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总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一生都走不出“坏”角色!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4-08 00:00:11
The Beginning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8、9岁了,还非常胆小,对很多事情都不是很自信,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放得开呢?总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一生都走不出“坏”角色!

按照我的理解,这位家长所说的“放得开”应该就是自信吧。今天我们不妨就来分析一下,这种“放不开”的孩子,他们的自信是如何被一点点毁掉的。

想象一下,那个挨了批评后低头不语的孩子,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如果你猜不到,那么请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被父母批评了,或对你说“你看看别人家的某某”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如果记不起当年,那么想想现在,在单位里,当领导批评你时,你是什么感受?你会觉得被打击还是被鼓舞?你会更喜欢领导还是在心里怨恨?接下去你的表现是会更积极还是更消极?……

是的,我们在这两种时刻的感受正是孩子挨我们批评时的感受!孩子也不舒服,只是他小,他没有力量与我们对抗,所以不敢表达,只好“低头不语”、“特别胆小”,他心里想的多半是“我又把事情弄糟了!”或者“唉,爸爸(妈妈)总是对我不满意!”、“我反正什么都做不好,我就是不好!”当孩子如此看待自己时,又怎么能自信呢?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里,我们的期望就像一把尺子,随时衡量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当孩子与之稍微有些差池,尺子就会“啪”地一声落在桌子上:“你看看你怎么这样!”正如留言中说的“胆小、说话声音小!挨了批评不敢吭声”——话语背后的意思就是:这哪像是我的儿子?怎么没有一点我的风范?

然而正面管教里有个很著名的怀疑,特别值得中国的父母反思——难道想让孩子做得好,一定要先让他感觉更糟?我们的文化信奉“骄傲使人落后”,所以唯恐孩子骄傲,不敢表扬。似乎只有批评,才能让孩子谦虚、进步。

但如果我们能对孩子被批评感同身受,或者就能慢慢放下心目中那些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句话也特别适用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其实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们的标准太过理想和完美。当孩子在一次次与我们的互动中,都感觉到他不可能让我们满意,那他只能认定自己不好,这就是不自信的来源。

有的父母会说我不要求我家孩子完美,只是他需要改正一些小毛病。有个好办法就是请家长给你的孩子打分,如果满分是100分,你给孩子多少分?如果是80分,那么你会更欣赏孩子已经拥有的这80分,还是会更多挑剔孩子差距的那20分?

有的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没优点,这样的话其实暴露了家长有多不欣赏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人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如果家长完全看不到自家孩子的优点,只能说这位父母过于挑剔了。就算孩子是50分也好40分也罢,他是凭什么得的这50分40分呢?请一定要看到孩子这些优秀的部分。

因为这是孩子价值感的基础,正面管教里把孩子比做一棵树,而树根这个决定成长好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价值感是孩子做一件事情,付出了努力,被看到是有价值的,那他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做好;而归属感就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爱他,不管他学习成绩好不好、行为是不是如我们意,我们都无条件地爱他。孩子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有了价值感和归属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健康成长。

说到底,孩子的自信如何培养?就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父母及重要他人的互动,感受自己的价值,再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多半来自父母如何看待他。当父母觉得他做得好,孩子肯定也会觉得自己不错,这就是自信的来源;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胆小、一身毛病、啥啥都不好,慢慢地孩子也会这样看待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

一旦给孩子贴了标签,他真的就会一点点认同、吸收,再也撕不下来。这就是现代教育非常强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的原因。孩子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他一辈子都有深远影响,如果不做修正,别说8、9岁,那种被父母批评时的胆小、害怕,甚至会一辈子留在其潜意识里,一个被认定的“坏”孩子,就在会行为上忠实地扮演“坏”的角色……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很常见——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就是觉得自己不好,以至于工作、婚姻都会有焦虑和担忧,究其原因,都是早年父母对其极少表扬而批评过多。

当然,我们更提倡恰如其分的“鼓励”,而非空洞虚假的“表扬”。但我们父母必须首先认识到,当我们看到孩子不自信时,可能我们从来都没有欣赏过他。想要一个自信的孩子,请抓住一切机会欣赏他、鼓励他!放下你的期许,少批评,多鼓励,爱和接纳是最好的良药!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批评  自信  这就是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