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父母该如何选购“是非多”的婴儿配方奶粉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12 00:03:20
The Beginning

近年来,国产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父母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奶荒”恐惧。本来国内还有很多大品牌可以作为中流砥柱,但是最近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又牵扯到国内乳品企业的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蒙牛伊利相互抹黑,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跌入低谷,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得以大行其道,渔翁得利。那究竟国产奶粉真的不如进口吗?进口奶粉是不是就能洁身自好,重质重营养呢?为此,亲子网编辑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杨宏教授,从加工的角度为我们揭秘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和安全状况。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1997年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0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任教,2009年4月受聘为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专业教授。

奶粉初接触:从牛奶到配方奶粉

从牛奶到奶粉

众所周知,牛奶是不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那怎样将牛奶加工成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呢?我们来听听杨宏教授的加工过程介绍。

一般来说,鲜奶不能长期储藏,必须经过加工来保持质量,脂肪就是其中一个变质的诱因。鲜奶里脂肪颗粒很大,放置时间过长,会自动分层,加工时就要把大颗粒转化微小颗粒,使其能均匀地分布在牛奶里。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变质是最常见的,鲜奶要采用热杀菌达到长期储藏的目的。

配方奶粉是牛奶进行“母乳化”的结果,“母乳化”的过程就是针对婴儿的营养需求,对牛奶进行加工,强化或者加入某些婴儿必须的营养成分,进过加工过程最后才喷雾干燥。

例如,去除了牛奶的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和AA(花生四烯酸);加入乳糖、维生素,降低矿物质含量等等,使之更接近人乳。

配方奶粉能够完全母乳化?

配方奶粉是模拟母乳进行加工调配,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是很好的替代品。但配方奶粉是否能够做到和母乳无差别呢?按目前的技术手段,基本能完全检测出母乳的所有成分,但是在加工配方奶粉时,由于工艺的局限性,是不能将奶粉完全“母乳化”的。例如维他命D在受热会损失,而且在储藏过程中也会有营养成分的流失。

营养成分添加量越多越好?抑或过犹不及?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必然的,让很多的奶粉厂商瞄准了“益智”型奶粉的广阔市场,DHA、ARA成了父母最受关注的营养成分。那究竟这些成分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杨宏教授告诉我们,任何营养成分都必须以婴儿的需求作为添加的唯一依据,而且要考虑到婴儿的吸收率和加工损失。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易受热损失,例如维生素D,这对成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以奶粉为主要营养来源的婴儿来说却是关键。营养成分也并非越多越好,要考虑到婴儿的吸收能力,例如蛋白质过多,会导致肾脏负担过重。

奶粉配方有区别,品牌太多如何选?

市场上的奶粉品牌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网络成了父母选购买配方奶粉的重要信息渠道,因此很容易受到广告和网评的影响。杨宏教授建议我们,要做“精明”的消费者,关键要培养成熟的消费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婴儿的营养需求,查看相关的营养资料,再去了解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是否满足宝宝健康需求。

理性对待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国产配方奶粉掀起的波澜深深震撼了父母们,引发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很多人开始对国产奶粉产生质疑,认为奶源、配方和安全性样样不如进口。杨宏教授认为国内也有很好的奶源,像内蒙古,新疆都是很好的地方,污染也很少,奶源也能满足健康的标准,达到国内的标准;国内和国外的加工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两者相差不会很多,而且国家的安全标准也是一样严格的。所以消费者要理性的对待国产奶粉,更重要的是,生产者要把好质量关,才能获得信赖。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