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民俗小故事之春龙节的故事
2、重庆的春节民俗的特色有哪些
3、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4、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
5、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含义 民俗 怎么包 做法
6、猜你喜欢:
1、民俗小故事之春龙节的故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各个民族之间都有非常多的节日,而每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春龙节这个节日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也许不是那么普遍的人有了解,但是春龙节是非常有故事的,本期民间故事为你介绍。
春龙节的来源是这样的:一次,玉皇大帝,也就是天帝星化身为一个乞丐,降临到人间,想看看世人的善恶之心,不料他去讨饭的第一家就是一个吝啬之极、毫无怜悯之心的财主,这财主不但不给他饭吃,还唆使看家狗来咬他。天帝大怒,以为世人个个如此,不可救药,马上回到天庭,传谕苍龙星座,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可想而知,三年不下雨,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处境该是多么艰难!民间到处啼饥号寒,不断有人饿死。苍龙星座觉得天帝的做法太过分了,他听着人间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凡间人类会因此灭绝,便违抗天帝的旨意,自作主张为人间降了一次大雨。
顿时大地旱象解除,禾苗生长,百姓纷纷供起苍龙,称之为“龙王爷”,连天帝的神位都受冷落了。
玉皇大帝终于知道了这件事,又勃然大怒,派人把苍龙抓住绑起,打下凡间,又用一座“青龙山”压住,山口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写道:“苍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凡间的人们纷纷为苍龙鸣不平,可有什么办法呢?向玉皇大帝祷告,也不管用。为了拯救苍龙,人们到处寻找开花了的金豆。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又该春播了,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忽然想:这玉米就是金豆吧!把玉米炒一炒,它们就会爆成花,那不就是金豆开花吗?这种说法很快传了开来,于是家家户户爆起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向玉皇大帝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苍龙见百姓们用这个办法救它,也机灵地抬起头来,向天庭大喊:“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回去!”玉皇大帝派千里眼向人间一望,果然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没办法,只好传谕诏苍龙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为感激苍龙降甘霖救万民的献身精神,民间形成了“春龙节”,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是苍龙抬头了,人们就爆玉米花吃,一边吃一边念:“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后来越发展,二月初二的讲究就越多。这天吃的很多东西都与龙挂上了钩,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面条称作吃“龙须面”,而且龙须面拉得越长越好,因为“龙须长长,吉吉祥祥”;烙的饼谓之“龙皮”,如果在饼上做出些鳞片图案来,则叫“龙鳞饼”;捞的小米干饭叫“龙子饭”;吃猪头肉为吃“龙头”。
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按许多地区的习惯,正月是不能理发的,否则会给舅舅带来灾祸,而到“龙抬头”的那天再理发,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很多人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剃龙头”。
还有很多说法呢!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这天还要“引龙熏虫”。老北京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蚣没处藏”的说法。办法是将过年时祭祀用剩下的蜡烛点着后,燎过房梁、墙壁,这时,将要复苏的蝎子、蜈蚣等毒虫被烟熏火燎后,会自动掉下来。龙是鳞虫之精,这样,借龙抬头之威,可使百虫伏藏,驱病灭瘟。
龙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水是农民的生活、生产的命脉,既然二月初二“龙抬头”,在惊蛰的雷声下,龙也要从藏身的地方钻出来,跃入水中活动活动筋骨了。所以有些地方的风俗是,这天日出前不可到井里、河里打水,也不能到缸里舀水,怕打上、舀上龙来。为了早晨做饭方便,家家都是头一天把水缸、锅、壶都装满水。这天还用草灰从井边一直撒到水缸边,故意曲曲弯弯作龙状,称“引龙回”。
2、重庆的春节民俗的特色有哪些
提起重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火锅了,而作为我国三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在春节这个阖家欢乐的节日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重庆的春节民俗的特色有哪些吧。
重庆的春节民俗的特色有哪些
腌腊肉、灌香肠
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
赏腊梅
重庆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腊梅花。
扫阳尘
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而这个活动的起源也十分古老,来源悠久。
赶场
过年前,重庆人都会扎堆年货市场,买一大堆年货,准备过年亲戚朋友来自家拜年的时候,作为款待客人的东西。在市场上,乡亲们见了面都互相拜早年,相互送新年祝福。
贴春联和年夜饭、守岁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年三十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团团圆圆,共同迎接新年。
3、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宁夏是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虽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但他们一样要过春节,并且他们的民俗活动丝毫不比我们少。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吧。
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腊月二十三日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摆福祀、燃红腊烛、烧香放炮接祖宗谓之过小年。接祖宗回家过年,意味着春节过年开始,期间家家置办年货,结算债务往来,在外地务工、求学、工作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一般只随便做几个菜,不像三十日丰盛热闹。
大年三十
过大年在腊月最后一天,即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过个祥和愉快的干净年,年前,家家户户楼上楼下、室内室外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清除烟尘,灰尘;清洗家具、餐具。三十日白天各家自贴春联,烧香祭祖、烛光通宵、吃年夜饭、守岁是过大年的主题。而在腊月三十日傍晚,“玩年”夜灯火昼夜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合家吃年饭,谈笑风生、其乐无穷,更有小孩点燃红烛、花灯笼,娱乐玩耍、热闹非凡,处处有“玩年”的气氛和乐趣。
大年初一
吃过初一早晨的年饭,人们便开始忙着拜年了。虽说是拜年,其实是去走亲戚。在新的一年的开始,利用春节的空闲时间,顺便捎上点礼物,去拜望一下亲戚,尤其是长辈,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平时,难得抽身去亲戚家走动,去了也不捎什么,空手而去,对方不会怪罪。而过年不去拜年,特别是长辈那里,那是万万不行的,而且还不能空着手。要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于是,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就得置办好拜年的礼品,如肉、糖、糕、酒等。
4、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
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风俗绝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与中原民俗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现象。本期的民族文化带你了解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风俗
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2、客家轿下酒风俗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
轿下酒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佳婿乘龙,横批:喜庆盈门。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对未来女婿的赞赏!这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阵阵欢笑,一声声祝福,非常热闹。另外,参加喜宴的亲朋好友,要为出嫁妹子送上红包,对出嫁妹子讲吉利话,以表示关爱和祝福。
轿下酒后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轿下酒后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亲小汽车来到女方的家门口,出嫁妹子动身出门前,手里撑着雨伞,妹子的父亲先拿一杯茶泼到雨伞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再拿一杯酒泼到雨伞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进迎亲小汽车里。迎亲车队向着男方家进发。
5、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含义 民俗 怎么包 做法
端午节吃粽子是由古至今的传统民俗,那么大家知道关于端午节的粽子与故事有哪些吗?粽子的做法有哪些工序呢?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答,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一心想着联合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殉国。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听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将白起攻楚都郢城,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听到郢城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投入汩罗江。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此后,每年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历经千年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依然承袭着传统,除了吃粽子之外,还会选择在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尽管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而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楚国人民试图救起屈原的努力。
粽子的制作方法
摘箬
箬叶需要当年新生的嫩叶,最好在夏至前后采摘。箬叶包粽不单是一种传统,而且用这种材料包裹,在煮的过程中,能将箬叶的自然清香渗透至粽子中。而且箬叶最好选又宽又长的那种。
箬叶折法
选取一片,或多片箬叶,折成一个漏斗形。宽大的箬叶,一片即可。如果不够大,则需要两三片叠起来使用。
将配好的主料用勺子装进去
简单补充一下主料的加工配制方法:糯米及所需添加的豌豆需用水浸泡一晚,滤干后加入盐,糖等调味。调好的主料加进箬叶做成的漏斗中,用筷子插实一下。将箬叶的两边合起用左手拇指捏住。
封口扎实
用右手将长出的箬叶齐根折回,将口封住。再用绳子或棕叶拦腰扎实,扎紧。
煮粽子
将包裹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熟煮透,一般需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煮得久一些会更好,一般农家会用柴火煮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清香四溢。
6、猜你喜欢:
端午节粽子的做法春节的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的故事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TAG:春节民俗文化 春节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活动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粽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