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的一则儿童用药广告触动了无数父母的心。很多错误的儿童用药导致儿童的身体发育异常,严重者造成终身残疾。那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呢?
滥用预防药
很多家长在儿童健康状态下给其服用板蓝根来预防或使用抗生素,这样家长们觉得很安全、很放心。其实板蓝根也是药物,过多服药是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抗生素的过多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长期大量使用还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药物混吃
为了让孩子的病情更快恢复,有的家长错误的把多种药物混着给孩子吃。因为儿童肝肾功能不健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如果病情严重需要多种药物一起服用的最好听取医生建议。
频繁用药
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剂量都是有相关要求的。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更快康复就擅自增加孩子用药次数,或者加大剂量。这些也会加重孩子身体负担,甚至出现副作用。用药频率、剂量都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药。
糖水服药
很多儿童因药物苦涩不爱吃药,家长们就想办法在把药丸溶解在红糖水中,这样能掩盖药物苦涩味道。但是红糖中的钙铁元素会与药物中的蛋白发生化学反应,蛋白在胃中变性凝固,降低药效。药物中的苦涩味恰好还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来发挥疗效。因此最好不要用糖水服药。
服用成人药
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过自己用过的有效药物,认为只要按成人剂量减半即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吃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安全的。儿童的肝肾脏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解毒或清理能力没有成人强,同时成人药物还可能影响儿童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实在没有儿童药时最好咨询医生看能否用药及用药剂量。
偏好外国药
很多家长更偏好外国药物,认为给儿童服用外国药物很安全。因语言障碍家长不能很好的掌握用药信息,往上购买的外国药物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物的质量。因此使用外国药物时一定要警惕药物安全性及正确用药。
迷信偏方
当儿童出现身体不适时,很多家长病急乱投医,听说的一些偏方都会让孩子尝试一遍。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偏方或土办法中的有效成分不明确,用量也不科学,这些可能治不了孩子病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恶化。孩子出现身体疾病时最好去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恢复。
轻信他人推荐
家长们交流育儿经验,经常会推荐自家孩子吃过的药物。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药物使用上也可能有些差别。对于他人推荐的有效儿童药物经医生判断后才能科学用量服用。
重药物轻护理
儿童患病服药后家长就觉得可以放心了。其实孩子生病护理比用药更重要。孩子服药期间的起居,饮食禁忌和个人卫生等都会影响病情的变化。平常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也是有一定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