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想让孩子成才,就要舍得对他说“不”!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13 15:00:05
The Beginning

做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成为有出息的人,真的是种莫大的幸福。那么,家长想让孩子成才,就一定要舍得对他说“不”。

在孩子3岁前,通常会用哭闹来表达自身的痛苦感觉,在这时,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哭闹常常伴随着孩子想要达到的某种目的。

例如:看到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家长不同意买,孩子就哭。

每次只要孩子一哭闹,很多家长心都软了。哪怕觉得不合适,也禁不住折腾,然后投降了,于是孩子就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妥协。

父母总是狠不下心对孩子说“不”。

很多父母总是不以为然:“没事的,这次就放任他,孩子哭闹起来自己心理也难受。

结果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不断放任自己,也开始变得不讲道理,渐渐变成一个自私无赖的”小霸王“。

在孩子6岁前,跟他说不

现在的家长总是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给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一切。“只要你想要,天上的星星都摘给你!

心理学家指出: ”爱,本身没有错,但表达爱的方式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一味地迁就,而是要帮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能满足他的要求,顶多也只是哭闹打滚一番,终究还是要依靠着父母。可当孩子长大时,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那么孩子就可能做出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极端行为:

1、2015年,廊坊一男孩因母亲拿走手机不让玩后,从9楼阳台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2、2017年,广州一男孩因不满母亲不给玩手机,便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过度娇惯、毫无原则满足孩子要求,时间一长,他就会觉得父母的爱没有范围。

所以,在孩子3-6岁时,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用哭闹来满足自身的目的时,就一定要开始对他说”不“,让他知道,如果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能满足他。

只有让孩子从小明白,行为的边界,明确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被满足,才能渐渐懂得收敛欲望、克制任性、规范自己的言行。

与孩子说不时,要坚持,而不是愤怒

很多父母都经常性的安慰自己: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大点再说吧”,孩子其实都很会看眼色,他每一个无理要求其实都在试探你的底线在哪里。

最初孩子在用哭闹来对父母提出索要的要求时,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而在这个时候,父母只要态度非常坚决,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让家长顺从自己的想法。

但如果家长在应该拒绝孩子要求行为的时候,选择妥协或服软,那么孩子的任性行为就会得到强化。

孩子的心理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初次尝到了甜头,就会利用父母的软肋,继续用这种野蛮任性的行为让父母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所以父母在拒绝孩子时,一定要立场坚定,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表示不妥协,不认可,用行动告诉他:”无论你如何耍赖哭闹,都是没用的!“

但是,坚持不等于愤怒,不是粗暴、打骂,父母情绪平和很重要,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础。

说”不“时要注意环境

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前面。

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父母的行为让孩子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而且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说不时,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当其他人对父母进行劝阻时,父母很有可能就心软了。

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

你将他置于卧室中,把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景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但是,坚持不等于愤怒,不是粗暴、打骂,父母情绪平和很重要,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础。

对孩子说“不”时,要耐心解释清楚原因

纽约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而且当孩子被拒绝时,常常会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为什么总是不同意”······

失落、沮丧、怨恨,等等负面情绪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而且,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被阻止,还会反复出现类似的行为。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孩子说“不”时,要尊重和关注孩子的感受,通过孩子可以理解的有效话语,告诉他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说“不”。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还能让学会理解和支持父母。

解释的是要要注意三点:

要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当作是一种说教。一句话就能说明的问题,偏偏要大肆地讲一通生硬的道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点头才肯罢休。这种说教式的解释是令孩子讨厌的。

要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够了。有的家长一对孩子说起话来就婆婆妈妈、没完没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要就事论事——有的家长在解释理由时,明明在说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周末不带孩子去公园玩耍的理由,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数学没有考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偏离主题的,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处是,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

“不”,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回答,更是一种教养策略。

帮孩子控制他们的欲望,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成就孩子,请一定在六岁前,舍得对他说“不”!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自己的  家长  对他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