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慢性子的宝宝,简直把父母折磨到崩溃!那么孩子老磨蹭,家长该不该催呢?催了后,孩子不改正怎么办?
“宝贝儿,该起床了!”第一遍催孩子起床,妈妈的语气还是温柔的。
“快点起床啦!”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加大音量,有些发怒了!这时孩子才会磨磨蹭蹭地带着起床气下床。
艰难的起床环节终于告一段落,来到了“早餐”这个大工程面前。
孩子在餐桌前磨磨蹭蹭吃半天,眼看着到上学时间了,才吃了一半,又得催催催~
“宝贝儿,你快点吃,马上要迟到了!”妈妈说完之后,孩子依然把早餐享受的跟下午茶一样悠闲~
从起床到出门,孩子只需要做的就是洗漱和吃早餐。而妈妈就需要变成脚踩风火轮的超人,把自己收拾好了之后,还要“收拾”孩子!
书包整理好了吗?没有。——快点!
作业带上了吗?没有。——快点!
校服穿好了吗?没有。——快点!
上面的场景有些父母应该深有体会。家里有个磨蹭的宝宝,天天都要“催催催!”,这该如何是好?
其实当我们面对慢性子的孩子,讲道理、哄、吼、催,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我们给孩子讲“快迟到了”这些话孩子根本不理解,因为他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他会觉得迟到就迟到了,无所谓!做父母的如果每次都用“催”的方式让孩子往前跑,刚开始的一两次还比较管用,等过几天孩子就会对这个方法完全免疫了。
孩子做事墨迹,我们可以催,但是这种靠外力推动孩子行动的方法是最没有效果的。这不仅会让父母累得要死,而且孩子也意识不到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他主动去做。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不需要父母催促的,自然就不存在催过之后孩子不改正的问题。关于强大驱动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必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长期坚持的结果。
对于孩子来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对时间产生紧迫感。
做事情之前规定好时间,必须在规定好的时间内严格执行。一旦没有完成,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磨蹭的“后果”。
当任务没有完成时,做出一些相应的小惩罚。
如果因为磨蹭而导致作业没有完成,不要再催孩子,可以和老师进行商量,第二天严厉批评。如果因为拖拉导致上学迟到,也要让他自己承受处罚后果。
同时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得特别积极主动,这时候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只有孩子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他才会在下次做事时保持更高的热度。
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不能出尔反尔。
做事情一定要果断,不拖泥带水。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比较磨蹭,是因为有一个驱动力不强的父母。如果父母做事也有磨蹭的习惯,那就请先改变自己磨蹭的毛病,再去教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