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领略陕西元宵节的习俗(陕西有的地方元宵节这一天要吃)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26 02:07:13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领略陕西元宵节的习俗

2、广东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3、元宵节赏灯习俗的由来

4、关于浙江元宵节的习俗

5、陕西元宵节习俗,你知多少?

6、猜你喜欢:

1、领略陕西元宵节的习俗

陕西被称为古朴秦川,陕西是中国的文化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陕西最早出现在西周,陕西地处于黄河中上游。陕西是一个有名的文化古都,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大多保留下来。本期小编就带你去领略陕西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为这天的礼俗食品为元宵而得名。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里装糖馅的圆形食品,滚粉的叫元宵,包粉的叫“汤圆”,取其团圆和睦之意。这天的主要活动是观灯,所以也叫做“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2、广东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广东是中国大陆偏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从古代起就是最早发展商品性农业的地区之一,广东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拥有着不少的精神财富,接下来小编就带你去看看广东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

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元宵节吃汤圆是众所周知的节日食俗,寓意“团团圆圆”。

而除了汤圆,在东莞还有一种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香丸圆圆的,直径约一厘米,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东莞,朋友亲戚相互串门时,总会接到主人家的几粒香丸,吃过表示与人结缘。

除了食俗,广东地区另一个独特的过节习俗就是“逗利是”。按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前,未婚人士都可向已婚人士“逗利是”,今天可是讨要利是的最后一天了,大家可要抓紧时间哦!

除了灯会,另一个大家不容错过的精彩就是各镇街将举办的元宵夜焰火表演了。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个极浪漫的节日,是未婚男女相遇相识的绝佳机遇,到了现代,一样是交友联谊的好时机。

今年的元宵节,趁着“花市灯如昼”的良辰美景,有伴儿的不如“人约黄昏后”,没伴儿的就更得抓住良机,出门晃悠晃悠了,说不定蓦然回首,那个你寻了千百度的人,就在那灯火阑珊处哟!

3、元宵节赏灯习俗的由来

在元宵节的时候,最热闹的是莫过于赏花灯了,为什么要赏花灯呢,这也是有很多种传说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点缀了不平凡的夜晚。本期传统节日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点花灯的由来,都是传说故事呦。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

4、关于浙江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吃元宵汤圆、赏花灯、放烟花等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习俗。然而全国各地的元宵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别说全国,就单单浙江省,许多地方过元宵的习俗就不一样。一起来看看吧!

从古至今,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大约是最有欢乐意境、浪漫情怀的一个节日,是孩子们的“狂欢节”,也是年轻人们最早的“约会日”,待字闺中的淑女们可以出来赏灯也趁机寻觅一下如意郎君。

正月十四过元宵(临海)

临海等曾经属于“台州府”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传统。小记采访了一位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徐小姐,徐小姐说临海人不仅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而且不吃汤圆,而是羹。先吃咸羹,后吃甜羹。咸羹里放了肉、笋、豆腐干、冻面等,而甜羹则和“八宝粥”有点像,放入了桂圆、莲子、金桔、酒酿等,有时候也会放一些小汤圆。

为什么要提前过元宵?这可有许多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说呢。徐小姐说,提前过元宵有好几个传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与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在抗击倭寇的时候,原先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袭击倭寇,但作战计划意外泄露,戚继光为了迷惑敌人,将计就计提前一天就把元宵节过了,从而一举歼灭入侵倭寇。从此,元宵改为正月十四。

临海将元宵节提前一天,而杭州则是延长了两天,原本是十六落灯延长至十八落灯。小记采访了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丁云川说,老杭州人有个说法,叫“上灯圆儿落灯糕”,说的是正月十三上灯时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时吃年糕,直到正月十八,杭州人的元宵节才结束,年这才算过完,要收心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我们吃过“大汤圆”才算过节(金华兰溪)

我们兰溪的汤圆也与传统的汤团不一样,这汤团的做法很有讲究,将面粉揉成面团,放置在面盆里,拌好馅料后。取一块面团用大拇指按好,旋转,将中间搓薄,再将将馅料放置搓好的大汤圆皮中。吃了这兰溪风味的汤圆,才算是完整地过了元宵。

我最爱看“扮抬阁”(温州乐清)

每逢元宵,我老家的小镇上会有一些特色的民间表演,最有名的一种叫做“扮抬阁”。抬阁,是指在特制木架上立男女儿童装扮的戏曲人物,小时候我特别爱看,过了年就盼着元宵节。如今“抬阁”经过变迁,表演的人在童男童女帽子上安装了电珠,夜色中灯光闪烁,更添风采。

5、陕西元宵节习俗,你知多少?

在中国这博大的土地上,每个地区过元宵都是各有千秋,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之处。而且都是从很早开始流传下来的。本期传统节日为你介绍陕西那边过元宵节的习俗。那边的习俗很亮眼呦。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为这天的礼俗食品为元宵而得名。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里装糖馅的圆形食品,滚粉的叫元宵,包粉的叫“汤圆”,取其团圆和睦之意。这天的主要活动是观灯,所以也叫做“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上元燃灯的记载很早,远在汉代,就在这天晚上燃灯,以纪念太乙神(北极星君)。据记载,汉明帝从西域引进“腊月赏灯”的习俗,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表佛。此俗引进中国后,逐渐发展为赏灯。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据史书记载,睿宗景云二年(711)正月十五日夜里,于安福门外,做了一个20丈高的灯轮,用锦绣加以装饰,挂上5万盏花灯,就像一株巨大的花树。成千的宫女和长安少妇在灯下唱歌跳舞。

到了唐玄宗时,元宵赏灯更为盛行。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夜驰禁,开市赏灯。宋代与唐朝相同,曾颁布诏令,把元宵节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日期,虽然参差不齐,但赏灯的风俗已经固定化了。民国以来,元宵节赏灯的时间一般为三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闹灯”,正月十六日为“完灯”。

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送灯与打灯

从正月初五起,开始送灯活动。主要是舅父给外甥送灯,俗话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谐音)。另外还有干爸给干儿女送灯的。灯的式样很多,有宫灯、碌碡灯(圆灯)、莲花灯、盆灯、羊灯、鱼灯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鸟灯。一般送一对灯笼,10根蜡烛,10根麻花,连送12年。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挑)灯成群结队地玩耍嬉闹,直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玩灯”叫做“闹灯”,“玩”、“闹”、“完”各有含义,“玩”就是尽情地玩,特别是正月十五这天,燃放鞭炮,敬神祭祖,晚饭后门首挂灯,屋里院内旮旯拐角燃烛照明,给祖先坟墓烧纸送灯。然后外出看热闹(焰火、狮子、龙灯、猜灯谜等)。

元宵节的特色就是大闹花灯,大闹而特闹之,要闹出一个水平来,看谁的灯笼好,看谁耍灯的技术高,谁就光采!也给娃的舅父脸上增添光彩!到了正月十六日晚上,这是一年灯节最后一个晚上,所以叫做“完灯”。意思是今年的灯节完了,因此要尽情地玩灯,耍以灯打灯,把灯打碎、烧掉,这样才开心。因为明年不能打旧灯笼,打旧灯笼,舅父就会害红眼病,这是民间的忌讳,所以把灯笼打完了事,就是“完灯”的含义。

追灯与躲灯

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家举行盛大的送灯活动,俗称“追灯”。追灯的隆重规模和灯的质量高低,要视其贫富程度定。富贵人家送玻璃宫灯一对,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宝石镶边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灯一对外,还加带一个小花灯,俗称“引灯”,是引导新婚媳妇早生贵子的意思。婆家接收追灯后,新妇即随娘家人到娘家去“躲灯”(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归)。

追灯这天,男方家庭要大办酒席,招待来亲。一般吃两餐,早餐是“四道吃”(喝酒四个菜)臊子面。午餐的席面更为讲究,常见的有“重八件”(喝酒八个菜,吃饭八个菜)、“十二件子”(喝酒四个菜,吃饭八个菜),“二十四台”(喝酒、吃饭共24个菜)等等,不一而足。

灯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观灯活动,逾来逾兴旺发达,规模也逾来逾加庞大。伴随着灯展,还有猜灯谜、放焰火等活动。猜灯谜的风俗,古已有之。古人把这种活动叫做“射虎”。如今猜灯谜的活动,盛况空前,成百上千的人都参加到这个行列,猜到了当场领奖。

放焰火的风俗,也是自古就有的。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有了火药就有了焰火业务的发展。正式形成焰火,始于唐代,到了宋时已很盛行。经过元、明、清的发展,焰火的内容翻新,已经达到了精益完善的程度,陕西省蒲城县的焰火,驰名中外。特别是蒲城兴镇的焰火,最有名气。

吃元宵

元宵节当天吃元宵,这是节日的特有风味食品,一般是在正月十五日晚上吃。元宵是用糯米粉合成面,内包糖馅(芝麻、花生、枣泥等),做制成圆形;多数是用馅做中心,外滚粘米粉而成圆形。前边叫汤圆,后边叫元宵。因形状是圆形,象征全家团圆。味道香甜,意味着日子过得美满甜蜜。这天,出嫁的女儿给娘家送的礼品是元宵,娘家招待来客也是元宵。

放天灯、挂坟灯

“放天灯”是一种民间节日娱乐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除大闹花灯外,还流传一种“放天灯”的风俗。这种风俗由来已久,据史可查唐时已有此举。点放天灯是为了增添灯节日的气氛,把观灯活动引向一个新的高潮。

“挂坟灯”是一种岁时祭祀风俗,流传于陕西扶风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家家户户的孝男孝孙在自己的祖坟上,悬挂一盏红灯。挂灯前烧纸焚香,设立香案,供献贡品,家中人跪拜,祭奠一番,以慰先人在天之灵。

转九曲

“转九曲”亦称“九曲会”、“灯游会”,盛行于延安、榆林等地区。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后举行,吴堡一带则把会期定为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古时的“转九曲”是一种祭祀老子的宗教活动,有许多迷信讲究。现在人们相信科学,不相信神灵了,只把“转九曲”作为一种娱乐和健身的体育活动。“转九曲”阵地的摆法,是按传说中姜子牙《黄河阵》的阵势,在广场上设东、南、西、北、中等九门,九门连环在一起。将360根高粱秆等距离的栽成一个四方形的阵图,叫做“柱头”。

再将柱头与柱头用高粱秆连接起来,安放367盏灯。中间柱头安放七盏灯,叫做“七星灯”。就整个形势看,九曲就像一座很大的城廓。九曲十八弯,没有重复的路径。这大城廓内又有九个小城廓,小城廓的门径,走向也各不相同。转九曲只能顺着围墙顺序前进,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也不准转弯抹角。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节日传说:元宵节的传说是什么?

元宵节闹花灯的寓意是什么?

节日习俗: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英文  元宵节习俗英语  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