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急于给孩子下结论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09 00:01:19
The Beginning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急于给孩子下结论,结果往往冤枉了孩子。

昨天,接儿子幼儿园放学,儿子一改往日不在外面玩到天黑不回家的习惯,要直接回家。

刚进门,领导就打就来电话,让核实个数据,我打开电脑查资料,让儿子自己去玩。

等我忙完叫他时,各个屋找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后来在卧室的卫生间里听到了声音。

过去一看,差点没把我气晕,卫生间里简直就是水灾现场。

他头发衣服上全是水,卫生间的地上也到处都是带有泡沫的水渍和黑脚印,洗脸盆里泡着他的我的各种衣服,一盆子的泡沫,大概倒了一瓶洗衣液。

前几天我擦拭橱柜时,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大口了,打了几天吊针,才不怎么疼了,可还是不能干活更不敢沾水,可儿子却这么不省心,故意弄了一地水。

想到收拾的难度,我的火再也忍不住了,把儿子一把揪出来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还拍了他两巴掌。

儿子看我这么生气,也不敢啃声,怯怯的出去了。

好不容易收拾好后,叫儿子一起去吃饭,儿子小声说:“妈妈你不生气了好吗?”

看他紧张的样子,我的气也消了不少,抱了抱儿子一起出去吃饭。饭间,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回家玩水?

儿子说:

我不是想玩水,我是看你这几天手受伤不能洗衣服,想帮你洗,可是水池有点高,我不小心把水盆弄翻了,对不起。

听了儿子的话,我很自责,原来儿子是心疼我,我却以为他在淘气,故意给我找事,还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了一顿。

后来与朋友说起来这事时,朋友说她和她老公也经常犯这种错误。

一看到或听说孩子犯了错就条件反射似得发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孩子一顿,从没想先了解一下事情前因后果,经常误会孩子,弄的孩子现在很胆小,什么事都先请示,生怕做错了我们不高兴。

父母这种急性子、喜欢“轻易下结论”的习惯很容易错怪孩子,让孩子受委屈。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有时有一些看似奇怪不合常理的想法,其实是他们想用自己认为的方式解决问题。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所以,要耐心、平和地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要着急地下结论,更不要急着训斥、打骂孩子。

作为父母,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臆断孩子的行为,有时候我们预料不到后续的事情,也不了解孩子真正用意。

因此,要耐心的往下看,了解整个事件,切勿断章取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表面看到的事实更重要。

泰国有个公益片。

片子描述的是,一位演员在不同时段乔装打扮成学校里修剪花草的园丁。他推着小推车,载着几盆花草路过泥泞的小路。

当孩子放学路过时,他故意将车子推翻,向路过的学生寻求帮助。几乎每个放学的孩子,看见此情此景,都会停下来帮他一把。甚至不惜弄脏自己的衣服。

而此时,孩子的家长正在学校门口,焦急万分地等待孩子出现。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个出来,全身都是泥时,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暴跳如雷,立马就开始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有的家长被孩子逗乐了,哈哈大笑;有的家长心平气和,耐心地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校门口的显示屏播放了刚才孩子帮助园丁的一幕。家长们都惊呆了,随之泪流满面。

你看,本应该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骄傲,有的父母却因为孩子弄脏了自己而责骂孩子,这不仅让孩子伤心,还可能破坏孩子的热情。

遇事时,先冷静一下,不要急着做判断,以免伤孩子的心。

有时候,爸妈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也是爸爸妈妈的一句话,却可以让孩子坠入黑暗的深渊。

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真诚的心相互沟通,理解彼此的感受,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作家刘继荣在一篇文章中,讲述过她与女儿的事。

一天她去幼儿园接女儿,幼儿园老师说了一件让她非常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

旁边有位家长哧地笑出来,她为女儿的笨暴躁得想找人大吵一架。

回到了家,女儿第一次推开门想让她教什么,她生气的闭上眼睛不去理睬女儿。女儿第二次开门问她:“妈妈,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会死吗?”

她这才发现女儿的手上有好多血,伤口很深。愤怒的她更生气了,女儿怎么这么笨居然淘气的险险杀了自己。

后来接到女儿老师的电话,才了解清楚女儿“控制不住食量”的笨和“险些杀了自己”的淘气,原来都是因为心疼她,体谅她。

女儿的同学告诉老师,她女儿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长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老师还说:“您的女儿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放下电话,她看到了茶几上的水果盘里,有一个已经干巴的苹果,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渍,旁边赫然躺着一把锋利的水果刀!

她忽然明白,女儿第一次进来,是想让她教她削苹果,她却没有理睬,她把自己伤得那么重,只是试图学着为我削一只苹果。

谁说孩子不懂事,他们只是太清纯,没有任何思想杂念,做事情全然出于本心,但由于他们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欠缺而不得法,才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可这何尝不是他们的一片心意。

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最重要的支持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让孩子有更好的安全感。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就需要耐心倾听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爱和理解。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经常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评论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情,但做了父母后往往喜欢没有调查就发言、就下结论。

一旦看到或听到孩子做了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们通常不会探究孩子的真实想法,也懒得了解事情的始末,就自以为是的责骂一顿。

家庭教育中,这种轻易下结论是很常见,也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一件事,家长没有弄明白原因就轻易否定孩子,冤枉孩子,这种以为是、应该是、肯定是而实际上根本不是的做法,容易造成误会,产生隔阂,伤害孩子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耐心一点,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支持。

我们可能给不了孩子多么无微不至的照顾或是多好的经济条件,但可以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等等。

我们要将自己对孩子的爱用对孩子最有益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温暖和自由的环境中独立成长。

THE END

TAG:孩子  女儿  克莱  儿子  自己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