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聊天时,说起了我十三四岁那年,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她还没搞清楚就冤枉了我,我委屈得要命,一个多星期拒绝和她说话。等到真相大白,她试图主动跟我和解。我清楚地记得她说:“好啦,就是个误会,你是我亲闺女啊,还能不认我这个妈了?”
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如今旧事重提,我也对妈妈说出了心里话:“为什么当时你不愿意直接说句对不起呢?”
我妈一时语塞,犹豫半晌才开口:“唉,那件事啊,确实是我做的不太好……”
妈妈这辈子做事雷厉风行,自尊心特别强,她可以把家庭和事业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却无法开口向自己的女儿道歉。
做儿女时,我们常常埋怨父母不够尊重理解我们,可等到我们也有了孩子,控制不住脾气朝孩子大吼大叫后,能做到和他们站在平等的位置,真心诚意地说声“对不起”吗?
有次陪妈妈看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一对寻找儿子的老夫妻给了我很大触动。
上这个节目的人,大多是寻找幼时被拐卖的孩子,但这对老夫妻不同,他们想找回23年离家出走的儿子。
84岁的黄林森和79岁的刘雅琴,两人都是高校的退休教授。1994年,他们24岁的儿子小海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北京工作。没过多久,老两口收到儿子寄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郑重声明,要和父亲及所有亲人断绝关系。至此,全家人就和小海失去了联系,23年来杳无音信。
小海在这最后一封信中说:“从此我就是一个有人格尊严,能追求自由生活的人了。”
一开始,我妈还啧啧感叹:“这个儿子太不孝了。”但听完儿子离家的种种原因后,她就不再说话了。
小海小的时候,有一次调皮,不小心把屋顶上的瓦片踩碎了,爸爸罚他跪在家门外的公共走廊里,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熟悉的邻居;
小海读书时成绩很好,却因为字写得不太好看,被爸爸狠狠扇了两个耳光,从那天起,小海再没开口喊过一声“爸爸”;
小海进了爸爸任教的大学,因为和教他的老师都很熟悉,父母经常向老师打听小海在学校的情况,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小海愤怒地控诉他们这是精神监控;
大学期间,爸爸甚至要求小海追求他指定的女生,还让他去死缠烂打;
……
老夫妻在节目中一直很克制,妈妈还带来了一大袋和儿子的物品,颤声倾诉着对儿子刻骨的思念,真的很让人心酸。
然而,儿子最终还是没有现身,节目组多次沟通,他依然不愿和父母见面,甚至不愿意出镜。
今年47岁的小海依然单身,在北京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但谈起父亲和家庭,他言语间依然满是抗拒。对他来说,23年的光阴依然太短,不足以平复记忆中的伤痕。
节目录完后,志愿者还在坚持联系小海,给他播放父母的影像。小海的态度缓和了很多,看着屏幕上苍老的父母也红了眼眶。不知一家人得以相见的日子还要多久,留给两位老人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这对高知夫妻,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却满盘皆输,问题到底出在哪?
很多人不理解儿子的行为,父母纵使千错万错,也是生你养你的至亲啊,怎么能对耄耋之年的老人如此狠心?
可是,孩子也是人,有独立人格,有自尊,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就不算伤害了吗?
豆瓣上有一个叫做“父母皆祸害”的小组,他们发起过一个“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调查,其中位列第三名的,就是“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父母不愿向儿女道歉,这就是小海一家的症结所在。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面对不肯屈服的儿子,爸爸瞪着眼睛吼:“你还无法无天了?我是你老子,就是你的法你的天!”
其实老两口早就察觉到,父子俩的关系日趋紧张,但他们始终抱有幻想,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会慢慢化解,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啊。
但事与愿违,长期的压抑和积怨,在小海终于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后彻底爆发。
小海在采访中讲到一个细节,妈妈曾打电话给他,劝他听爸爸的话。小海问她:“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会怎么做?”妈妈却反问:“就算每天扇你耳光要花你多少时间?”
一句话,小海如坠冰窟,对这个家彻底绝望。
节目现场,年过八旬的老父亲,终于颤抖着说出了那句抱歉。
多少父母一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从不承认自己有错。明明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很多矛盾,可做长辈的,碍于所谓的面子,一辈子都吝惜这简单的三个字。
童年被父母伤过的孩子长大后,鼓起勇气和父母聊起过去,等来的却是新的伤害——父母用所谓的“孝道”,来理直气壮地回避自己犯下的错误:
几百年前的事了,你怎么那么记仇?
爸妈说你两句还记那么多年?真是没良心!
你怎么不念我们一点好?真是白眼狼!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回答:
我和我的父亲关系相当差,接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和他说过的话十个手指头都能掰过来,这是我刻意而为之的。而对于我们的关系,我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总不能让我给他道歉吧?”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父母认为自己养育了孩子,孩子理应感恩、听话,如果向孩子承认错误,还怎么树立家长的威信?
更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就像小海的父亲,始终以一家之长自居,把儿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直到风烛残年才懂得反省自己,却为时已晚,换不回儿子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