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其实就是说从孩子3岁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7岁的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那么这句话又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但个人认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
①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直到人们把玻璃罩给拿开,备受打击的大鱼看到很多小鱼在面前游来游去,也不愿意再张张嘴,它就这样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最终饿死。
我们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花开有期,有的孩子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早,属于“少年得志”的类型,但往往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不能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没有正确的引导,结局都趋向于平凡。而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起步晚,但智力发展越来越快,呈现加速度进步,后发先至,大器晚成,反而脱颖而出,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不菲的成绩。
很多父母有口头禅或者是谦词,经常有意无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说自己孩子笨,什么都不会等。殊不知,父母对孩子的用语和措辞,就像给孩子贴上了标签,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的年龄尚小,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含义,他们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脑袋瓜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学习可费劲了。”整天被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而作为父母如果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孩子,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类型和个性特点,“天才”往往会毁在家长手中。
所以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家长要懂得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给孩子做正面的言传身教,做足准备工作,静待花期到来。
②之前央视《面对面》有一期节目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邹翃燕是一个单亲母亲,跟别人不同的是,她的孩子从小就是重度脑瘫患者,而她却把这样一个”重度脑瘫患者送进了哈佛!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医生就对她说:”没有抢救的价值了,救下来也是非瘫即傻。“可是她看着孩子小小的身体全身发紫,双眼紧闭,不哭也不闹,是那么的可爱又让人心疼。
她抱着孩子一夜无眠,凌晨的时候,孩子终于有了一点反应,像小猫一样哼唧了一下,随后终于哭了出来。
医生说:”能哭出来是好事,命保住了,但以后的路必定是艰辛而又漫长的。“
即便是这样,邹翃燕还是毅然决然的留下了孩子,哪怕是孩子的父亲因此而离开了她,她说:”我觉得我就是要他活着,他是我的孩子,我得让他活下去!“
脑瘫患儿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运动神经受损,导致瘫痪;一种是智力受损,导致痴呆;第三种则是两者兼具。
而丁丁,正是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患儿,要想让他像普通孩子一样,得比常人付出更加刻苦的努力和艰难的尝试。
医学认为,对于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儿来说,三到六岁是他运动机能修复的黄金期,所以,邹翃燕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按摩,两天一次,风雨无阻。
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手指不够灵活,光学握笔和用筷子两件事,就学了一年时间。上小学的时候,丁丁说:“妈妈从来不辅导我写作业。”从小学开始,妈妈送给他一本《新华字典》,有不认识的字,妈妈就说“自己查字典去”。这无形当中,锻炼了他自己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出题,做完检查、打分。邹翃燕鼓励丁丁自己出题,自己做,然后统统不检查全部打100分。有一次丁丁回来闷闷不乐的对妈妈说:“妈妈,我有两道题明明做错了你还打了100分,我被老师批评了。”邹翃燕淡定的说:“我以后还是不检查就打100分。你的动作比别的同学慢,更要保证正确率呀。”从此以后,丁丁每做一道题,就尽量做仔细,养成了认真核对的好习惯,从此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邹翃燕说:“我从事了三十多年的师范教育工作,我觉得我在工作上非常用心,虽然家里有个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的孩子,但我对我的学生,我觉得还是全心全意的。而正是这种投入和追求,使我的儿子看到什么叫努力,什么叫奋斗,为什么要努力。所以我们其实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也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能孩子不会那么信任我。”
所以说,一个人从小的智慧不能决定他一生的道路,而决定他以后是否能走得更好的最大智慧,就是是否能正视事实、接受现实,是否能努力的强大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实。
而丁丁曾这样评价他的母亲:妈妈是石板下的一棵草,生命力极其旺盛,只要有一线希望,一点点阳光雨露,它就能探出头,就能生长!
③记得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学习特别好,是学校保送到重点高中的不二人选。在那个成绩决定一切的年代,学校其他的活动都是走过场的。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活动,参加的都是老师指定的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其中也有这个被保送的孩子。
印象里非常清晰的是,她站在演讲台上,面对下全校的学生,双腿发颤,拿着演讲稿仍然结结巴巴的勉强把一篇稿子念完,红着脸下了台。结果公布演讲成绩的时候,她居然还得了一等奖,台下一阵哗然。
后来虽然她如愿以偿被保送到了我们那最好的高中,可是最终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高考那年,她并没有如老师所料考上清华或者北大,而是只考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如今早已淹没在人潮中。
反而是当初并不被老师看好的几个成绩中等的孩子,后来高考的时候厚积薄发考上了北京的很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留在那里工作。
所以,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一开始的领先并不能决定最终的胜利,反而会因为过早用尽全力而导致气力全失最终失败,最好的状态是平稳起步,蓄势待发,等快到终点的时候一举冲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人的一生就如同四季,少儿时代就是人生的“春天”,父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的时候才能有好的结果。当然,父母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这大概才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核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