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婆罗门与莲花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16 20:17:24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婆罗门与莲花

2、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和尚之勇

3、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水中倒影

4、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逆子变孝

5、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心无外物

6、猜你喜欢:

1、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婆罗门与莲花

有人认为,因果报应的铁律都是宇宙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众生所造的业必定遵循这不变法则,同类因必生同类果报,善业必生善报,恶业必生恶报。种善因得善果,你不得不相信的因果报应。今天的禅理故事“婆罗门与莲花”,让我们更加了解结善缘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做个善良正直的人。

据《大正藏》第三卷中的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名叫莲花,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很温顺,心地善良。可是,这个婆罗门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反而与家中的一个使女勾搭上了。两个人如胶似漆,就嫌莲花碍眼,千方百计想把莲花赶出家门。有一天,婆罗门花言巧语地骗莲花,说要一起到山上游玩。莲花信以为真,便跟随着来到山上。他们看到一棵优昙钵树,上面结着大大小小的优昙钵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波罗门便爬到树上,摘下成熟的果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面把几粒半生不熟的酸果子,扔给莲花。

莲花说:“你怎么自己吃熟的,扔青涩的给我呢?”

婆罗门说:“你自己难道没长手,没长脚?要吃熟的,你就上树来摘嘛!”

莲花听丈夫这么说,便说:“既然您不肯给我摘熟果,我只好依照您的吩咐,自己上树摘了。”说着就爬上了树。

婆罗门见莲花爬上树,觉得机会来了,连忙溜下树,找来一大堆荆棘野刺,堆在优昙钵树的根部。

莲花着急地问:“您在干什么呀?这样我怎么能下去呢?”

婆罗门却一声不吭,眼见野刺荆棘已把大树围得严严实实的了,婆罗门就扬长而去,心中暗暗得意:“这下子,可把她困死在树上,总算把这个眼中钉拔掉了!”莲花被困在树上,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走远了。她没有想到,丈夫会这么狠毒的对自己,这时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这时突然听到远处人喊马嘶,越来越近了。原来是国王带着大臣、武士出来打猎,经过这里。国王看见一个妇女在树上大声痛哭,树下围着许多荆棘,觉得非常奇怪,便让手下把荆棘搬开,把妇女扶下树来。国王问道:“你是谁啊?从哪儿来?为什么爬到树上哭?是谁把荆棘堆在树下,不让你下来的?” 莲花哭着把丈夫怎么与使女勾搭,因而抛弃自己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2、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和尚之勇

面对纷杂的烦人事项我们总是不能冷静思考,殊不知当我们在急躁的情绪下做的决定决策往往都是不利的,所以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学会急事缓办,从容应对,今天我们禅理故事讲述的和尚之勇就让我们从中得到借鉴。

一个小村落里的几个年轻人非常喜欢调皮捣蛋,每每喜欢晚上装鬼吓人。一天,云居禅师要去村子另一边的洞穴坐禅。那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的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问禅师:“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着说:

“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禅思禅悟:当我们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做到处变不惊,冷静思考。没有办法做到冷静,就谈不上勇敢。禅师即使在面对看似危急的状况时,也能够冷静地分析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从容应付他人的恶作剧,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一种大彻大悟。

3、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水中倒影

对于来自别人的谎言,哪怕是善意的谎言,都是不被接受的,怀着愤怒的心态,可是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往往对自己的谎言却更容易找到原谅的借口,所以总在自欺欺人。而为什么我们却人轻易的原谅自己,却不能原谅别人那是因为那是发自内心所迫切希望的,因而给自己找不同的借口,设定各种想要的假象,然后却这些假想中看不清了本质,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禅理故事“水中倒影”。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加牟尼说过这样一个充满哲理的帮:有一个富家媳妇,因为经常被婆婆责骂,便赌气走进林中,想自杀了结性命。自杀没有成功,她便爬到树上,想暂时安歇一个晚上。树下有一个泥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这时走来一个婢女,挑着水桶准备取水,看见水中的倒影,以为就是自己,便自言自语地说道:“我长得这样美丽端庄,为什么替别人挑水呢?”立即打破水桶,回到主人家中。

她对大家说:“我长得这样端庄美丽,为什么还让我干挑水这种粗活?”

大家议论道:“这个婢女大概是被鬼魅迷住了,所以才会说此蠢话、干此蠢事。”也不理睬她,又交给她一只水桶,再叫她去取水。婢女重新来到池塘边,又看到了富家媳妇的倒影,便再一次打破了水桶。

富家媳妇在树上目睹这发生的一切,忍不住笑了。婢女见水中之倒影笑了,便有所觉悟,抬头一看,见一个妇女坐在树上微笑,她容貌端庄,服饰华丽,非忆可比,觉得很羞惭。

释迦牟尼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是因为世上有倒见愚惑之众。”

于是释迦牟尼说了一首偈语:“末香以涂身,并熏衣璎珞。倒惑心亦尔,谓从己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己有。”

释迦牟尼所说之偈,是从婢女误认富家媳妇之合影为自己的角度来阐述的,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倒惑”。

倒惑所看到的假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潜意识。婢女为什么会“见影谓己有”呢?因为在她潜意识中,就是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摆脱粗重的劳动。她上当了,她是上了自己眼睛的当吗?不是。她是上了自己求美之心,怕苦之心的当。

禅思禅悟:世上有不少的人容易受骗上当。骗子固然可恶,但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因而被假象所迷住,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4、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逆子变孝

乌鸦反哺 羔羊跪乳,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恩,可是现实中却很多人与道德与伦理相悖,从原来的依赖到现在的厌烦,甚者虐待自己的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的父母,树欲止而风不待,我们及时行孝吧。一起来看看本期的禅理故事逆子变孝。

《佛为老婆罗门说偈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也手持拐杖,挨家挨户的乞食。

佛陀问婆罗门:“你已经很老了,为什么还要手执拐杖,挨家挨户去乞食呢?”

婆罗门告诉佛陀:“我有七个儿子,这几年来,我一一为他们娶妻,并且把财产平均分配给他们。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因此被儿子们赶了出来,无法过生活,只得挨家挨户行乞。”

佛陀告诉婆罗门:“我现在要为你说一首偈语,你能受持读诵,并且返回婆罗门众中为儿子们宣说吗?”

婆罗门说:“我能受持读诵偈语,佛陀!”

佛陀便为他宣说偈语:

生子太欢喜,为之聚财宝,

各为娶妻子,而便驱弃我。

此等无孝慈,口言为父母,

如彼罗刹子,垂死驱弃我,

譬如马槽枥,满中置谷麦,

少马无敬让,驱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无有爱敬心,

弃我使行乞,不如杖爱我。

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马,

行则佐我力,闇夜为我伴,

指水知深浅,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闻,是杖爱念我。

5、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心无外物

你的想法,心思甚至小九九是否有被看透的经历?答案想必是肯定的,毕竟人都是有欲望的,无欲无念,做到心无外物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让我们这些“凡人”来看看禅理故事“心无外物”吧。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向他验证。慧忠谦恭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到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再次运用神通,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地说:“请禅师指教。”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禅思禅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间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见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质。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