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窍门 > 科技数码

书籍设计之封面设计迷思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22 20:48:30
The Beginning

  书籍设计的目的的最终意义是什么?美化书籍以达到某人(设计师,出版社编辑,读者)的审美标准? 或者,不论怎样,促进书籍的销售量?

  

  现在的商业出版社的原始目的必然是,设计书籍以促进书籍的销售量。设计师作为与其有金钱契约的乙方,必须遵照甲方的目的和期望去设计书籍,以促使甲方的目的达成。从供求关系的必然上是这样看,那么转化成设计语言便是,设计为功能服务。无目的设计不是设计,达不到目的的设计不是好设计。

  

  不过,在这个目的被达成的链条里,要经手多方,同时也就增加了多重目的在上面,那么,在促进书籍的销售量的最原始的目的下,增加了出版社领导的目的,编辑们的目的,设计师的目的。那么当设计师需要达到这么多的目的时,设计行为就愈现困难了。但最终为了使设计的最终存在,最原始的目的必然要达到,同时其他的目的也要有达到的过程。这就是设计师的工作的所包含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设计出东西,修改方案以便达到多重目的被视为额外的工作。对于最后的意义来说,设计师的价值就只存在于达到目的的过程和内容这一块。

  

  那么,书籍设计从真正的行为上来说,并不是只是设计师一人的行为,而是出版社,编辑,设计师共同的行为。根据这个,贩卖书籍后的利益链条才会在各个位置都有分配。

  

  于是,现在再来看书籍设计,并不只是设计师一人的行为,所以,只从想要达到设计师的审美和设计目的来看待书籍设计是有失偏颇的做法。那么严格来说,“出版商和设计师谁更了解读者的品位”这样的讨论也并不成立。

  

  在这个快速消费和信息爆棚时代,消费者第一次接触书籍产品,对封面的信息量的要求相当的高。要求的都是能表达准确的格调和准确的大致内容描述的方向。根据一到两秒或是两到三秒得到的信息 而决定是否给予下一步的更多时间去选择得到关于这本书的其他信息。非专业的消费者在短期并不会太过考虑其外表的图案设计,即使考虑,也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出图形中所隐含的意义。并且针对于学术性的书来说,非了解此专业的消费者(其中有可能有仅仅只是感兴趣的潜在消费者)会一时半会无法理解,如果在关注时间超过一段时候后仍在脑海中没有任何处理,那么这个潜在消费者就失去了。

  

  这显然不应该是一个好的书籍设计应该得到的效果。

  

  一眼就可得到信息的封面和一眼看不出信息,要有5秒思考后才得到(或需要更长时间 在离开书之后得到)信息的封面。这两者之间的好坏,需要具体情况分析,但就从剖开的消费者获取确定性的信息量这个点来看,快速得到最基本信息的设计应该是消费者本能的选择。所以关于这种本能选择的提问也得不到成立,人的语言和思维总是爱掩饰和伪装自己,很难真正了解自我潜意识下的行为以及其原因,这种问题也应该通过直接观察样本的行为得出,而不应该提出如此明显的好让大脑思维进行伪装的问题。

  

  这里同时指出另一点和整篇大概内容不相干的点,设计师在做非专业思维位置替换的时候,一定不能只将自己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必须调动在平常生活中早已进行过观察的多个样本进行观察和对比,这样能稍微避免一点走入牛角尖的可能,并且做好这样的心理建设:不要自视甚高。


THE END

TAG:封面设计  书籍  标签  简介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