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浙江立夏习俗与风俗盘点(浙江的夏天几月开始)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15 16:07:33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浙江立夏习俗与风俗盘点

2、立夏习俗:东北立夏风俗之食俗

3、苏州立夏的习俗盘点

4、宁海立夏习俗与风俗习惯

5、客家立夏习俗与风俗

6、猜你喜欢:

1、浙江立夏习俗与风俗盘点

世界很大,各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风俗和习俗。风俗与习俗是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与习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下面就由小编来为你们盘点一下浙江文化立夏习俗与风俗盘点。

一、习俗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2、立夏习俗:东北立夏风俗之食俗

每个节气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立夏在古代就很受重视,所以立夏的习俗也很讲究。而立夏的习俗重点就表现在吃上,在立夏这天各地的食俗都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在东北地区,立夏的食俗是什么,而他们的食俗又有什么寓意。

“立夏”这天,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

立夏馃”的制作很简单:将大米煮得半熟、捣烂、揉搓、压成块、切成片、用油煎炸,谓“干”;搓成似汤圆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蚕豆、小南瓜、马铃薯等多种春季蔬菜汤煮,谓“汤

3、苏州立夏的习俗盘点

习俗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世界各地的优良习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抹抹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这些优秀的习俗,生活将失去乐趣,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城市文化的立夏习俗。

一、尝三鲜

据介绍,三鲜有地三鲜,指的是蚕豆、蒜苗、苋菜;树三鲜,指的是香椿、梅子、樱桃;水三鲜,指的是鲥鱼、刀鱼、河豚。而在苏州,地三鲜是立夏日必食之物。此外,苏州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尝食。

二、饯春筵七家茶

苏州还有饯春筵、李酒会、七家茶等立夏习俗。“饯春筵”意为饯春迎夏,苏州人在立夏日中午摆设午宴,菜肴中有面筋、酒酿、咸鸭蛋、酱猪肉、金花菜等,据说有“不疰夏”的功效;“李酒会”是一些文人雅士、闺阁女伴相约聚会,作诗吟唱,品尝李子酒;“七家茶”则是以各式细果(桃片、麦片、蚕豆、青梅、枣子等七样吃食)烹煮雨前茶,而且这七样吃食是从左邻右舍乞讨而来,故称“七家茶”。“七家茶”除给自己孩子以外,还馈送给乡邻,说是喝了可不疰夏……

三鲜是“饯春筵”上的必备之物,其中青蚕豆更是不可少的尝新食品。四月有新鲜蚕豆上市,剥去一半壳,剪上细细的九刀,可使豆变成连在一起的九瓣,放油锅内氽。氽好后豆皮碧绿如翡翠,炸开的豆肉金黄似宝石,颗颗宛如盛开的兰花,故名“兰花豆”。清代苏州诗人尤侗有《兰花豆》诗为证:“本来种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兰,莫笑吴侬新样巧,满盘都作楚骚看”。

三、斗鸭蛋称体重

立夏,苏州有称体重的习俗,到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杆上称一称。小孩一般还会玩吃蛋斗蛋的游戏,胸前要挂个咸鸭蛋。立夏的时候‘称人’会带来福气,在给孩子称时,要用大秤杆,而且重量后面得加个‘半’字。

除了吃咸鸭蛋、蚕豆,苏州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称体重。故老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孙权把妹妹孙尚香骗回吴国后,就不放她回蜀国了。刘备思念妻子,在立夏日就派大臣来东吴探望。孙尚香在吴国日子过得好不好呢?诸葛亮出了个主意,每年称一次体重看看。于是,民间便有了立夏日称体重的习俗,所谓“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据说,立夏日称体重后,孩子可以长得更健康,大人可以更称心如意。这个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至今还保留着。并传言说:立夏当天,小孩称了就是用秤钩钩牢,吃网蛋网牢,寓意不容易夭折;大人称了叫称心,吊吊胃口,一个夏天吃得下饭不掉膘。这样大人小孩都上秤称了体重。

四、立夏吃乌米饭

立夏之后,苏州人就开始品尝各种时鲜食品,乌米饭也是其中之一。有些地方会在清明或四月初八吃乌米饭。

4、宁海立夏习俗与风俗习惯

中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风俗习惯不同。每个民族在每个节日、节气都有各自的习俗。据说,立夏这一天,民族习俗差异最大,各有各的特色。想知道宁海立夏这天的习俗吗?不妨往下看看。

立夏节在夏之初,亦叫孟夏。据《吕氏春秋·孟夏》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夏是火,炎帝主司,南方属火,故于南郊迎夏,其礼仪堪称盛大。宁海管立夏叫疰夏。疰夏原是医学名词,属暑症之一,其症是心烦身倦,体热食少。宁海叫立夏为疰夏,一是指苦夏,意为夏季到来,酷暑难受,脚酸体软,不胜其苦;另一是提醒人们要防患未然,在迎夏之时增加营养,使苦夏不苦。于是,疰夏成为“夏补”,立夏日就有了“吃文化”的民俗。

鸡蛋是民间的万能补品。立夏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吃鸡蛋。吃法多样,有煮鸡蛋、炖鸡蛋、鸡蛋汤、鸡蛋酒、鸡蛋胡桃酒、鸡蛋桂圆汤等等不一而足。最普及的是用茶叶汁熬成的茶叶蛋,它是老幼咸宜的食品。这天,年轻的母亲要专门为孩子编织蛋袋子,装上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让孩子当点心。到了现代,家庭自制蛋糕,亦很时兴。名堂叫“鸡蛋拄脚骨”。

青梅是酸果,宁海城乡,山间、庭院盛植梅树。立夏时节,梅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望之便会两颊生津,酸味袭来,大流口水了。青梅是立夏节补品之一,说是以酸治酸,吃它几颗两腿不酸,让你健步如飞,叫“青梅拄脚骨”。

宁海滨海,海滩上多的是海蛳。立夏海蛳旺发,属时令海鲜,肉厚味美,蛋白质丰富,被列为强骨、脚不酸的节日补品,叫“海蛳拄脚骨”。

立夏正是新摘蚕豆上市时候,人们把它煮吃或者炒吃,营养好,叫“蚕豆拄脚骨”。

这里要特别提一提立夏节日正餐(午餐)的吃法,最作兴的是“蚕豆糯米饭”,就是把新摘来的蚕豆与糯米拌在一起煮成的饭。据说这来自刘阿斗的传说。

立夏日还有个禁忌,就是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坐地栿(门槛),如果不当心坐了地栿,整个夏天都要脚骨酸。万一忘记坐了一次地栿,就得立即连续再坐六个地栿来解魇,合成七次,“七”与“撮”在宁海话中同音,表示已被解救,“撮”去了,便不再脚骨酸了。

5、客家立夏习俗与风俗

客家人,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因此,客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往往也带有明显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那么,经过这么久,客家人自己的习俗还在流传吗?一起来看下客家人立夏习俗与风俗。

一、吃鸡肠面

客家人很喜欢吃鸡肠面,在永定太平里,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鸡肠面的习惯,每人都要亲手揉制鸡肠面。这时,老人会念叨说:“长长鸡肠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脚骨健。”家长们希望家人吃了鸡肠面,都会变得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无病消灾,干活起劲,寿命变长等。

二、吃立夏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东北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回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风俗习惯  彝族的风俗习惯  日本风俗习惯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