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破坏,迫使人们意思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园林城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市容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2 园林设计的意义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2.1 调节小气候具某研究结果: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米至100 米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
2.2 改善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 O2,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 生产750kg O2,供1000 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 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10m2 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 吸收。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生态园林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
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Ox、Cl2、HF、NH3、Hg、Pb 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2.2.3 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2.2.4 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 万个,林荫道为58 万个,公园内为1000 个,而林区只有55 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 万倍。
2.2.5 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 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 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 分贝,4.4m 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 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2.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我国城市园林现状
我国目前城市绿地平均覆盖率约为25% , 人均绿地6110 m2, 处于较差水平, 而且城市绿地比重分布极不均衡,绿地现状不容乐观。
3.1 结构单一, 缺乏生态学思考 现在, 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已越来越重视, 各地绿化率及绿地率都在向国家标准看齐, 但是各个城市在绿化时, 都盲目追从, 说建草坪都建草坪, 说大色块都大色块, 没有乔灌草合理搭配, 多样性不够,物种单调, 绿地结构单一, 不符合生态学要求。
3.2 物种特色不明显, 无地方特色 近年来, 园林绿化设计者在设计植物配置时, 往往忽略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 忽视了当地生长良好、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乡土植物未得到充分利用, 而选择流行的外来树种,雷同现象严重, 无地方特色。且有的外来树种生长不好,在建设与后期维护过程中造成很多的人力物力浪费
4 现代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4.1 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与节能技术的开发。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使用像太阳能和风能这样的再生性能源,可减少消耗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清洁能源主要是指能源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废物、废水、废气的优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
4.2 保留原有植被。
在生态设计时,应尽可能保留当地的原有植被,由于这些植被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但保留原有植被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
4.3 结合地方特色的设计。
每个地域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为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在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的历史前提下,应当对当地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重新构建。其中较常见的是对湿地的恢复与重新构建和对溪流的恢复与重新构建。
4.4 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4.4.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配置花木时,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对比度强的植物,例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到秋季可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这些植物作为景观都十分合适,树木与花的结
合,可以延长观赏期,同时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可以选择一些颜色对比较大的其它植物作为配合,效果也会更好。
4.4.2 注意层次
植物之间的配合将就层次感、注意要有不同颜色的搭配。例如,将不同颜色、高度的花木组合在一起,就能让色彩和层次更加清晰。如lm 高的黄杨球、3m 高的红叶李、5m 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可以从低到高进行排列,最后组成不同颜色的层次,给观赏者一种清晰分明的美感。
4.4.3注意植物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
进行植物设计时要考虑各季节的花、叶色彩的搭配要均衡或有侧重点。如在华北地区春季观赏的主要植物连翘、榆叶梅、桃树等,布置植物群落时要注意在春季重点观赏的区域及特点。到夏就又是另外一种配置。再有就是有的植物在多个季节会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如紫叶李在春季开花为粉红色,在夏秋季节主要的观赏它的紫红的树叶的颜色。
4.5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4.5.1 对比和衬托
植物的形态各有不同,在实践中,可以运用植物的高低、姿态、颜色等不同的对比手段加强园林的艺术感,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木之间的搭配时,要注意颜色与高低的协调,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色色彩的园林景观,从而提高了环境的观赏价值。
4.5.2 动势和均衡
由于植物各有各的姿态,有的植物形态较规整,如石楠、臭椿;而有的又比较随意,如松树、榆树、合欢。在配置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植物之间的协调,不论是形态和颜色;同时,除了在外形上合理配置,植物的不同生长周期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避免产生不平衡的现象。
4.5.3 层次和背景
景观设计最怕的是单调感,所以,在园林中可以多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合,不同花期和花色的植物可以配置在一起,使整个景观更加饱满。背景树通常要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组成一片绿色的屏障,色调宜深,最好与前景有较大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如图:
5 结束语
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应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是同步的。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单是植物的堆积。这是一种艺术设计,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