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小孩。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么孩子错了之后,有多少家长教育对了呢?
午饭的时候,同事跟我叫苦,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动不动就发脾气,犯了错也说不得,你还没急,她倒先急起来了,哭得梨花带雨的,很是惹人心疼,本意是要责骂的,最后却不了了之。
同事的小孩,我是认识的,上幼儿园大班,很懂事乖巧,只是有的时候比较任性自我些。
我劝她不要着急,得慢慢来。
别说小朋友了,就是我们大人犯了错,也不是那么轻易承认的。
我跟她说了一桩我不愿提起的丑事,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好吃的,记得有一回,我背着父母,偷偷把准备留着过年吃的糖果,隔三差五地拿一两颗,看上去还是那么大袋,没有多少明显的改变,总以为能逃过母亲大人的法眼。
那时候也机灵,偷吃完后还会处理现场,保证没有动过的迹象,并且把剥下来的糖衣扔进火堆里烧掉。
就在我庆幸没被发现之时,我妈在吃晚饭的时候,冷不丁的问我,又偷吃糖果了吧。我本能的矢口否认,很有底气的说没有,以试图蒙混过关。
我妈也没有接着盘问,等到睡觉的时候,我妈把我搂在怀里,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在母亲大人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主动招认。
对于我偷吃糖果一事,我妈并没有生气,也没打骂我,只是很和气的跟我讲,小孩子不能撒谎,骗人是不对的。
说完后,我妈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作为我承认错误的奖励。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撒过谎,犯了错也勇于承认,不羞愧于面子。
要不是我妈脾气好,没有动怒,更没有动粗,而是鼓励我勇于承认错误。或许现在的我是个说谎精,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说一不二。
听完我的事迹,晓敏觉得时代不同了,我们小时候父母那一套,对现在的孩子完全不受用。
再说,我们小的时候兄弟姐妹多,也相对懂事些,不会无理取闹,不像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动不动就跟你闹,真是要被活活气死。
虽说时代不同,但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殊途同归的,都是要用心去交流,不要暴力,更不要蛮横。
同事说她的女儿,都不知像谁,脾气很暴躁,你大声说话点,她更大声,试图压倒你,在她面前,你几乎不可能做到不生气。
我回想起,她教育女儿的场景,还真是如此。
记得那会,我在她家串门,我们大家伙吃完饭,在客厅边看电视边闲聊。她家小孩是个电视迷,兴许是我们聊天的声音大了些,她拿起遥控器把电视机的音量调高。
她妈示意她音量调小些,她看电视了入迷,没有听见。同事觉得没礼貌,一把抓起遥控器,把电视机给关了,小孩立马过来抢夺遥控器。
同事趁机叱喝她,说一堆大人在聊天,小孩子要懂礼貌的道理,电视机不应该放那么大声。
小孩只想抢到遥控器,哪里还有心思听她妈讲什么,几番争夺失败后,眼泪立马夺眶而出,随着而来的是响彻客厅的哭声。
坐在一旁的我,面对此景有点尴尬,说也不是,走也不是,只好杵在那里,静观其变。
同事似乎感受到了我们的尴尬,“只要你道歉,我就把遥控器给你”
“我错了,对不起”小孩说得很为难,心不甘情不愿地,后面那三个字也说的很小声。
尽管如此,同事也算达到了目的,最终把遥控器还给了孩子。
同事初为人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显得比较吃力,有的时候,明明是想好好说话,教导孩子承认错误,可再怎么努力得来的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孩子是开口承认错误了,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下次该注意哪些地方,这样的承认是毫无意义的,只会徒增孩子对你的厌恶。
她家孩子的口头禅是“我都认错道歉了,你还要我怎样”,晓敏真的要被她气死了。
拿最近的一次事例来说,晓敏在厨房忙碌,小孩为了看电视,草草做完作业,也不检查一遍,急忙打开电视,看的津津有味。
待到晓敏空闲下来,检查作业成果,看到那么多低级错误的地方,分明是粗心导致的,于是大声叫唤女儿过来,斥责她为什么错那么多,并要求她再做一遍。
虽然人在身旁,可小孩的心在电视机上,晓敏起身去关电视机,女儿跑过来阻止,这一举动惹恼了晓敏,但是克制住了,忍着没有发火,还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你今天不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就不让上床睡觉。”
电视机最后还是关掉了,晓敏坐在床头看书,看着女儿不安定地在房间门口走来走去,样子有点搞笑。后来实在困的不行了,才主动跟晓敏认错道歉,保证下不为例。
当同事问她错在哪里的时候,她又霸气地选择不答,再问也是同样的结果,晓敏有点急了,提高了分贝,最后一次问她。
她不耐烦地说道:“我都认错道歉了,你还要我怎样”,随后便把头转向一侧睡了。
我想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拒不认错,父母着急逼着孩子认错。
最后,孩子只是口头上的承认,压根没有经过大脑,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回该注意和避免的地方。
当然,这里面父母们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都不问事情经过,火急火燎地要孩子认错在先。
有一回,我在公园溜娃,远远看着孩子,任她们自由玩耍,自己跟大人们聊天,聊得正当尽兴的时候,孩子堆里传来哭声,妈妈们都急着小跑过去。
原来是一个小女孩跟一个男孩子因为玩跷跷板而发生争执,本来是小男孩在跟另外一个女孩玩的。
可这个小女孩来了后不懂得先来后到的顺序,二话不说,用手去拖拽小男孩,小男孩跌落在地,跟小女孩发生了点肢体冲突,最后小女孩居然哭起来,跑到父母那告状。
男孩妈没有看清事发过程,觉得自家孩子不够大气,要求他跟小女孩道歉。
小男孩大声哭喊拒绝,他妈妈觉得没面子,要求他立刻认错道歉,不然今晚就不让进家门。
站在一旁听了女儿小声地复述事发经过的我,想着维护小男孩,毕竟不是他不对,跟他妈说道:
小孩子玩闹,别太当真了,我看并非是你家孩子有错在先,这样逼着孩子认错可不对。
听我这般言语后,男孩停止了哭泣,他妈拉着他走到我身边,我这孩子虽是皮了点,但还是讲礼貌的,不至于那么蛮不讲理,最近也不知怎么了,老是动不动就哭闹,一点也没有男子气概。
我们同住一个小区,溜娃的时间都相差无几,经常见面有打招呼,孩子们也有玩到一块,所以比一般父母们熟络些。
在我转述孩子所见之后,男孩妈庆幸自己没犯下过错,逼着孩子认错道歉,不然又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现在变得爱哭,估计跟自己不信任他有关。
是啊,很多时候,父母都着急,急着培养孩子,恨不得立马长成自己所期盼的样子,懂事有礼貌,温润如玉的样子,却忘了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恰恰是父母的倾听与信任。
其实孩子犯错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们太苛刻了,以大人们的一套标准来要求孩子。
况且很多时候,大人们自己都难以做到,又何来要求孩子,这不是为难孩子嘛。
有的父母也过于敏感,一点小错非得放大来看,非要逼着孩子认错道歉,似乎不这么做就不是好孩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内心都住着一个“好孩子”,有其自身的追求,他们的辩解、推脱、拒不承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并非“正大光明”,是会让人不舒服,甚至是愤怒的。
只是苦于心智上的不成熟,或者说是天性使然,而不能一时半会纠正过来,父母需要给予耐心,不要给孩子扣上“爱说谎”、“不诚实”的帽子,这样只会让孩子与你预想的越来越远。
发展心理学家建议,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们不妨收起脾气,不要愤怒,更不要表达不满。
比起责备和惩罚,孩子们更不愿意看到,父母愤怒中隐藏的沮丧,甚至是失望,这些情绪让孩子们心生胆怯,更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当孩子们犯错,气到你想武力解决的时候,不妨在心里面,默数10个数之后,再心平气和地一问究竟,真诚地给孩子们一些时间思考。
与此同时,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也会放松些,更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跟你交流,告诉你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至于最后的结果,是否说出对不起,或者道歉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认识的过程,就像倔强的孩子常说的那样“我都认错道歉了,你还要我怎么样”,虽然口头上跟你认错道歉,说出了对不起,但其内心依旧是委屈的、愤愤不平的,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他们不知道,做了让别人失望或者难受的事情,只有道歉方可让对方感到舒服,感受到尊重,并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不妨试着用同理心去引导孩子,角色互换下,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行为是否不妥,是否给他人造成困扰。
只有当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去道歉,去承担相应的后果时,才能从中成长起来,才会获得更多的友爱,也能让自己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