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日本为何如此重视儿童运动?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3-03 00:03:41
The Beginning

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积极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何时去竞争,也学会何时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美国一所学校校训

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对孩子十分重要,这俨然是西方精英教育中一个普遍被认同的价值观。每位重视孩子成长教育的家长都会将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作为自己孩子成长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青少年在身体形态方面较以前出现明显增长趋势 ,但横向比较来看仍与日本、韩国存在差距。在身体素质方面,我国青少年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不相上下,但有些项目不如韩国。

(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源自中国教育部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日本数据源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平成17年度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报告书》,韩国数据源自韩国文化观光部《2005年国民体质调查报告》。)

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比,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平均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

2015年,《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后,近期出现积极变化,部分指标“止跌回升”。报告中重点提及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出现喜忧参半的变化——全国青少年肺活量经过持续20年的下降,从2010年开始呈现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50米跑速度素质开始稳步回升、立定跳远爆发力素质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方面7岁至18岁青少年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滑。此外,超重肥胖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少年儿童体质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人种差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都是造成中外少年儿童体质差异的原因。我们常常感叹国外孩子热爱体育,却疏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运动技能;我们常常艳羡国外环境如何开放,却往往把自己孩子“困”在家中。看看国外孩子怎么锻炼,不止是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成功的体育教学奠定孩子一生的运动基础,

反之也可能毁掉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我们最近的体育课是集中练习垫上技巧,我几乎一项都做不好。关键是,我觉得课程安排好扭曲。” - 孩子的抱怨

曾有学者研究过美国体育教育模式,发现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美国、加拿大实行的是自由入学制度,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国外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很重视,也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

体育教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活动,更不必刻意追求技术动作,而是与健康、快乐有关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提升体质的同时,还用于完善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理念在国外很多国家得到广泛认同,像日本的学校就倡导快乐体育,老师不会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通过“赤足训练”等方式增强孩子体质。

“体育课教授的,应该是一项我们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而不是考试目标或索然无味的动作练习。” - 很多孩子的心声

放学后哪里去?

网络上曾盛传一段日本小学生足球联赛的视频,那些六年级孩子所展现的细腻技术、默契配合以及流畅攻防节奏,让许多中国球迷惊叹不已。在日本留学的郭阳说,每天下午放学后,东京大大小小的足球场都是踢球的孩子。据了解,这种生活模式已经盛行日本全国。

齐达内教日本小孩 踢足球

“通过踢球提高青少年的运动能力,让他们感受体育的乐趣,效果立竿见影。”

——日本职业足球之父川渊三郎

孩子们放学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个国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专家指出:“我们的家长其实也希望孩子们多运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家长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国外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环境相对注重孩子的休闲生活与体育锻炼。”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在一些体育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家,学生放学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父母带孩子看体育比赛成为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学校里最受推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为母校创造荣誉的人……在这种主流观念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的引导下,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鼓励孩子锻炼自然水到渠成。

现在太多中国家长都过度地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除了正常的课业外,往往还给孩子报名各种家教、补习班、特长班。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导致身体综合负荷指标下降,另外,家长们盲目地为孩子补充过剩的所谓营养,如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也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同时,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要求学校治疗并赔偿,学校疲于应付后出于安全考虑,只会进一步压缩学生运动的时间、空间和内容。

同时,真正适合孩子们运动锻炼的场馆和设施很少。许多学生所住的社区附近根本没有体育活动场所,而各种名目繁多的夏令营中,真正能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大自然、陶冶身心的户外活动也已经很少了,很多活动项目往往改头换面成了应试教育的培训班。

国外很多学校在录取时要看3个指标,一看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的情况;二看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三看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这个只要达标即可。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呢?

一 、改变观念,运动至上

爱运动的人健康,坚毅,乐观,目标明确。

爱运动的人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号召力。

二 、 运动习惯从小做起!

从孩子出生起,孩子就应该参与到各类适龄的身体活动中去。

而越是低龄段的孩子,运动习惯就越容易培养。

人类行为中有45%来自习惯

习惯是不断重读的行为

而运动习惯的重复则会让孩子获益终生。

三 、 运动体验比运动本身重要

孩子的童年成长中,

过程比结果重要,

体验比输赢重要,

快乐比奖励重要!

让孩子去享受运动带来的自信和成就感,

享受运动中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乐趣,

享受运动后心情的畅快!

THE END

TAG:孩子  日本  青少年  体质  美国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