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赢,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这是好事。但是输赢乃人之常事,正确地接纳和认识“输”,才能让孩子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源源不断的进取动力。那么当面对孩子孩子“输不起”时,家长要怎么做呢?
与孩子玩游戏,一局结束。“我赢啦!”话还没说完,孩子就“哇”一声大哭起来,还手脚并用暴躁地把游戏现场搞的一片混乱……这一幕在孩子5岁以前会经常出现。
孩子现在刚7岁,却再也不会出现上述的场景了。如果游戏输了,通常会有三种表现方式:1、面带微笑地看着获胜方庆祝。2、面无表情地收拾残局,准备下一局。3、自己默默转身,擦掉忍不住要流下来的眼泪。
通常第一种情况出现于他自己也发自肺腑地认为:对方真的好厉害,很佩服!第二种情况出现于与对方互有胜负,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三种出现于他自己真的很努力了,却还是输了。但整体上,他已经能做到接受输赢的事实了。
还有一次,武术课休息期间,孩子用我的手机抽理财APP的每日奖励,奖励值有0.1、0.2、0.5三种,孩子抽中0.1,很高兴地对我说:“妈妈,虽然我抽中了0.1,但好过你忘记抽奖,那样什么都没有。”我说:“是啊,谢谢你!”这一幕被另一位妈妈看到,觉得好惊讶,她说:“你们孩子的心态怎么会这么好?”其实她不知道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在任何境况下,都能往好处看的这种心态,我真的努力了好几年。
以上故事汇总起来想说两个点:第一,让孩子接受输赢。第二,凡事往好处看,即便是输了,也有优点值得学习。正好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感情引导法”,与燕燕做法不谋而合,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关键步骤包括:
1、告知规则,播下种子。
即提前告知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孩子应该怎么做才能很好的配合。
比如和孩子玩一局游戏,要讲清楚输赢的规则,然后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会输,也可能会赢,但无论输赢,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个游戏的快乐,都要接受最后的结果。
2、观察判断,及时指导。
观察的目的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当游戏快结束时,孩子感觉自己快要输了,开始不遵守规则起来,故意耍赖。这时大人可以询问:“你是不想玩了?还是想玩但是害怕输?”如果孩子说不想玩了,那就结束游戏,或者换其他人玩。如果是害怕输,就告诉孩子在刚才的过程中,他在哪123个环节中取得进步,所以即便最后输了,他也是过程的胜利者。
3、聆听并尊重孩子释放情绪。
当孩子对游戏或比赛出现歧义的时候,一定要聆听,并给与尊重。
假如比赛输了,孩子说不公平(特别是大人不参与的情况下),应该耐心听孩子说不公平的理由和原因,如果规则理解错误,可以再次讲述规则。
如果孩子输了之后,并没有指责他人或吵闹,只是忍不住难过哭泣,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宣泄,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家长要尊重,可以不动声色让他独自哭一会,当他宣泄的差不多了,抱过孩子,温和地询问一句:“输了有点难过是不是?我小时候比赛输了,也会哭的。不过哭过之后,我会认真想一想,刚才我哪些地方做的好,下次要保持。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下次我要克服。这样一来,每比赛一次,我就比上一次厉害一些。”
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并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比赛输了很正常,但难过之后,要想一想接下来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这样就把事情引导到另外一个层面去了。
4、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家长始终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有时候孩子态度很激烈,会扔砸东西,说“以后再也不玩这个破游戏了!”家长要保持温和,对孩子说:“好,你想不玩就可以不玩。”然后再问孩子:“你是不喜欢这个游戏,还是不喜欢玩输?”
如果孩子说不喜欢这个游戏,你可以说:“哦,这个游戏好可怜,被小朋友放弃了,我们把它收起来让它哭一会吧。”如果孩子说不喜欢玩输,你可以说:“原来你想赢啊,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赢好不好?”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赢得游戏的办法,也能成功转移注意力。
5、当父母发现自己犯错时,要及时跟孩子认错,让孩子明白,勇于承认错误也是积极的做法。
很多时候,一旦孩子因为“输不起”而大哭耍赖时,家长也暴躁起来,非打即骂,批评孩子“经不起输”或者“自己技术差,输了还有脸哭啊?”之类的,殊不知,孩子本来受到失败的打击,父母再指责,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正确的做法是:先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如果没忍住发了火,要及时跟孩子道歉“冲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应该态度友好地沟通”。然后按照上述步骤,一一化解孩子内心对输的负面情结,教育孩子无论比赛输赢,都要往好处看:过程中做的进步的地方有哪些?还有哪些可以获胜的方法,咱们去找一找,练一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