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陕西商洛腊八节要办腊八会
2、陕西腊八节食俗 腊八面的做法和吃法
3、陕西华县的腊八节盛会 腊八会
4、陕西关中腊八节风俗
5、陕西龙高腊八节的食俗
6、猜你喜欢:
1、陕西商洛腊八节要办腊八会
陕西商洛地区的赵川镇,号称“由鄂入秦第一镇”,自古就是商贸流通之地,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里都要举办盛大的腊八节集会,人山人海非常热闹,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商洛的腊八会。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商南县赵川镇都会举行盛大的集会活动。一时间,三省八县的商贩都云集于此,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向着集市出发,在人山人海里穿梭,在临时搭建的市场里淘宝,其热闹的场面几乎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腊八会既是一次民间的集会,更是一场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赵川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边陲,它是由鄂入秦第一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自古就是商贸流通之地,更一度成为三省八县的中转站,商贸繁荣,素有“银赵川”之称。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当地农村,腊八赶会都会与购物相联。赵川当地平日没有什么集会,对当地老百姓来讲,腊八会就是一年一度中最重要的一次盛会了。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整个集镇盛况空前,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倾家出动。
腊八会属于民间组织,整个盛会持续三天,然后在周围乡镇轮流举办,由政府提供场所和安全保障。早在集会前一天,来自河南、湖北等地商贩都会提前来此搭建帐篷,
腊八会上,人们除了购物以外,还可以体验浓厚的乡土民情,摆摊儿的有测字算命的、唱戏说书的、还有猜谜戏耍的、写字绘画的,让人目不暇接,各路民间高手显其绝招,各展风姿,热闹非凡。而在感受本土文化的同时,吃喝玩乐也一个都不少。
长期以来,赵川腊八会是商南境内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的集会。如今,随着世事的变迁,“腊八会”已慢慢地转变为一种民间的商贸交流平台,成为群众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深深被它吸引,乐在其中。
2、陕西腊八节食俗 腊八面的做法和吃法
2018年1月24日,人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上,各地关于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不尽相同,除了腊八粥、腊八蒜之外,还有腊八豆腐和腊八面等美食,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腊八节食俗——吃腊八面。
腊八面是陕西地区腊八节的传统食俗,与其他地方不同,陕西人腊八节一般不喝粥,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陕西的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这天人们会煮面敬神。先是用小米和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和煮好的面条烩在一起。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陕西人的腊八面也演变得更为美味和讲究。要想吃到味美地道的腊八面,关键在于烹制“腊八菜”。
陕西人爱把做腊八面时使用的臊子称作“腊八菜”,就是先将胡萝卜、白萝卜、鸡蛋饼以及爽脆的嫩白菜帮切成又薄又匀的菱形或长方形等,当然手巧的还会将其切成周边带花的各种图形,然后与肉丁、菠菜、黄瓜、西红柿、葱丝、蒜苗、豆腐、粉条、花椒、小茴香等数十种食材烹调烩在一起,待到味醇色佳俱备后,一锅腊八菜就算做好了。
第二步便是动手做手擀面,首先要将面团和匀并软硬适中,擀面皮时用力要均匀,讲求先松后紧、先慢后快,之后将面皮切成菱形小片,下到锅里文火温煮,待熟后,再将之前做好的腊八菜倒进锅里,稍稍加温,一锅香气四溢的腊八面就算是做好了。
腊八面不仅做法讲究,吃法也相当讲究。腊八面的第一碗要先献给灶王爷—寓意民以食为天;第二碗敬财神爷—寓意祈福赐财;第三碗要上供给列祖列宗—寓意求得保佑子孙、家业兴旺。
然后,再将这三碗所献的腊八面回到锅里,寓意有福同享,这时候才长幼有序地给众人盛上腊八面,大家围坐在饭桌旁,一边吃面,一边谝着闲传,期待着春节的到来。
当然,吃腊八面的时候还要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也因“辣”与“腊”同音,寓意整个腊月时节都是红红火火、顺顺利利的。菜鲜肉香的腊八菜、筋道爽口的手擀面、浓郁味美的汤汁和泛着点点油光的油泼辣子,顿时香气四溢,让人唾涎三尺。
3、陕西华县的腊八节盛会 腊八会
民间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陕西渭南一带的华县地区,腊八节人们除了吃腊八面,过去还有一个传统是上“腊八会”,所谓腊八会,其实也就是当地腊月里办的物资交流大会,也是人们年前的年货置办大会,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华县的腊八节盛会——腊八会。
旧时华县的年气,在西关的腊八会是最浓的,这是华县人年前第一次的年货备办会,会期总共三天。会前几天,蒲城、大荔、渭南、华阴、潼关,还有耀县、三原、洛南甚至河南的许多客商,早早地就把当地的特产运来租占许多摊位。本县卖热食小吃的,也在街西头的大道盘起了好多临时炉灶。
集会一大早,人们肩挑手提地从四面八方向西关街云集,街道根本容纳不下,东门外的大街、“一天门”外和街西的大道各延伸了一二百米都做市场,这还不够,还会在街西大道两旁的麦地里辟了两大块摊位区。
西关西头这一大块扩展区的西北处是蔬菜区。大堆的红白萝卜、白菜、莲菜、苤蓝、红苕、大葱和山药等北方农村的冬菜样样俱全,摆得满地都是。它的东面是卖灶糖、花生、红枣、黄花菜的市场,这些东西主要是来自洛南和大荔。
东北角则是牲口市场,主要卖猪、羊、牛,也有卖驴卖马的。扩展区的西南处是卖陶瓷器物的。地上摆着大大小小的各种瓦盆瓦罐和瓦面缸,这些东西多是一些河南、安徽的人烧制的,不大美观但价钱便宜。
紧往东是肉市,商家多排成几排。各家都支起一个横杆,把肉切成块用铁钩挂在上面。现在大家怕大油爱瘦肉,但那时不同,特别是农村人平时饭食油水少,喜欢吃肥肉,四指五指膘的肉是最诱人的,卖这等肉的人很“牛”气,价扳得硬,“一分货一分价”么。
再一块是卖蒸馍用的炊具,有笼、垫格、草圈、麦秆笼套、锅板(盖)、风箱等,这些东西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的。卖风箱的把风箱拉得乒乓响,炫耀它的风气足。
靠近城西头的一处是卖年画和神像的。年画好的要数天津杨柳青的“年年有余”、“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神像有灶神、财神、土地神、门神(秦琼、敬德)。
此外,还有祭祀祖宗的“爷簿”轴。神像的纸质都比较差,印刷套色也粗糙,但百姓们很虔诚,神像不能说“买”,要说“请”,请好后恭恭敬敬地卷起来拿在手上。
东门外的大街上是竹器和炭柴市场。华县是“竹艺之乡”,做工精细的竹器远销外县和外省。这里一街两行都是竹笼、箅子、馍碟、筷子笼、牛笼嘴、竹椅子、竹凳子,最令人眼热的是精美的“马头笼”,是走亲戚放礼馍用的。
西关的正街道上主要是经营糖业烟酒、油盐酱醋、布匹衣物、日用百货和山杂货的许多老字号,它们都备足了货物,除在店内营业外,都在门外搭铺板摆上货物雇人或请亲戚帮忙销售。
此外,街道上还有几处织袜机是妇女们感兴趣的,各自拿线来在机子上一绞,十几分钟就织出大半尺长的圆袜筒。街中两家煮青店,是卖黑蓝色染料的,妇女们出入的也多。
腊八会不单是货物的交流买卖会,也是农村社会百相的亮相会。大街上有套圈的、耍猴的、吹糖人的、唱“扁担戏”的(单人蒙着帐子玩布偶),东门内有剃头的、镶牙的、拆字算卦的、劝善的,还有抽签摇会的。
到中午时,街内街外的几十处大大小小的饭馆、摊点都坐满了人,火光熊熊,烟雾弥漫。会上到处人头攒动,前挤后拥,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吆喝声、器皿撞击声、猪鸡的嘶叫声、吵闹声响成一片。
到下午四点多钟,会慢慢就散了。人们又都手提肩挑地逆着早晨来的路回家了,只是步子慢了一些,三五成群地闲聊着。有时有西安来的大剧团演出,火神庙前就会聚拢了许多人,戏是大家熟悉的《辕门斩子》、《游龟山》、《劈山救母》、《秦香莲》等传统剧目,演员是家喻户晓的名把式。
4、陕西关中腊八节风俗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全国普遍要吃腊八粥、腊八面之类应景的食品,但具体到各个地区,总还是会有些不一样的民间习俗,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关中腊八节风俗。
西安市
农历腊月初八,西安地区的人们普遍要吃“腊八粥”或“腊八面”。“腊八粥”用江米、黄米、高粱米、大豆、云豆、豇豆等熬制,一般为早餐食用。腊八粥内煮上面条或面片便是“腊八面”。
咸阳市
兴平人讲究腊八吃粥,要凑够八样东西,如糁子、大小米、大小豆、豆腐、粉条、大肉、青菜、豆芽等。还有一句俗语:“腊八姓张,越吃越香。”长武民谣则说:“鸡儿鸡儿吃腊八,明天给娃下圪塔(鸡蛋)。”
咸阳各地腊八均讲究吃粥,但北原以粘米黄豆煮粥,又以大肉、萝卜、菠菜、芫荽、豆腐等烹调五香汤;南原在粥中杂以斜形面片、麦仁和蔬菜,凑够八样,要求当日太阳冒尖前即吃。俗云:“腊八吃早,地里不长草。”
饭后,人们还要用残粥喂牛、猪、鸡,涂抹树木花草之类,以取吉利。乾县人爱吃腊八面,内有豆、米、红萝卜、豆腐等,要连吃几顿,意取为不缺吃。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办年货,即“过了腊八闻年气”。淳化人说“吃过五豆腊八,有钱尽量少花”,告诫人们年节将到,要注意节俭。
旬邑人腊八节家家吃面条,也有的吃麻食面,用臊子汤。当天早晨,男人们黎明即起,纷纷奔向井台打水,据说谁打上第一桶水,谁来年就会交上好运。吃完腊八面,人们还搬出封存了一年的锣鼓家伙,用火燎烤后开始操习。“过了腊八,锣鼓铿锵”,“吃了腊八面,一天长一线”,妇女们赶集上会买线,开始给孩子准备新衣过年。
礼泉民间腊月初五有吃“五豆”的习俗。这一天早上家户户都要吃五样豆子煮成的“五味稀粥”,以予祝来年五谷丰登,表示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铜川市
铜川王益区腊八习俗:早晨,吃小米粥烩面条,多用猪肉、豆腐、红萝卜、菠菜等作臊子。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谓之“散腊八粥”。铜川地区的农村,还流传着在腊八节当天不能给幼子、幼女剃头理发的习俗。
渭南市
渭南人民这一天家家食腊八粥或腊八饭。腊八饭,是以各种豆类特别是豇豆先煮熬,再放入小米、大米、核桃仁、花生米、毛栗子、红枣等,最后下面片而成。腊八饭不仅人食,而且让鸡狗牲畜也食,甚至涂于树上,舍于路旁,大作佛事。
在陕西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要吃的是腊八面。陕西富平县的农家,在腊八节这天酿酒,叫腊脚或酒引子。
宝鸡市
宝鸡人民过腊八节:早晨,有大肉、蔬菜、瓜果、豆类混掺做粥吃之俗,并将果树砍些小口,以粥浇之,谓此可使来年果子丰收。宝鸡市的陇县农村,在腊八粥内煮荞面饺子,俗称雀儿头。腊八节当天五更时,当地农民不见日光,敲取大冰块置放于粪堆之上,俗称堆球狗。
5、陕西龙高腊八节的食俗
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彬县龙高镇,据传肇始于周先祖公刘,距今已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公刘至太王十余代人立国奠基的宝地,可以称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民风古朴,重视传统,也保留下来一些富有古韵的民俗,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龙高民间腊八节的食俗。
“过个腊八,长个杈把”是龙高地区的民谚,意思是腊八节过后,白昼时间一日长似一日,难熬的漫漫长夜就要缩短了。因此,本地居民腊八节即要庆祝一番,初七夜,居民手持长杈,围绕篝火,手之舞之蹈之,彻夜尽情狂欢。到了隔日初八,最重要的食俗则是吃腊八面。
龙高当地做腊八面很有讲究,初七即用上好的小麦粉加入灰水搋好面,以湿笼布覆盖,每隔半个时辰揉一次,揉过七八次之后,才用细而长的擀面杖擀成直径一米五左右的面片,选一块平整的地,用笤帚扫干净,用略湿的笼布揩去未扫净的细土,将面片晾在地上,待面片变得略干燥时,那面片可以用双手提起来,打眼瞭去,面片通体泛黄,黄中透白,呈透明状。
接下来便是刂面了,圆面片经两次对折后,呈扇形,选一直角搭刀,一手按刀,一手按面,手劲使匀刂去,刂出的面以细而匀称为上乘。民谣传作“腊八面,似针线,几口气也吸不完,来年日子不断线。”形象地反映了对腊八面的审美要求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寄托。
面条做好后,便该是准备臊子汤了,原料一般选用黄花、芫荽、葱、豆腐、臊子、辣面、鸡蛋、红萝卜,豆腐是主料,切成厚约三毫米,长约六毫米的菱形。鸡蛋煎成厚约一毫米左右的饼子,然后同红萝卜一样切成菱形。,菱形的豆腐、鸡蛋饼、红萝卜入汤后方可漂起来。
煎汤讲究漂,汤煎好后,红白黄绿一起漂浮汇集,色香味俱全。这种漂汤的讲究不仅在于色香味,同样也反映了民众向上的愿望。经过演绎,本地居民也以“都想漂浮,谁沉底呀”含蓄地批评那些不肯忍让、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的人。
腊八这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便起床生火了,大家每年都暗中使劲儿,看谁家先端出腊八面来,博得头彩。各家男人蹲在大门外,面儿上说笑打趣,心里唯恐自家的腊八面端出来迟了,性急沉不住气得边说笑边咳嗽,给媳妇送信号。
待盘子端出来,便急不可耐的冲过去,并不接盘子,捞起一双筷子,端一碗面条,急乎乎的走到其他未端上面条的汉子跟前,假意捞起一筷头面条,招呼大伙吃,实质上是炫耀自家面条的做工,其他汉子也便拱手夸赞头彩得主内人的手艺。
龙高本地居民吃腊八面不叫吃,嫌俗气,叫吸,就是攒足一口气将一筷头面条吸到口腔里,不嚼断,图这个顺畅、绵长、久远的口感。面条入口后,柔滑、绵软却有筋丝,极具质感,在碗里泡一半个钟头不发浓,仍然有质感,这就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
吸腊八面用的是安口窑、耀州窑的小花喇叭碗,白底蓝花,玲珑小巧,配上一团柔丝一样的腊八面,实在是一种享受。吸腊八面时,主妇一般都会怂恿子女多吃几碗,颂之曰“腊八面,吸八碗,成龙成凤不一般”。
这种做工精细的腊八面、吸腊八面的情景传说是公刘居彬时,由公刘的夫人发明的,后来公刘的后人迁居岐山,岐山将这种面称为臊子面,不过做工却已经没有彬县腊八面那么精细,口味也差了许多。岐山人具有商品意识,已经使臊子面成为一种地方小吃品牌。
6、猜你喜欢:
腊八节的风俗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腊八节吃什么腊八节是什么节腊八节的传说腊八节诗句腊八节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活动腊八节ppt腊八节英文腊八节结婚腊八节的诗腊八节的图片腊八节作文
TAG:腊八节 腊八节ppt 腊八节作文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节是什么节 腊八节活动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