任务,但这些缺乏搜索雷达、也没有火控系统的机枪的效率之低,可以想象。



M163“火神”自行防空车需要其他防空系统配合

事实上,多名中国无人机专家和反无人机专家都曾告诉老司机,想要对付自杀无人机,关键在于及时探测。因为它们的飞行高度低、地面杂波干扰大,而且攻击时间上具备不确定的特性,极大增加了防御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美国提供的重机枪,还是西方防务专家建议美国支援20世纪60年代的M163“火神”自行防空车,其实实战意义都不大。前者就算配备了热成像瞄准器,但俄军的“飞行小摩托”使用的是摩托车发动机,红外信号很小,何况对于上千公里的战线,150挺机枪实在护不了多大的地方;后者在M113装甲运兵车上装载20毫米“火神”速射炮,可以执行对空拦截任务,但它同样缺乏探测目标所需的雷达,因此作战效率也不高。

延伸阅读

乌克兰腹地遭重击 恐难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

乌克兰想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的愿望,恐怕并不容易达成。

俄军在收缩战线的同时,对乌克兰腹地的基础设施发起更大规模的打击。

当地时间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23日向乌克兰发起了大规模导弹袭击,乌克兰全境陷入断电。首都基辅的情况尤为严重,供电与供水全部暂停。正在雨雪寒风中挣扎的基辅民众,进一步切身感受到战火与寒冬叠加的残酷无情。

乌军此前攻势虽然迅猛,但俄军一系列针对乌克兰腹地的攻击也表明其战力依然强悍。乌克兰想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的愿望,恐怕并不容易达成。

乌克兰腹地遭沉重打击

自乌克兰军队9月下旬发起反攻,俄军陆续从伊久姆和赫尔松等战略重镇撤离以后,俄军到底还行不行,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

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克里米亚大桥、以及位于克里米亚的俄海空军基地先后遇袭,令外界看到俄军守备的松懈;另一方面,俄军虽在之后对乌克兰腹地基础设施开展大规模打击,但乌方一再宣称对俄导弹有着超过80%的拦截成功率,并且甚至展现过1小时恢复80%电力的修复能力。

然而,就在乌方信誓旦旦称“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问题”时,俄军再次展现了本国的军事底蕴。



23日晚,基辅陷入一片黑暗。图源:AP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4日凌晨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一天里,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67枚导弹,破坏了乌基础设施,导致乌克兰全国断电。根据乌克兰能源部的声明,缺乏电力可能会影响供热和供水,维修部门正在尽一切可能尽快恢复供电。

乌克兰国家核能公司23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乌克兰电力系统负荷下降,罗夫诺核电站、南乌克兰核电站和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的紧急保护系统被触发,所有发电机组都自动关闭。

乌国家核能公司特意强调,各个核电站所在地和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所有指标都正常。显然,乌方深知核电安危才是欧洲的最大关切。

本月15日,泽连斯基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发表视频讲话当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境内发起85次导弹打击,系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之一。

俄军展示军工制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打击过后,乌克兰基础设施的修复并未如往日般神速。

据乌媒24日报道,截至当天早上,基辅市区仍有70%的区域没有恢复供电。此前,乌能源部声明称,鉴于破坏的规模,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电力供应。

然而,根据乌军方23日表态,在俄军23日发射的70枚导弹里,有51枚被拦截,此外还有5架攻击型无人机被击落。这个数据较泽连斯基公布的67枚有微小差距,却可以忽略。以乌军方数据计算,拦截成功率高达72.8%,可谓不俗。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为何如此之高的成功率,却没能阻止全国范围的断电呢?要知道,俄军如此规模的导弹打击并非首次,乌克兰也并非第一次面临恢复供电的麻烦。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在俄军多次打击过后,乌克兰修复基础设施的人员、材料与物资被快速消耗,以至于整体修复能力在下降。还有一种可能是,乌克兰没想到俄军如今还有能力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导弹打击,以至于修复能力没有得到快速补充。

几个月来,西方观察家多次预言俄军导弹库存即将耗尽,甚至被迫“拆掉冰箱和微波炉的芯片来制造导弹”。不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尽管面临困难,俄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制造能力不容低估。

据俄媒23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视察了俄罗斯一家名为“地区”的军工企业,其中展现了多款精确制导航空炸弹。资料显示,这些炸弹能够让俄军飞机在15000米的安全高度实施精确打击,而且这些炸弹的成本较导弹大幅缩水,更适宜大批生产。



梅德韦杰夫视察乌拉尔机车车辆厂

无论俄方此举是否有战略欺骗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俄方军工生产正在转入战时轨道,其军事潜力依然巨大。当克里米亚受到直接威胁时,俄军的战心还将被激发。

“无敌中心”难阻冬日严寒

在俄军对乌基础设施发起新一轮打击的当天,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俄罗斯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欧洲议会方面表示,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作为,其通过了此项决议。G20峰会以来,基辅等地气温骤降至0℃上下,雨雪交加。此时断水断电,民众生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泽连斯基声称,俄罗斯的目标是“将寒冷的冬天变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由于基础设施遭受巨大破坏,乌克兰政府23日承诺在全国范围提供4000个能够长时间供电供暖的设施点位。也许是出于提振士气的考虑,泽连斯基将这些点位命名为“无敌中心”。



“无敌中心”一瞥。图源:yahoo

不过,西方虽在口头上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极力避免被直接卷入冲突。稍早前,被俄罗斯喜剧演员组合“沃万和莱克萨斯”糊弄的波兰总统杜达在自以为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交谈时坦言,“不想同俄罗斯开战。”

欧盟委员会22日提议,从明年1月起实施天然气限价机制。美国财政部的一位高级官员22日表示,七国集团可能很快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价格上限。相较于直接的军事干预,这样的经济打压更能反映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纠结与顾虑。

显而易见,乌克兰与欧美诸国短时间内无法协调目标上的差异,而俄罗斯也有无法再进一步退却的理由。这个冬天,第聂伯河两岸势必炮声隆隆。

THE END

TAG:乌克兰  导弹  高射炮  防空  机枪  武器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