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窍门 > 汽车保养

正确驾驶方式(驾驶操作方法)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17 09:34:59
The Beginning

正确驾驶方式

正确驾驶模式,避免腰腿疾病

在汽车逐渐改变我们出行方式,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疾病”也接踵而至,其中以驾驶习惯不当导致的腰部问题最为严重。驾驶姿势不良引起的腰腿痛患者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那么,开车时哪些情况和不良习惯容易引起腰部问题呢?下面边肖站就跟大家聊聊相关知识,供参考。

驾驶姿势不佳

有些司机喜欢尽量向前或向后调整座椅,这其实不是正确的驾驶姿势。座椅太靠前,四肢和腰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长时间处于这种姿势很可能会导致四肢和腰背部肌肉酸痛。但是如果座椅靠后太远,很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背部和腰部的肌肉长时间拉伸,很容易导致肌肉疲劳损伤。其实掌握正确的驾驶姿势并不难。椅面应稍向后倾斜,椅背应调整成与椅面成100-110度角(简单的方法是在垂直坐姿的情况下,将椅背头枕调整到距枕骨2-3拳的距离),而座椅前后调整应与驾驶员的身高和体型有关,一般情况下,方向盘由双上肢握住,肘关节呈50-60度屈曲;下肢自然靠在踏板上,膝关节自然弯曲60度左右。尽量将臀部往后靠,腰部放2-3寸厚的腰垫,既能保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曲度,又能支撑腰部。

频繁制动

行驶中突然刹车时,惯性和向前的动量会使驾驶员的身体向前冲。这时,颈椎和腰椎会突然向前弯曲,然后弹回到原来的位置。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摇摆伤”。此时,腰椎的稳定结构起到了限制腰椎之间相对运动的作用。但如果突然频繁反复制动,稳定结构最终会疲劳损伤,导致腰肌劳损、筋膜炎,甚至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因此,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平稳驾驶,不仅能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有效减轻腰部的负荷。当然,鉴于普通私家车的内饰空室相对狭窄,以及驾驶时身心压力较大的状态,建议连续驾驶不超过两小时,每隔一小时休息10分钟。

启动空调节温度过低

温度过低导致局部血管和肌肉收缩,局部血流量减少,流速减慢,各种炎症因子在组织间局部堆积,难以清除,导致滑膜炎、韧带炎、筋膜炎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症状,尤其是季节变换时,更容易出现腰痛症状;同时,低温使皮肤毛孔收缩,排汗减少,不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因此,开车时,不要为了一时的凉爽而将空温度设置得太低。适当开窗通风或将车内外温度控制在5℃以内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已经有腰痛的症状,可以对腰部进行热敷治疗,开车时佩戴腰围,可以支撑保护腰椎,局部保暖。

以上是边肖站为您带来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广大车主朋友有所帮助。

()

正确驾驶手动档姿势

司机太多了,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一样,但其实驾驶姿势很重要。很多有经验的司机都说,正确的驾驶姿势是避免驾驶危险的源头。

1.坐进驾驶座后,驾驶员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调整座椅,找到合适的位置。首先,上下调整座椅,使头部距离车顶至少一拳。座位不应太高或太低。如果座椅太高,车辆颠簸时头部很容易碰到车顶。如果座位太低,视线会受到影响。

2.然后,调整前后距离,当脚踩刹车踏板到最深点时,腿还是需要一定的弯曲。一般腿弯曲90度左右,这样在紧急制动时腿可以灵活反应。当发生碰撞时,它还确保腿部得到充分的缓冲,以避免横截面和上身受到伤害。靠背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半躺着。最好的驾驶条件是肩膀自然后倾时,手臂伸直后手腕应该刚好能骑在方向盘上,这样在扭转方向盘时就可以使用力,仪表的公里数、速度、燃油油位等功能显示都可以看得见。

3.值得一提的是,双手握方向盘时,最好放在“3点”和“9点”的位置。拇指自然地靠在方向盘的辐条上,这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车辆。

温馨提醒:

当司机进入汽车时,他应该把座位调整到他最习惯的座位。这因人而异。上车后,调整两侧后视镜。当然,别忘了系好安全带。

THE END

TAG:正确驾驶方式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