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如果中国加入,美国沦为旁观者,那将十分讽刺”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6-19 15:38:22
The Beginning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8日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说,中国一直在推动加入一项亚太地区高级别贸易和投资协定的进程,并将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北京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300多个条款进行了研究和评估,梳理中国加入CPTPP需要进行的改革措施和需要修改的法律法规。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

王受文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说,中国已向CPTPP成员递交了中国加入CPTPP的交流文件,“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

他说:“中国在国内主动对接CPTPP的高标准,实施了相关领域内的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他表示,中国的加入将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增加新动力。

报道称,北京当前正努力巩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对抗美国的“去风险”努力。

据报道,中国在2021年9月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该协议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在特朗普任内退出了TPP。

报道称,香港韩礼士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说,中国申请加入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提出了地缘政治方面的问题。

他说:“不管正确与否,最初的TPP协议被视为美国主导的旨在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集团。”

他说:“如果中国最后加入了该协议,而美国沦为旁观者,那将十分讽刺。”

报道称,王受文17日还说,中国“已基本放开了制造业外资准入,正在全面有序放开服务业”。他还说,未来中国将“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他说:“中方将大力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意味着将获得14亿人的巨大市场,可以获得安全、稳定、高效的全产业供应链的保障。”

他还说,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有助于跨国企业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延伸阅读

中国递交加入CPTPP的交流文件,释放一个重大信号



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加入CPTPP的交流文件

直新闻: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加入CPTPP的交流文件,并强调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你怎么看这一进程?

特约评论员 陈冰:CPTPP的全称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从TPP演化而来的。特朗普退出奥巴马主导建立的TPP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加坡等11个亚太国家,在2018年签署生效CPTPP。据说,CPTPP是全球最高水平的经贸自由机制,维护的是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元首三年前对外宣布考虑加入,也是认同这一协议仍在倡导全球化。随后中国台湾地区也提交了申请,韩国和英国也积极申请加入。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向CPTPP成员递交了交流文件,强调有意愿、有能力加入,并梳理出中国加入需要进行的改革措施和需要修改的法律法规,说明中国尊重CPTPP的规范,愿意和亚太地区的国家一道,提高经贸质量和标准,为本区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增加新动力。中国愿意按照CPTPP要求改革本国相关法律,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就是中国要推进高水平、高标准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吸引高质量外资,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CPTPP系全球最高水平的经贸自由机制

在中国提出加入CPTPP申请时,包括日本在内的成员,都认为对中国来说可能“门槛”过高,因为CPTPP制订了数据流通透明性原则,禁止成员国要求外企必须在本国设置服务器;CPTPP也对国企补贴和政府采购有规定,要求成员国不得对国企进行影响公平竞争的补贴,政府采购不得排除外企,应无差别对待国内外企业。现在中国表示有能力加入,愿意按CPTPP要求修改本国法律法规,不仅意味着经济自信,也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从亚太区域经济视角看,中国加入CPTPP,将会加快亚太地区两个自贸协议的融合,取长补短,优化亚太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国倡导建立的RCEP,也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从2022年1月生效,目前有15个成员国。去中国同RCEP各成员的贸易额,达到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5%。这两个协议中有7个国家是重叠的,如果中国加入了CPTPP,将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促进整个地区的共同繁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亚太地区2023年经济增速将由2022年的3.8%升至4.6%,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将达到约70%。如果两个自贸协议能够交汇,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提高经贸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也能压缩贸易和技术上的单边保护主义。



美光科技

直新闻:美国芯片商美光科技在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后,决定投资40多亿元扩大在中国西安的生产,你对此怎么看?芯片都不能在中国卖了,为何还增加投资?

特约评论员 陈冰:美光投资40多亿人民币,来收购西安的一家封装设备公司,大概是“临时抱佛脚”之举,试图先稳住中国市场。这笔投资,对美光来说不算什么。美光财报显示,2022年,美光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营收分别为33.11亿美元和16.65亿美元,占美光全球总营收的四分之一。实际上美光就这笔投资的目的,也基本上把话说明白了,是要彰显对中国业务及中国团队的承诺。这40多亿,与美光近期宣布的在美国400亿美元的新投资,在日本投资的35亿美元,以及网传的在印度10亿美元的新投资规模相比,都可谓相形见绌。当然美光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中国网信办审查裁定的“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是要求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但是,也别以为美光已认清形势,要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它增加投资可能也只是做姿态。对此我给出三点事实,大家就全明白了。第一,美光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封装,核心的芯片生产依然在中国大陆之外,而韩国的三星与海力士,则把一部分芯片制造核心业务放在中国。美光在2022年初解散了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挑选了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为他们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从而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转至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第二,美光一方面很依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企业发起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推动美国政府发起对华出口管制和"制裁"。第三,美光从美国政府的芯片法案中获得资金补贴,而按芯片法案规定,获得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生产能力,因此美光收购西安的封装设备公司,未必对中国自身供应链有好处。一旦美国政府对美光的在华工厂下达新的禁令,切断对华企业的供应,美光不得不遵守,那家被收购的封装设备公司,也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了。所以我们对美光的投资案,还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评论员

THE END

TAG:中国  美国  外资  旁观者  王受文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