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家常咸腊八粥怎么做 咸腊八粥怎样做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9 16:21:15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家常咸腊八粥怎么做

2、佛门腊八粥 腊八粥的佛教来历

3、腊八节吃腊八粥 怎么喝才更健康

4、腊八粥是什么 好处

5、青海人的腊八粥是怎么来的

6、猜你喜欢:

1、家常咸腊八粥怎么做

每年腊八节到来之际,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传统上的腊八粥是甜口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味不同,连带这腊八粥的口味也是咸甜皆有,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咸腊八粥的家常做法。

咸腊八粥怎么做

原料:鸡胸肉100克、糯米100克、玉米30克、青豆30克、胡萝卜30克、莴笋30克、香菇30克、白芸豆30克。

调料:盐、料酒、胡椒粉、香油。

做法:

1、肌肉切小丁,香菇泡发后和莴笋,胡萝卜切成小粒备用。

2、鸡肉粒加入料酒和胡椒粉腌拌一下备用。

3、糯米和白芸豆用清水浸泡20分钟,加入少许色拉油。

4、锅中烧开水倒入莴笋,胡萝卜,香菇,青豆焯烫一下备用。

5、炒锅倒油倒入鸡肉粒滑炒变色盛出备用。

6、砂锅中加入清水倒入糯米和芸豆大火煮开中小伙炖煮40分钟。

7、米已粘稠加入鸡肉继续炖煮15分钟。

8、再把莴笋,胡萝卜,香菇,青豆倒进去搅拌均匀。

9、用汤勺不停搅拌以免糊底,再煮上5分钟,加入盐,胡椒粉,香油调味即好。

10、咸味腊八粥完成,可盛出食用。

腊八粥的由来

我国古代天子在每年农历十二月要进行腊祭,敬献神灵。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即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

因“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

2、佛门腊八粥 腊八粥的佛教来历

在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等地,至今依然有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当时把蔬果干物和在一起做粥,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而在佛门典故中,腊八粥的由来则另有故事,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讲述,腊八粥的佛教来历。

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后世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各地寺院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即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各地熬煮腊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3、腊八节吃腊八粥 怎么喝才更健康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在各地民间,自古就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五谷、豆类等杂粮一起熬煮成的粥,滋味香甜口感软糯;有些地区则用料不同,加入胡萝卜、芋头、青菜等,煮成之后口感咸鲜,同样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腊八节吃腊八粥,怎么喝才更健康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脾胃虚弱者

进食油腻或者冷食易拉肚子的,或者平常不大想吃饭,或者大病初愈,肠胃较弱的人士,可以用薏苡仁、山药、鸡内金加小米熬粥,健脾化湿开胃。

肺气虚者

老慢支患者或者平常比较容易咳嗽的,可以在小米里加点陈皮、百合、杏仁、生黄芪同煮,用于宣肺利气,有利于咳嗽的缓解。

高血压者

冬天血压容易高,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小米里可以放点芹菜叶子、小西红柿、山楂同煮,有利于巩固血压。

高血脂者

可以在小米里放点山楂、胡柚、荷叶同煮,有利于血脂的恢复。

气血不利者

对于大出血后或者月经量多的女性,可用红枣、红豆、红衣花生、芝麻、黑米熬粥补气血。

肾阳不足者

对于怕冷、夜尿次数多、腰酸者,可用羊肉、当归、核桃、黑米熬粥以补肾气。

4、腊八粥是什么 好处

腊八节的的时候,在民间必吃的一个食物就是腊八粥了,但大家对于腊八粥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腊八粥吧!那么腊八粥是什么呢?腊八粥的好处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是什么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

5、青海人的腊八粥是怎么来的

腊八节喝腊八粥,是我国不少地区的传统,而在青海地区,人们腊八节也喝粥,但这里的腊八粥与其他地方的内容和做法都不太一样,称为“麦仁粥”,细究其来历,也凝聚着青海先民曲折岁月里的点点乡愁,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青海人的腊八粥是怎么来的。

作为移民省份的青海,土著汉族一直以来是少而又少,外来移民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大部分青海先民,是从鱼米之乡或充军发配或大量移民到雪域高原的,平民百姓记得住的乡愁是青山绿水、乡土俚语和粗茶淡饭——青海人如今的腊八粥——“麦仁粥”就在这割舍不断的乡愁之中被发明出来。

在故乡吃惯了稻米鱼虾的先民们,每年腊八节前因地制宜,在寒冰之上凿冰为臼,将小麦、青稞等北方作物放入冰臼,用石杵舂去麸皮获得麦仁,然后用青藏高原的牛、羊肉丁或猪肉丁燣锅,加以葱姜蒜、青盐、花椒、草果、胡椒、八角等香辛料,用大铁锅文火熬制一夜,当煮烂的麦仁在肉汤中熬成乳糜状时,已是腊八早晨了。

而在不种植小麦的高寒地区,比如大通河流域的乡村,腊八的早晨,人们则是用豌豆面或青稞面做一大锅“散饭”,食用前将“散饭”涂抹在院墙、门框、牲畜棚圈、牛粪垛、草垛之上供奉诸神。

更有意思的是在湟源一带,当地老百姓将“腊八粥”不叫“腊八粥”,也不叫“腊八饭”,更不叫“麦仁”和“麦仁饭”,他们直接叫做“舂腊八”、“喝腊八”。

每年农历腊八的凌晨三点左右,青海农家的男人或男孩子们背上背篼拿上洋镐,在头一天侦察好的、鼓起蘑菇丁的厚冰面上打凿腊八冰,打来的冰块越大越好,一背篼又一背篼冰块在天亮时已经供奉在院子当中(中土),还有庄廓四角、大门顶头、马槽牛棚、猪圈羊圈、草垛、粪堆之上。这天,不但人要吃冰,还要给牲畜、家禽喂食融化的腊八冰水,寓意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做完这一切,母亲在厨房掀起锅盖,那浓郁的肉汤“麦仁”,或清爽的“散饭”清香霎时弥漫在院子里、甚至巷道的空气中。一家人围坐在暖和的土炕上,母亲用大红漆盘端来一碗碗腊八粥,大人小孩呼啦啦一通吸溜,顿时头顶冒汗,热气传遍全身。

饭后,老人们围着冰块观看冰裂纹,这可不是哥窑龙泉青瓷冰裂纹,而是呈现在晶莹剔透的“腊八冰”里面的花纹。冰块里既有自然形成的花纹,也有受击打后形成的裂纹,观测以自然形成的花纹为主,并结合击打形成的裂纹综合判断。

据说,有经验的老农从花纹中能预测出来年庄稼的长势,以及旱、涝、雹、霜等天象。如果冰块里的花纹以麦穗状居多,则来年麦子收成好;如果是气泡状圆形多,来年的豆类作物收成好。

此时,孩子们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送腊八粥。他们手提黑瓦罐,穿梭在村子里,将母亲精心熬煮的腊八粥挨个儿送给左邻右舍、亲戚家眷。这就是民间的腊八,充满浓烈乡土气息的、活色生香的青海腊八。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腊八节ppt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节图片  腊八节来历  腊八节活动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图片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来历简短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