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宝贝学会分享呢?很多时候宝宝都不太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是好习惯吗?宝宝不愿意分享也有错?
“宝贝,你要懂得分享”
“你怎么这么小气嘞”
“他真小气,我们不和他玩了”……
这些都是我带露颐外出玩耍时,听到的一些家长对孩子说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境,我想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知道当宝宝不愿意分享时,我们该如何做?不愿意分享到底是不是小气?宝宝的东西必须要和其他人分享吗?
17个月后,露颐对家里的东西开始划分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各自的东西只能各自用,如果发现爸爸拿了妈妈的手机,她会指着一直喊妈妈,如果爸爸再不放下,她就会用哭来表示“爸爸,你拿了妈妈的手机,请还给妈妈”。
当然妈妈也是不能用爸爸的东西。比如,妈妈坐了爸爸的椅子,露颐立即用同样的方式回应。
她自己的东西带出去了,似乎小朋友们看都不能看,发现其他小朋友走过来,立即找妈妈“报警”。
妈妈们,你家宝贝也有这样的情形吗?也许你没能发现,也许发现了但不知其原因!
宝宝到了自我意识产生的这个阶段,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当然还是继续顺应宝宝的成长,尊重宝宝的内在私有意识完善,让其发育完善后,自己便主动愿意去分享了。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婴儿长到2岁甚至不到2岁时,就开始发现自己同世界实际是分离的。自我就这样开始悄无声息的萌芽。
因为这一点,幼儿从2岁就开始,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0-6岁的儿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续到12岁),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因此,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婴儿就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最后也无法走出自我,成人后就真以”自我为中心了”,也就丧失了“我”与他人、社会分离的机会和界限。成人世界许许多多的纠葛,就是无界限造成的。
所以在宝宝处于自我意识构建过程中,我们去掉像以评价成人一样的标准去评价孩子:“小气”、“自私”、“不懂得分享”等等。
生活中,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1、平时引导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的认识。
比如:要碰别人的东西,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就不可以碰。
2、平时去游乐场、小区的公园等公共场所,对于公共设施,谁先拿到谁先玩,我们可以等着或玩其他的。
3、如果小朋友抢了自己的东西,最终以这是我的,我要回。像露颐现在还不会直接去要的时候,我就主动带着她,去和小朋友温柔而坚定的说:这是露颐的,请还给她。如果小朋友不还,我会请对方家长还回来。
4、在家里,家里人要用孩子的物品时,要征求孩子的同意:我可以用你的凳子吗?
家里有一个矮凳子,归露颐所有,这个凳子平时谁都不可以用。吃饭时,如果想用一下,就和露颐说:爸爸可以用你的小凳子吗?答案往往是一致的:摇头表示“不可以”。虽然每次都得到这样的答案,但是这样能让她明白,她自己的东西,她可以作主,这就是物品所有权最好的解释,也让宝宝深刻的理解到她自己的东西可以由自己来支配。
5、和小伙伴同行外出,食物多准备一份
玩具不愿意分享,当然食物他们也不愿意分享。所以在外出的时候,如果是和小伙伴一起同行,妈妈可以多准备一份或几份,提前和小朋友说好,哪份是宝宝的,哪份是分享给小伙伴的。习惯了这样作,小朋友也会从分享中得到快乐,逐渐的主动分享的意识也会慢慢产生,慢慢形成。
露妈说
若碰上宝宝特别珍惜的物品,如果他不愿意分享,我们最好尊重宝宝的决定。请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分享,就给他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这对改变宝宝的行为毫无益处,相反还会强化他的“小气”行为。
不分享的原因很多,搞清楚原因对症下药,实在不愿意就算了吧,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没有一点交情的小朋友啊,分享之前先培养感情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