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举止。那么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起到积极的作用,要以身作则。
这6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改掉: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父母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游戏对象嫩声嫩气地骂,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太"大方"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他要什么玩具都照给不误,也不教他节省。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父母的这样的“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有想到“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家长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要及时认错。拒不认错只会让孩子也养成这样的习惯,哪怕知道错了也宁愿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家里电器坏了,你请朋友来帮忙修理。结果到了约定时间,却被告知朋友有急事来不了了。你转身就对家人抱怨:“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