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云南曲艺“奇葩”昆明曲剧 昆明曲剧团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09 00:22:32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云南曲艺“奇葩”昆明曲剧

2、山东“奇葩”曲艺之山东梆子文化

3、长沙曲艺“奇葩”长沙越剧文化

4、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

5、昆明曲剧:云南人民的“花灯”

6、猜你喜欢:

1、云南曲艺“奇葩”昆明曲剧

中国的戏剧本身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或者展现当地民风民俗,或是以当地特有的语言唱腔,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云南文化中的曲剧也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智慧,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昆明曲剧。

昆明曲剧前身是解放前一批瞽目艺人(盲人)的扬琴说唱艺术,他们在昆明的街头巷尾进行扬琴说唱,并间或参加一些堂会以养家糊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些瞽目艺人组织起来,与滇戏、花灯、京剧等戏种同台演出。

瞽目艺人在吸收其他戏种精华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演唱进行了改良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即为“昆明曲剧”。

1957年,昆明人民曲剧团正式成立,并在昆明及地州市县进行演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云南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革时期,曲剧团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1979年,曲剧团恢复演出,大批演职人员重新回到舞台,并且吸收了许多其他戏种演员进入曲剧团,集体创作、改编并移植了许多新的演出剧目,使昆明曲剧在唱腔、舞美设计、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昆明曲剧因其乡土味浓,表演内容和形式贴近大众生活而广受欢迎,在昆明文化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1996年,昆明曲剧代表云南省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中国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表演剧目《土官斩子》、《啼笑因缘》荣获19项大奖,受到国家文化部和省市的表彰。

2000年,曲剧团受文化部选派,远赴埃及开罗参加第11届伊斯玛丽亚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受埃及观众的欢迎和各国民间艺术家的赞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和云南的风貌,为云南对外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的篇章。

如今希望曲剧这朵民间艺术之花能够继续开放,毕竟它是昆明现存唯一的本土剧种了。

2、山东“奇葩”曲艺之山东梆子文化

山东梆子是山东文化发展当中,一种非常古老的剧种。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具有非常强的山东地域特征。近年来,山东梆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与传承。那么,大家对于山东梆子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山东梆子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于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山东梆子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以及山东的另一个古老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山东梆子传统艺术,体现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发展文化和弘扬戏曲艺术的完美结合。

折子戏,是历代众多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珍品,是最能体现戏曲艺术(包括山东梆子和各地方剧种在内)优秀传统和艺术精华的形式之一。在山东梆子“十大名演”的评比中,观众们欣喜地发现,几乎每一台折子戏,都显示出演员们不俗的艺术功力,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唱、念、做、打,把戏曲传统表演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细心的观众则发现在熟悉的剧情和唱段中,演员们又增添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添了对人物情感发展脉络和变化层次的把握,使传统的折子戏在基本功扎实、表演规范中又平添了几分现代的感情信息。

戏曲程式是现实生活的戏曲化表现,是从生活中提炼和舞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化的创造。济宁山东梆子剧院的《运河老店》,在继承发展传统的舞台表演风格上走近了现代艺术的风格,表演形式具有更多的生活化特征,人物造型也摆脱掉传统戏曲舞台的造型方式,采用写实性的装扮,拉近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该剧的唱腔虽然立足于传统,但更侧重于大胆地革新,体现作曲者在新时代形势下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因而该剧的音乐唱腔具有较多的时代气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山东梆子的发展正日新月异,剧目内涵精深,演员表演精湛,舞台设计美观精良……,与此同时,山东梆子的创新改革也要细腻,不仅要尊重群众观感,还应保持传统的唱腔。尤其是对山东梆子的经典剧目,更应保持传统特色。事实上,戏曲传承不仅仅为老一辈观众服务,更要吸引年轻观众的追捧和热爱,要专门去探索新观众的需求,懂得新观众群体的喜好,吸引新观众进剧场,这正是山东梆子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与方向。

您可能也喜欢:

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

不得不知的台湾文化几大显着特点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3、长沙曲艺“奇葩”长沙越剧文化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形成是要漫长的时间的,如果这个文化得不到正确的保护,那就没有今天的价值了。对待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不断的升华,不断的提升它的价值。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长沙文化中的长沙曲艺“奇葩”长沙越剧文化。

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州、新昌一带。流传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主的全国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以绍兴为古越都城,因而1938年改名为“越剧”。

越剧相对于国粹京剧来说,文化底蕴要浅薄一些,京剧来源于昆曲,那是中国最古老和最有文化魅力的戏剧表演形式,但随着人浮于事的靡靡之音,昆曲名家所剩寥寥。

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落地唱书是嵊州一带的曲艺形式。早期的曲调与佛徒的宣卷调关系密切。清咸丰十二年(1852)由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所创。后经不断发展,演变为“吟嘎调”,一直延续使用到越剧形成之后。

越剧必定是与京剧不同,她重在抒情,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她起源于浙江,发展于上海,独特的艺术氛围奠定了越剧的文化特征,长江流域大致可以分为巴蜀文化的诡异瑰丽,荆楚文化的辽阔大气,吴越文化的秀美精细,而越剧正是吴越文化的代表,南方的母亲河在她的下游充满了诗情画意,越剧便多是才子佳人的演绎。

历史上吴越尽得东南之利,财富积累之余必然生活精致,行为优雅,纸醉金迷之地才会有梁祝那样凄婉的爱情,而这种生死相依在京剧中的表现形式就成了卓文君的大胆私奔。

越剧的舞台形式相对单调,没有过多的行头和叫头,《梁祝》中的《十八相送》是非常有名的折子戏,二人的对唱让人品出了十八里倾情相依的不舍,“出了城,过了关,过了一山又一山,前面到了凤凰山。过了河滩又一庄,眼前还有一口井。离了井,又一堂,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唱词浅白,因为戏剧最早是服务于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的,贵在纯朴自然,这里面大量的空间变换,道出了梁山伯的重情重义,祝英台的不离不弃,歌颂了不畏封建强权下的男欢女爱。范派和傅派都属于越剧生旦角中的高腔,范派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追求男性的阳刚美,这在越剧中是不多见的,她在旋律多变中突出唱腔的朴实大方,用范派演绎梁山伯是非常贴合的,纯朴中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猜你可能也喜欢:

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语文化

极具代表性的济南方言文化

台湾清明习俗与禁忌揭秘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4、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戏曲中的奇葩,山东莱芜梆子具有浓重的山东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山东莱芜梆子有着散发浓烈的戏剧氛围,非常受山东省周边人民的喜爱。本期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莱芜梆子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莱芜梆子的剧种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演变而来;二是由徽班传授;三是由徽戏和梆子腔结合而成。这几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形成因素,但渊源关系与河北省赞皇丝弦却很相近。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

5、昆明曲剧:云南人民的“花灯”

昆明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昆明的城市文化融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呈现出来多元化的文化形式。我国戏曲种类三百多种,昆明曲剧绝对是最受欢迎戏曲之一。它流传于昆明城乡被广大昆明老百姓所喜爱,接下来由小编我详细介绍昆明曲剧。

昆明曲剧,是由昆明扬琴发展形成的昆明地方剧种。昆明扬琴原是昆明地方曲种之一。建国前,扬琴艺人都是瞽目,1950年以后,随着艺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一些非瞽目男女青年加入了杨琴艺人队伍,从而使杨琴由自奏自唱发展为唱、奏分.开,进而由坐唱发展为演唱者化妆登台演出。1953年,扬琴艺人以扬琴曲牌为唱腔,移植了其他戏曲剧种的小戏在祥云街大众游艺场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用扬琴曲调装唱腔的小戏,便是昆明曲剧的萌芽。由于上述小戏受欢迎,艺人们便逐渐移植演出中型戏以至大戏,并在唱腔、导、表演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具备了戏曲剧种的基本条件,到1956年初,正式形成为广大群众所承认的地方剧种。因这一剧种是由曲艺形式之一的昆明扬琴发展形成的,故称为“曲剧”;为避免与其它地方曲剧(如河南曲剧、北京曲剧)混淆,便定名“昆明曲剧”。

昆明曲剧音乐中,有一部分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明代中原一带流行的小曲,随移民传至云南。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曲的流传也就较省内其他地区突出。明代中叶,小曲已在昆明广泛流行;在昆明曲剧音乐中如《道情》、《哭皇天》、《闹五更》《打枣竿》、《金纽丝》、《倒搬浆》等都是明代流行的小曲曲牌名。

1956年4月,在昆明市盘龙区政府的领导下,昆明市曲艺联中演唱曲剧的艺人,从曲艺联中分出来,组成演出昆明曲剧的专业剧团——昆明人民曲剧团。大众游艺场改建为祥云剧场,归曲剧团使用。昆明人民曲剧团成立后,上演的第一出戏是根据同名越剧移植的昆明曲剧《祥林嫂》。该剧由李凤章移植,王琼导演。音乐由盲艺人张玉清街设计,舞台美术的设计是特邀云南大戏院金龙生担任,由张秀芬饰祥林嫂,文守仁饰鲁四爷,王兆麟饰祥林。由于扬琴音乐在昆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鲁迅的《祝福》的深刻意义和艺术魅力,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演员们再创作的几个主要角色形象都比较鲜明,移植者在整出戏的对白、唱词中较为恰当地使用了昆明方言,增浓了全剧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因而上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连续演了四个多月,场场满座。

着名作家茅盾、周扬、老舍及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在参加亚非作家会议路过昆明时,观看了昆明曲剧《祥林嫂》,对这出戏的演出给子了较高的评价。在演出的间歇时间,到昆明拍片的电影导演凌子风,还在百忙中抽时间到祥云剧场进行了导排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祥林嫂》的演出质量。《云南日报》还发表了几篇推荐、评介《祥林嫂》及昆明曲剧的文章。这出戏,扩大了昆明曲剧的影响,成为昆明曲剧及昆明人民曲剧团的奠基戏。

1957年,由昆明市政府及盘龙区政府拨款重修了祥云剧场。在剧场修建期间,曲剧团先后到西山区、富民县等农村、山区巡回演出,使昆明曲剧的流传面由城区扩大到郊、县区。同年,盘龙区文艺献礼办公室组织业余作者王道、龚农等创作的九场昆明曲剧《红石岩》由曲剧团首演。这出戏是根据聚居在昆明官渡区的彝族支系撤梅人的民间故事创作的,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音乐中又吸收了撒梅人的民歌,既丰富了曲剧声腔,又增强了民族特点;导、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上演后,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参加了云南省庆祝建国十周年演出,亦得到好评。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出戏的剧本。

《红石岩》中的部份唱段还为昆明一些学校用作音乐教材。

《红石岩》是昆明曲剧的第一出创作剧目,这出戏演出的成功,标志着昆明曲剧艺术步入了新的里程。通过专业剧团的不断演出,昆明曲剧逐渐形成为昆明城乡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并已在群众中扎根、开花。昆明地区的一些工厂、农村业余文艺队,也开始创作、演出了昆明曲剧剧目。同年冬,昆明人民曲剧团到个旧市演出,昆明曲剧优美的唱腔,朴实的表演风格,鲜明的舞合艺术形象,受到了个旧市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1961年,省里安排曲剧团到德宏州演出,进一步扩大了昆明曲剧的流传面。1962年,省文化局、音协在昆明组织了“昆明曲剧音乐座谈会”,对昆明曲剧音乐及扬琴音乐的改革、发展流派及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讨论研究。许多专家、学者、老艺人对曲剧音乐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昆明曲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964年,昆明人民曲剧团演出昆明曲剧《祝你健康》(话剧原着丛深,改编:王道)。当时昆明有京剧、评剧、等剧种的专业剧团同时上演这出戏,而昆明曲剧《祝你健康》却比较受群众欢迎。云南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昆明曲剧《祝你健康》的演出本。

1965年10月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及其它原因,演出昆明曲剧的剧团撤销,但昆明曲剧的演出活动却并未因此而中止。在此后昆明市、云南省的文艺汇演或调演中,都有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的昆明曲剧剧目参加。昆明机床厂职工业余文艺队、五华区职工业余文艺队创作、演出的昆明曲剧剧目都得到好评。盘龙区职工业余文艺队创作演出的反映城市街道居民生活的中型昆明曲剧《金桥文化室》还被评为省的优秀剧目。1979年3月,昆明人民曲剧团恢复。恢复后的昆明人民曲剧团除调回原曲剧团的大部份演、职员外,还从业余文艺工作者中选拔了编导、演员、音乐伴奏、舞台美术等方面人员充实了剧团,并拨盘龙剧场给曲剧团使用。

从1980年起,昆明人民曲剧团先后到昆明官渡区、西山区、安宁县、晋宁县、昆钢、峨山、通海、华宁、江川、宜良、禄劝、禄丰、下关等地城乡演出昆明曲剧剧目,普遍得到各族群众欢迎,进一步扩大了昆明曲剧的流行面。1982年,云南省举办全省戏曲剧团现代戏创作剧目调演,共调演十台剧目,曲剧团创作演出的昆明曲剧现代戏《茶花姐妹》为其中之一台。演出后被评为优秀剧目。《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及调演《会刊》上先后发表了六篇评介该剧的文章。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这出戏的录音,《春城戏剧》发表了这出戏的剧本。

昆明曲剧经过五十年的探索、研究、发展,剧目已积累了一百多出。从剧目反映的时代来看,大多数是反映现代生活的,反映近代、古代生活的只有百分之六左右,剧目的来源有创作、改编和移植三方面:创作剧目多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比较广泛,反映工厂、农村、民族、解放军、街道等等,应有尽有。创作剧目中也有一些取材于流行于昆明地区的民间故事。改编剧目较创作剧目多,一种是由小说、电影改编的如《高山下的花环》、《夜半歌声》等;一种是由话剧、滑稽戏改编的,如《一双绣花鞋》、《为了幸福,干杯》、《糊涂爹娘》等。

你可能也会喜欢: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台湾民歌

台湾文化发展的四大特点

浓墨重彩的福建特色文化

藏族文化的“传奇”-藏戏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山东梆子艺术网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