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社评:在“室温超导”的争议中,有一点是确定的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03 09:16:38
The Beginning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一个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实现室温超导的消息迅速破圈,不仅科学界一片哗然,还在多国社会层面引发热烈讨论,并在国际资本市场掀起连锁反应,与超导相关的股票一度暴涨。物理学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世界似乎也难得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对抗的嘈杂中获得一个激动人心的新关注点。



arXiv网站论文截图

超导现象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的超导材料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发挥作用,这严重限制了超导技术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只能局限于磁悬浮等少数特定场景。因此,实现室温超导也被称为“工业界的期望,物理界的梦想”。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在一直为此努力,因为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能源、交通、计算、医疗检测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很可能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

不过此次韩国的团队据称是用类似于“炼丹”的方式,将一些比较常见的材料“炼”成了室温常压超导材料,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该团队负责人近日也曾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一名成员擅自发布,已要求下架。这些不够严谨的表现,让更多人认为这就是一次学术乌龙。但也有人说,有些科学发现就是这么神奇,比如石墨烯就是两位科学家用胶带反复粘连石墨“撕”出来的,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论文截图

人们一方面不太相信韩国团队真的实现了室温超导,另一方面又很希望它是真的。对人类科技革命性突破的期待,埋藏在世界几乎所有人的心中,等待被点燃,不分国界和民族。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实现了常温超导材料的研制,他(她)一定是全人类的传奇,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证实或证伪的工作,只能由科学家去完成,但这件事对所有人其实都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值得去追求的,那就是推动人类整体性的进步,这主要靠科技的力量。任何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具有全人类的意义,就像这次,没有人会因为韩国属于哪个同盟或哪个阵营,而不愿意看到由它来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在这个时刻,大家会发现,我们同为人类,或许有着错综复杂的分歧和矛盾,但面对最重大的问题,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大胆地畅想一下,如果室温超导材料真的获得突破,并在社会中大范围投入应用,那么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争来争去的不少事务都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现在美西方国家有点陷在这里面,尤其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以及整个人类的处境,跳出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偏执。



LK-99在磁铁上出现迈斯纳效应 图/实验团队视频截图

一则,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的挑战,无论是气候问题、公共安全问题还是共同发展问题,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二则,更美好的未来也向人类发出召唤,这同样需要人类携手合作,把精力放在经济共同发展、科技共同进步上。地缘政治纷争决不是人类社会的宿命,它是可以被克服的,科技的不断突破就是对它的“降维打击”。

尽管存在巨大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世界对新技术,特别是关系民生的重大技术变革的集体渴望。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室温超导在当下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不靠谱的炒作,但依然让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产生了共同的期盼。在这个意义上,这波“室温超导热”引发人们的思考,既关乎科学,又超越科学。

延伸阅读

韩国团队发文称合成室温超导 中科院物理所"前排吃瓜

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发布论文,声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常压室温超导,临界温度为127℃。论文一经公布,便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科学家每次在超导材料上的突破都备受关注,那么超导材料到底能干吗?韩国的研究都说了啥?一文教你怎么吃上超导的瓜!

韩团队称发现超导体

“或开启人类新纪元”

今年以来,先有美国在三月份宣布发现室温超导新材料,后有韩国科学家合成127℃超导材料,中间还有我国科学家实现液氮温区超导,各国科学家频繁发力的超导材料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超导”是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

当超导体电阻为零时,可以无损耗地输电;也可以很方便地产生强大的磁场,用来做医院里的核磁共振……像这样类似的应场景还有很多,可以说超导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简单梳理该团队的成果,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LK-99)能够在400K(约127℃)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如果该成果被验证为真,那么该团队将大大拓宽超导材料可应用的温度区间,人类将进入“超导时代”,能源、交通、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

该研究团队自己的研究评价称,“我们相信,我们的新进展将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全新历史事件”。

3小时内连发两篇论文

作者:实验样品仍有瑕疵

针对全球首个常压室温超导,韩国团队实际上连发了2篇论文。有意思的是2篇论文发布时间差不到3小时,且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仅有两位重合。

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时51分,广受关注的第二篇论文则于7月22日10时11分提交。





arXiv论文网站

上述第二篇论文的作者之一、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Hyun-Tak Kim在接受采访表示,第一篇论文里存在“许多缺陷”,并且未经他的允许就被上传了。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专门上传了一段视频,以证明LK-99在磁铁上悬浮的情况,这也就是迈斯纳效应,该效应是证明材料超导的重要现象。

根据视频内容显示,它的悬浮情况并不完美,仍有一边似乎接触磁铁。就该情况,Hyun-Tak Kim称,这表示样品并不完美,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并表现出迈斯纳效应。

室温超导乌龙频频

中科院物理所:真假不难验证

室温超导领域的学术乌龙并不罕见。早在今年3月,因为室温超导引发学术风波的Ranga Dias,此前论文也被撤稿。

2020年10月,Dias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将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15℃,最终因论文数据处理不合规在两年后被撤稿。

而这次韩国团队的论文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该网站发布论文的门槛很低,论文往往是鱼龙混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所以这次韩国的室温超导到底是真是假?

7月27日,中科院物理所发文表示,“这次室温超导的真假并不难验证。按韩国作者的说法,最快三天就能制备出一批样品。全世界已经有很多研究组在快马加鞭了。大概下周,初步的验证结果就可以公布。”



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截图

“如果是真的,超导领域将会天翻地覆;如果是假的,这个闷热的夏季就又多了一件吃瓜的乐事。”

韩国团队的室温超导材料是李逵还是李鬼,下周就能见分晓。大家一起搬好小板凳,快来评论区在线吃瓜!

潇湘晨报综合报道

THE END

TAG:韩国  科学  常温  社评  室温超导  超导材料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