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起诉离婚的新闻已经成功抢滩,挤下奥运、傅园慧的洪荒之力,登上这两天的热搜榜首。
今天上午,王宝强已去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言论几乎全部一边倒向支持王宝强的同时,也有小部分人在为“宝宝”的宝宝发声:如此大动干戈的声明起诉离婚,最终受伤的会是孩子,指责王宝强不为孩子着想。但是一味委曲求全跪舔着维持婚姻的假面和谐,对孩子就一定好吗?
王宝强和马蓉的婚姻究竟如何,不是当事人也很难去评价。咱们单从孩子的角度来假设一下,如果他们不离婚,对孩子来说会怎样?
情况一:马蓉真心悔过,王宝强原谅马蓉,二人完美和解,开始共同努力经营好婚姻和家庭。皆大欢喜。
情况二:继续维持假面和谐的婚姻关系。那么孩子会怎样?
1、习得妈妈对待爸爸的方式
在《爸爸去哪儿》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女儿娜娜对爸爸王宝强的态度极其“蛮横”。跟爸爸说话不礼貌、训斥爸爸、让爸爸站墙角,甚至甩爸爸巴掌。一方面可以看出女儿被宠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妈妈平时或多或少对爸爸也是如此,孩子对待爸爸的方式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孩子在这种关系里长大,不只是不会尊重自己的爸爸,更学不会尊重别人。
2、孩子长大后会延续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存在恐婚的可能
查阅报道和真人秀的视频不难发现,在王宝强和马蓉的亲密关系中,王宝强属于“讨好”的那一方。两人貌合神离,孩子在脑回路里留下“亲密关系相处就应该是这样”的印记。
在孩子3-6岁的时候,俄底普斯情结阶段,他们开始依恋异性父母,并会去扮演同性父母的角色,来博取异性父母的“欢心”。男孩学习王宝强的一言一行,来依恋妈妈;女孩也学习母亲马蓉的一言一行,产生恋父情结。
孩子从父母的相处模式里习得亲密关系的状态,那些创伤通常要么让孩子对亲密关系敬而远之,对婚姻没有安全感;要么让孩子在自己长大后的亲密关系里寻求弥补,对另一半对婚姻过度依恋,那些陈年旧伤也会成为婚姻里的定时炸弹。
我们假设两个孩子长大后,会觉悟、会尽量规避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不召唤出父母给他们留下的相处方式印记的可能也不会太少吧!或者孩子知道了母亲出轨的真相,会不会也把出轨当成排解决婚姻问题的出路呢?
3、安全感和爱——这两个心理能量最大的来源一定不会充足
家庭是每个孩子心理能量的来源。如果把家庭比作一个充电站,那么和谐的家庭就是一个电压稳定、电量充足的充电站;不和谐、父母关系不良的家庭就是一个电压不稳定,低电量的充电站。电量不足,孩子就会不自信;电压不稳,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母亲出轨也会让这两个孩子对婚姻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
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爱来支撑,能量不足,心理就会失衡。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遇到一个高二的孩子向我求助,说她的父母双双出轨:
这个孩子说早在小学的时候,她就发现妈妈有出轨行为。初中以后,她的妈妈经常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回家。有时说去打麻将,有时说去出差,这几天说有个阿姨生病了,要去照顾几天。但是她打电话过去让阿姨接电话说要问候一下的时候,妈妈却说阿姨现在没空,再打过去就已经关机了。
爸爸在她初中之后调去外地工作,每三个月回来休息一个月。但在她初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爸爸也有出轨行为。她看见爸爸在QQ上跟一个女人说,等她高考之后就跟妈妈离婚。
这个孩子还说,她也有想过父母离婚,虽然很爱他们,也很想有个温暖的家,如果他们觉得在一起不合适也能接受父母的分开,毕竟那是他们的爱情。
她说她难过的是他们都已经出轨了,还假装她不知道,假装很好的每天打电话说事情,这让她心里更加难受。
太多父母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出于保护孩子的初衷,都会像这个孩子的父母一样,对孩子隐瞒一切,维持假面和谐;或者即便是每天争吵,也要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家庭。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也都本着“劝和不劝离”的态度,劝父母们为了孩子,凑合着过下去,或者等孩子大些了再离婚。
离婚固然对孩子有伤害,但生活在一个经常吵架、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所受到的伤害就会更少吗?孩子真的无法察觉假面和谐下的裂痕吗?
有学者针对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影响这个问题,对一群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之间发生争吵时,22.34﹪的学生感到恐惧紧张,不知所措;30.96﹪的学生感到痛苦,十分厌恶他们的行为;16.75﹪的学生对他们的争吵十分冷漠;8.63﹪的学生想逃离这个家庭。
父母关系不和的孩子,会比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多。孩子们的感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他会发现父母的不和,会怀疑会不安。恐惧、警惕、悲伤,这些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而产生的情绪,会提高孩子焦虑和抑郁内化的风险。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受不到稳定,也会越来越敏感。
情绪调节就会耗费孩子大量心理能量,就会对孩子的其他发展目标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失序。消化家庭带来的负能量已经耗掉了大半的心理能量,哪里还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支撑其他的发展目标?
争吵、冷暴力、淡漠,那些创伤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种子,深深扎根,随着年岁的增长发芽壮大,会挡住阳光,在心灵上投下阴影。
大量的案例表明,成长在不和睦家庭里的孩子通常都会有一些共性:
1、自卑
2、青春期叛逆
3、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4、亲密关系质量偏低
5、极端状况:偏激、自闭、暴力倾向、自杀、反社会
另外,很多夫妻关系不和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对婚姻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容易把人生希望、生活的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给孩子,甚至会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跟孩子讲另一方的坏话、告诉孩子只有自己最爱孩子,把孩子抓在自己的手心里。这样除了更加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这一代成长在“离婚是件很丢人的事”的氛围中,有多少父母在维持着假面和谐的婚姻。那些“假面和谐”带给我们的伤,真的痊愈得了吗?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劝大家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能离婚就不要再继续。而是家长们首先要调整心态,要认识到家庭和谐对孩子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去爱也需要慢慢学习修炼。要去尝试着去改变。可以阅读一些婚姻经营的书籍,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婚姻的裂痕实在无法修复,也要将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不要因为家庭的不和谐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孩子对幸福的感知力。
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婚姻不和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