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别用你的期望,操控了孩子的人生!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29 00:01:46
The Beginning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有出息,给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我们并不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想要这样,别用你的期望,操控了孩子的人生!

前阵子听到一个新闻,父母为了让孩子考进上海一家知名幼儿园,给两岁半的孩子报了5个培优班,结果孩子因压力过大得了斑秃,大片大片掉头发。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某种期望,我们一直也觉得这种期望是理所应当的,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

但每当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时,还是不免为孩子和家长都感到痛心。

因为不是有所期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有时给予孩子的期望不合理或过高,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和现实情况,反而会给他带来不利的影响。

不管是我们作为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还是作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爸妈没啥文化,你可一定要争气,为我们家争光”

“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出国留学”

“当年妈想学钢琴都没条件,现在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好好练”

“爸妈就你一个孩子,回来考公务员多好”

多少人正是背着父母强烈的期望,逼着自己成为父母想要的那个样子,却很少能够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成为他自己。

1父母期望过高或不当,对孩子影响大

绝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全新的、独立的个体。

有些父母,出于对自己人生缺憾的补偿心理,他们就把自己未了的心愿、未尽的事业,都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它。

有些父母,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为孩子也需要,自己完不成的愿望以为也是孩子的愿望,就把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极力渴望孩子帮助自己达到。比如出国留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些都是一种扭曲的爱,过高的期望势必会施加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会变为一种控制欲,为了达到期望,这种控制欲会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违背子女成长的规律,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有尽量少去苛求孩子,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累,也让孩子更加地快乐、自由的发展。

2相信孩子成长的潜力

成长是一个生命内在发生的事情。

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一书中讲到:“儿童出生的时候,他虽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他是带着一样东西来的,这个东西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成长的潜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和父母逐渐分离的过程,同时也是渐渐独立的过程。

小时候,他们事事需要父母的帮助,但到了一定年龄,他们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心中的那个“真我”开始觉醒,并通过与生俱来的潜力开始成长。

关注要保持距离,自我才能觉醒,才能生长。当孩子自主发展的需要与父母的期待和要求相冲突时,就会压制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有接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并相信他们内在的成长潜力,孩子才会顺应天性,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3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些父母总是拿对孩子的期望,干涉孩子的人生。帮孩子选择读什么书,上什么学校,学什么特长,培养什么兴趣,交什么朋友,选什么专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孩子们失去了选择权,会影响独立人格的建立和培养,容易变得不自信、独立思考能力差,容易妥协。

当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时,他们会变得挫败感强,自我价值感低;另一个极端就是会失去探索世界的能力,变得容易安于现状。

父母对孩子有所期望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表达,学会倾听和理解。这样,双方才能达成一种相互商榷、相互探讨的氛围,更利于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当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决定时,多鼓励、认可他,毕竟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哪怕失败了,也不能嘲笑或泼冷水,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共同面对,鼓励孩子重新尝试。

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父母才是真正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4父母也要关注自我实现

蔡康永在《奇葩说》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的这辈子活的烂透了,可有什么权利把责任推卸给下一代呢?所谓活在当下,不是让我们活在来生,更不是把一切寄托到孩子身上,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人生,我要做的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要把责任都推给下一代。”

有的父母把生活重心全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生活,忽略了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其实除了教育孩子,父母也要关注自我实现,人生的遗憾、未完成的心愿,完全可以慢慢通过提升自我去弥补和实现。

更重要的是,父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树立榜样的过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带动,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这种通过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在力量,才是成长的原动力。

对自己的现状越是满意,越是体验到幸福的家长,越不会苛求孩子的未来。

5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

期望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多方位的,不应该只着眼于成绩、世俗的成功,也要有道德品质、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期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全面、自由、快乐的成长。

很多父母喜欢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孩子作比较,“你看王阿姨家孩子,都当上班长了,你也要努力当个班干部啊”。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并不能从单方面进行比较。

健康的期望不是比所有人都强,而是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要求父母在给予孩子期望时,要符合孩子的能力与爱好,不脱离实际。

表达要适度,注重激发内在动力

有些父母总爱把对孩子的期望放在嘴上,平日里也爱拉出来唠叨。有时唠叨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和叛逆心理。

期望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上来。在一个适宜的时间与场合与孩子一起谈谈心,聊聊学业,探讨问题,启发孩子的人生理想,这样的效果要远远胜过日复一日的重复。

父母要懂得通过行动上的引导,来启发和帮助孩子,而不是总通过给孩子期望来施加压力。

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希望你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自己的  也要  人生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