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怕什么?
除了家庭暴力,就是父母之间长期的炮火与硝烟。
很多人都有过“在父母经常争吵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体验。
小时候,孩子把父亲当作无所不能的超人,把母亲当做最亲近的人。
然而孩子最爱的这两个人开始争吵的时候,孩子心中想的只有逃离。
1.孩子的自我概念明显低落
面对父母的争执,年幼孩子会认为:“都是我不乖,爸爸妈妈才会吵架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归因,如果没有父母的说明和保证,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孩子自我概念受损,甚至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坏小孩。
2.身心发展失序
知道父母吵架,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会分开,或不再爱他了。父母间经常的不和睦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心理困扰增加,甚至无法专注在学习上,或出现行为问题。
3.习得不良人际沟通模式
父母间如何互动,是孩子学习人际相处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孩子入学之后会将自家中习得的冲突处理模式,延伸至其他的人际关系当中,例如在学校与同侪的相处。父母在家中经常怒骂、恶言相向,甚或肢体暴力的行为,孩子有样学样,在学校中遭遇冲突时,也会使用骂人、打人等攻击行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模式可能引起同侪的排斥,进而造成孩子人际关系不良。
4.亲子关系疏离
随著孩子的成长,认知能力逐渐成熟,便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父母间的争吵。有的孩子会介入父母冲突之中,站在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可能却因而破坏了和另一双亲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当着孩子的面不应该吵架,道理谁都懂,那一对夫妻有愿意每天吵架呢?更何况还当着孩子的面。但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脾气上来了再硬生生地憋回去,估计得憋出内伤吧……再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难免会有争吵,吵架也好,拌嘴也罢,都是无法避免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送一颗后悔药,分享一篇关于解决“当着孩子面吵架之后,该如何补救”的文章。
父母吵架的“学问”:
学问一:吵架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千万不要冷战,因为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学问二:吵架后要当着孩子面和好,轻轻松松“一笑泯恩仇”,并好好安慰一下受惊孩子的情绪。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
学问三: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学问四:把握程度,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学问五:做好善后,防止孩子效仿。
父母吵架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一定要告诉孩子,吵架这件事是不对的。
吵架,是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不良方式,它不仅伤害彼此,还伤害了周围的人。如果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会模仿大人,养成不好的情绪宣泄方式。
所以家长在吵架后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吵架是一种不对的宣泄方式。
父母要诚恳的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爸爸妈妈又做了一次不好的示范给你,我们向你道歉,也会自我检讨,请你以后监督我们,帮着爸爸妈妈把这个不好的行为丢掉,好吗?
电影《怦然心动》里面有一幕:
因为父亲一直攒钱照顾傻弟弟,女儿朱莉被朋友嘲笑,妈妈为此与丈夫大吵一架。
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
看到难过的女儿,夫妻俩分别找到女儿,向她道歉。
爸爸说:对不起,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妈妈则告诉朱莉:自己其实非常爱父亲,因为他的坚强善良。
电影中的这对夫妻在争吵之后表现得近乎完美,他们让孩子知道:
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而争吵;
爸爸妈妈不想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
世界上没有哪对夫妻是完全和谐的,区别是:
夫妻之间在争吵之后,是否愿意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去修复家庭关系。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间流动的情感和彼此尊重的生活状态。
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容易成长为一个有爱的孩子。
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更容易温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