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字体设计如果想要做好,那么在明确字体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并为之努力的同时,还应及时谈谈具体设计容易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误区。那么到底在电脑中进行字体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误区呢?下面具体分析字体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和误区。
首先,“字体设计”这个称谓就有某些不确定性,容易引起歧义,比。如对“字体”二字的理解。说起字体往往让人认为是泛指一种文字整体的系统、模式、体例。特别是说起对于结构复杂的方块汉字的体系设计来,对每一个设计者来说似乎都有一种非同小可的沉重之感。因为看上去这是动辄牵动成千上万之字形的系统工程,否则何以称其为“体”呢?其实这里就是个误区。这里的“体”本应注重于“形体”之体。
除少数人之外,对于绝大多数设计人员来讲,他们一生所从事的所谓字体设计工作,绝非是针对文字体系的设计,而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具体词句内容与情态的表达,并随着任务和词句的变换,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而不必过多考虑整个汉字体系的广泛实用性。否则,对绝大多数设计者来说将手足无措。
这一点对于仅有二十几个字母的拉丁文体的设计来说不可相提并论,更不应在体式的观念上步其后尘,否则也将使多数设计走入误区。当然对专门研究体式的少数人是个例外。
第二,还应提及到关于字体和书体两个概念之不同的认识。卢辅圣先生在其《书法生态论》一书中谈到: “字体不同于书体。前者站在文字学的角度,以文字结构为依归;后者站在书写的角度,以书写风格为标准。”那么字体设计实际上应归于书体设计类。这是第一层意思。
进而,在字体与书体的关系上,卢先生进一步说到:“以东汉为交接点,字体与书体的关系被划分成明显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书体与字体相互递进,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重合统一的倾向;后一阶段,字体演变停止,书体不再发生影响字体的作用,而成了单项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明,而今的字体设计,目的不在文字学体系之上的“体”的设计,而是在书体之上的风格表现范围内的设计,这是第二层意思。
接下来,卢先生又将书体本身划分为广狭二义: “广义如篆体、隶体、楷体,都完成于前一阶段;狭义如欧体、苏体、赵体,皆为后一阶段的产物。”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汉字范围内广义的体属于纵向发展的社会群体行为,而狭义的体属于横向扩散的个体风格行为。那么而今的字体设计也应属于狭义的风格性的个体行为,这是第三层意思。
第三,字体设计的作品,哪怕是很成功的作品,也不应与篆、隶、楷、草、行等书体并行排列,而应是以楷书为母体的子系列。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楷书也不应是严格意义上的子系列美术字当中的一员。尽管楷体可以当做规范的基本字体使用,但它不是用笔尺的规范去复制的装饰美术字。可而今许多字体教材中仍将其说成是“美术字”,这也应该说是一种称谓上的误区。总之,个性化的创新之字都应属于子系列。
在搞清了广义的体与狭义之体的区别,就可以使许多设计上的沉重感得到解脱,才能使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任意挥洒他们的智慧与技巧,才能使字体设计课不至于在所谓“新字体”之“体系”的设计上耗费更多的课时与精力,从而将更多的努力用在个性化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之上。
第四,还有一个容易失误的问题就是文字的形象化。形象化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视觉化手段,很多初学者对它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有时稍不留神往往形成看图识字式的画谜,而超出了字体设计本身的目的。这种适得其反的倾向也应在学习之初加以控制。深入汲取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简洁概括、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以期形成“点到为止”的视觉张力。从而走出误区,使视觉传达之任务完成得更为鲜明、生动、畅通。
第五,依赖电脑不等于出新。电脑是当今平面设计最为得力的辅助工具,其在字体设计创意中的实用功能及丰硕成果是不容怀疑的。但正如装帧设计家张守义先生所言: “电脑没有思维功能,不具备画家富有个性的手绘功力。”所以依赖电脑制作的现成套路去求“新”,也是一个不小的误区。目前市面上不少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电脑制作字体充斥着许多广告、包装及书籍的版面。但透过表面的“繁荣”仍旧不能掩饰其骨子里创意上的贫乏。这是人们常说的“窗口病”在字体设计上的体现,因为电脑制作并不直接导致出新。
总之,针对以上各种误区,及时加以弥补和纠正,才能使字体设计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行。从而使字体在各个平面设计的专业中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