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娃,身边总会有一些育儿老司机跑来告诉自己,应该如何带宝宝。虽然也知道是番好意,但是,其中不免一些过时的育儿经验。如果再遵循错误的育儿方法,只会伤害宝宝。
那么,都有哪些迷惑了大家双眼的错误育儿常识呢?我们一起看看。
1.辅食添加
中国营养学会表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然后在富铁食物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其他辅食,最终达到食物多样化。
大家之所以在宝宝第一口辅食上,喜欢选择富含铁的婴儿米粉,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富铁泥糊状食物,高铁米粉最好获取和操作。
除了第一辅食是要高铁泥湖状辅食之外,其他辅食种类的添加并没有先后顺序,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在辅食添加初期要保证足够铁的摄入。
所以,在强化铁米粉外,家长还可以给宝宝添加各种红肉(猪、牛、羊)泥,补铁效果好的食物。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给宝宝添加辅食一般都会先喂谷物,接着才是蔬菜、水果、肉类、鸡蛋、鱼等。
但是中国营养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最新建议却是:谷物、蔬菜、水果、肉类、鸡蛋作为满6个月以后的宝宝,都可以添加,并没有什么先加一个月蔬菜水果,下个月才能加肉,或下个月才能加蛋的说法。
只需要遵循:少量添加,一次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遇到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以后回避就可以了。不需要预防性的延迟添加本该添加的食材。
2.靠晒太阳给宝宝补钙?
很多人都认为,晒太阳就代表着补钙。但实际上,晒太阳和补钙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大多数宝宝是不缺钙的。
晒太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多数人习惯性的会认为晒太阳就是补钙,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将缺维生素D说成是缺钙。
日常生活中,只要保证宝宝的日常奶量喝够,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能确保宝宝对钙的需求。多数时候钙虽然摄入充足了,但吸收的效果却不一定好。为了促进钙在小肠部分的吸收,增加利用率,就应考虑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了。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从补充剂中获取(天然食物中含量非常少),其次就是晒太阳。
对于母乳和辅食的宝宝来说,母乳中和食物中的维生素D非常少,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坚持400IU/d。
配方奶的宝宝,只要保证正常奶量(1L)就能从配方奶中获得相应的钙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
晒太阳对补充维生素D来说,无疑是最经济获取的方式。但合成维生素D与防晒护肤二者不可兼得。如果晒太阳方法不当,故意暴晒,直晒,很容易伤害宝宝的娇嫩皮肤,其强度和转化量也不好把控。
所以,6个月以下的宝宝要避免被阳光直射,12个月以下的宝宝应待在阴凉的地方。宝宝最好还是通过补充维生素D补剂来获取。
虽然宝宝可以多户外遛弯,但要做好物理防晒的工作。千万别为了合成维生素D去太阳下暴晒,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哦!
3.多吃蛋黄可以给宝宝补铁?
坊间一直流传着给宝宝补铁吃蛋黄的说法,但是通过前面的内容也可以看出,补铁辅食的首选并不是蛋黄。
因为补铁并不是蛋黄的强项,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并不高。蛋黄更多的作用是提供一些其他重要的营养素,例如核黄素、卵磷脂、维生素A等。
补铁首选含血红素铁丰富的高铁辅食、其中铁强化米粉是最方便的,还有肉类、肝类、血类等也是制作高铁辅食的关键食材。
4.宝宝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
很多老人不喜欢给宝宝穿纸尿裤,认为纸尿裤会闷着宝宝,还有的说纸尿裤会使宝宝产生O型腿。
其实,大多数宝宝都会在10~12个月的时候开始尝试自己走路,1周岁走稳。而婴幼儿的腿部看起来都是有一点弯曲的,很多在1岁左右都有轻度的O型腿,随着宝宝的发育,又会有轻度的X型腿,之后会恢复正常。
极少数情况下的O型腿、X型腿是由疾病导致的。当和同龄宝宝比,如果出现双腿弯曲严重或腿两侧不对称时,就需要就医了。
5.不爱喝白水用鲜榨果汁代替?
有些宝宝不爱喝白水,家长就会给宝宝喝果汁,认为鲜榨的果汁没有添加剂还可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C。
但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发布,关于1岁以内的宝宝不饮用果汁的的指南。
因为在果肉榨汁后,果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水,次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起到关键作用的膳食纤维几乎为0。
而且果汁不但没有营养,还对宝宝的健康存在很大威胁。一旦让宝宝养成了喝果汁的习惯,可能导致只喜欢和甜味饮料而拒绝喝白水,这为超重和肥胖症埋下隐患。长期喝果汁还可能形成龋齿。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饮品一直都是白开水。
6.发烧首选温水擦浴、酒精擦身?
大多数家长看宝宝发烧了,习惯性的给宝宝用湿毛巾擦个澡,贴上退热贴,更有甚者为了退烧快,直接用酒精给宝宝擦身。
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权威机构把这些方式当做退烧方式的首选,尤其是酒精擦身,更是错误!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除非是超高热,否则发烧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甚至还有好处。
退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宝宝的舒适,可以少穿衣物、开窗通风、开空调,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来减少发烧的不适。
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正常,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如果体温到了38.5℃,宝宝不舒服,则需要服用退烧药。
2016年最新版的发热指南已经不再推荐 --温水浴的物理降温方法,因为新的观点认为,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增加患儿不适感,比如哭闹、寒颤、皮肤鸡皮疙瘩。更不建议冰水(冰枕、冰块)擦浴。
而在实际应用中,现在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对于温水擦浴,如果宝宝不是很抗拒,没有出现剧烈哭闹和寒颤表现,还是可以进行的。
发热指南从来没有把退热贴作为退热处理方法推荐,但在国内很流行,可以当是家长的一种安慰剂使用。
如果宝宝不抗拒可以使用,但如果宝宝不愿意贴,家长也不必勉强,因为退热贴的退热效果实在很有限。
如果宝宝出现,体温持续高于39℃、呼吸速度过快、喘气粗或呼吸困难、嗜睡、异常烦躁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该马上带着宝宝去就医。其中,3个月以内的宝宝只要发烧,应立即就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育儿知识也要随时更新哦!其实除了这些育儿指南外,我们更要做的是根据自家宝宝特点,随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