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2-15 23:53:04
The Beginning

  导语:冬至除了是节气外,在地理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而太阳光直射点的来回移动也会影响着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那么,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到底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

冬至节

  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冬至以后白天变长。冬至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过了冬至太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白天逐渐加长,黑夜逐渐缩短。

  冬至节过后,白天逐渐变长。因为冬至白昼达到最短,夜最长,过后,白天仍然比黑夜短,但在逐渐变长。冬至标示着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

  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光渐强,白昼逐日增长。冬至这天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冬至是太阳高度回升的起始,标示着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这天看作“大吉之日”。

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

冬至日

  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节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短吗

冬至节习俗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相关推荐

元旦放假安排2022年高速免费吗 2022年元旦放假高速免费吗

元旦放假安排2022放假加班费 2022元旦放假加班怎么算

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 冬至是什么意思含义及寓意

2021冬至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2021年什么时候冬至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简介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THE END

TAG:冬至  冬至白天变长  冬至节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