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喜欢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她们听话,更容易被教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懂事听话呢?
就在上周,李默约了我以及一群朋友出来喝茶。之所以出来喝茶,就是为了吐槽老公。
李默跟儿子约好了时间去挑寒假辅导班,可是临近出门儿子却在找借口开溜。
一想到儿子这次期末考试,英语和数学都不及格,李默心里就炸毛了。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不能跟孩子发火吧。于是李默忍着火气安抚好孩子情绪,转头向老公寻求安慰。
没想到老公毫不在意,反而指责她太小题大做了:“男孩小时候成绩不好不是正常的吗?”
听到老公这样说,李默的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然而,老公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打算,继续说她玻璃心,孩子的问题本质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学不好,你也得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啊,你看看你是怎么辅导孩子写作业的。。。。
没等老公说完,李默就摔门而出了。
在李默开始吐槽之后,朋友们纷纷变身成情感专家,抛出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大宝说,像这样的男人就是欠收拾,你让他辅导孩子做两天作业试试看,他保准就没有那么嚣张了。
朵朵说,你为什么不直接顶回去呢,你懦弱了他就嚣张了
猫可说,你好好和老公沟通一下,这样下去不行.......
尽管,大家都是为了安抚李默才说了这么多建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聊天的气氛蜜汁尴尬。
不到半个小时,李默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想想才幽幽地跟大家说:
“其实,大家说的都挺对,一些建议也都很中肯。可是,仔细想想,作为当事人的她被困扰在这个问题中时,真的是没有思考你们说的话吗。但是为什么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出来找我们聊天呢?”
提建议的几个人面面相觑,不再说话。
而想想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觉得李默找我们聊天的原因只是希望唠叨唠叨,而不是真的需要我们给出建议。”
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是啊,这些方法既然我们能想到,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对方肯定也有想到过。
而她之所以不这么做,也许是有自己的苦衷,又或者她从中看到了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可能性。
当我们给出具体的办法,又或者是道理和鸡汤时,我们的出发点其实不一定只是为了给予对方帮助,因为我们的建议和道理,在关系层面有另一重意思,“你没想出这个办法,你不够好,你没有我厉害,你得跟我学习御夫术。
而当李默感受到潜藏着评判和指责时,她肯定会急着做出辩解,又或者索性离开。
回到生活中来,在面对亲朋好友的倾诉时,我们是不是也会给出许多建议甚至是解决方案呢?
“老板不行你就换一家公司呗,树是死的,人是活的。”
“不就坏了一个玩具而已,多大一件事而已啊。”
“男人都懒,女人只能自求多福,所以想开一点咯。”
“你如果能早点起来就不会迟到了!”
......
当他人找我们倾诉生活的不幸福时,我们总是觉得要给一点建议讲一些道理,不然我们的安慰就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当我们在对方不需要建议时给出建议,那么对方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更糟糕,甚至我们和对方之间的关系也将产生严重的冲突。
塔塔曾跟我说,高考前1个月,因为考试压力太大,在复习薄弱科目数学时常常会大脑空白。
某天,她打电话回家和爸爸聊到这个问题本想寻求安慰,没想到爸爸义正言辞地说,学不进去不要找这么多理由,你就踏踏实实刷题好了,你不是天才就得需要努力。
她委屈地当即挂断电话,之后大学四年都没有主动和爸爸沟通过学习问题。
诚然,当年的她确实有些小心眼。可是,如果爸爸当时只是简单地回应她的感受,哪怕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做数学题时你有点懵’,也许她也不会难过那么久。
说句实话,讲道理和出主意都很难让倾诉者变得好起来。
因为,这些并不是他们的需求。如果对方没有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你的建议和理解,那么我们只需要做好倾听和接纳就好了
很多时候,让一个人走出困境的不是明确的建议,而是当下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
和老妈闹矛盾,或许主动沟通才是最好的办法,然而为人子女的却担心沟通带来的争执可能会让老人伤心;
看见老公不管家事,也许有必要找他严肃地和他谈谈,可是一想到老公之前曾说过“我在外面工作很忙,所以家里的事情你需要多操点心”,那么主动找他谈谈是不是显得自己很不讲理?
人之所以会倾诉会吐槽,很大的原因是被困在开始行动之前的那一步,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如果我们不给出具体的建议,而是接纳对方的感受,那么对方很有可能就不会在情绪上停留太久,而真正迈出行动的一步。
被理解是多么的重要,它让人感受到,我是被接纳的,在身处困境时我并不孤单。这种充盈而又自然的情感呼应,才是关系平和亲密的钥匙。
给予理解,而不是给予评判和方法,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我们成人之间的沟通,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也一样有效。
女儿上小学以后,作业比平时多了不少,以前她进门抱怨作业多的时候,我和她爸曾经都会很直白地跟她说那就赶紧做啊,然后巴拉巴拉给出一堆我们当年的学习经验。
后果可想而知,女儿不领情,还会说我们太唠叨。
就在昨天,丁老师建议我不要给孩子下定义不要给予他们具体的方法,而是好好听她说话。
我在尝试之后,才发现女儿抱怨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的那一个。
女儿:“最近作业真的好多好多,英语、数学都有好几张卷子要做。”
我:“作业好多,你确实也挺烦。”
女儿:“就是啊,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9点过,连动画片都看不了了”
我:“是的。”
女儿:“能不能跟妈妈商量一下,下午放学给我留半个小时看动画片,让我看完了再写作业好不好”
我:“哦,原来你想看动画片啊,好吧,我答应你,不过学习也不能松懈哈”
女儿:“好啊,谢谢妈妈,我去做作业了。”
我忽然意识到,孩子对作业的抱怨不是因为讨厌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差,而是因为她想要看动画片。并且,在她想看动画片的同时,她也想在想办法兼顾学习,不想让自己因为看动画片而拉下学习的。
而她的这层希望,包裹在语言之下,等待我们主动去探寻真相,从关系层面做出回应。
如果我们急匆匆地就给孩子贴上标签,又或者急匆匆地就给予解决方法,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失去了真正聆听的机会,让孩子不再跟我们袒露心声。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纳的,他们其实是有办法的,他们会使用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
法国诗人曾说过: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也许,当孩子想倾诉的时候,我们不要那么着急,不要急着去指责,不要急着给出建议,而是静静听孩子诉说,然后把处理事情的责任还给孩子自己。
说不定,孩子能找到的答案比我们想到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