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古人春节回家难 古人回家过年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05 00:09:55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古人春节回家难 古代春运怎么办

2、古人送礼 古代人春节送啥礼

3、凝聚古人文化智慧的古代春节对联大全

4、古代春节放假 古代官员春节怎么放假

5、古人管春节叫什么 古代春节叫什么

6、猜你喜欢:

1、古人春节回家难 古代春运怎么办

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节日,每年年关将近,祖国大地上就出现了回家大军,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们都要尽量赶回家人身边,庞大的返乡人流也导致了春运难,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人们春节要回家岂不是更困难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古人春节回家难,古代春运怎么办。

与今天一样,大家争着回家过年,便是古代春运的源头。据考证,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

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而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相当普遍。

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有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从北方来到南方,没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看着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这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运“回家难”的现象。到了唐代,诗人王湾更是留下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千古名句。

为了解决薛道衡、王湾这类“人在旅途”者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谋生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了回家的时间。

秦代“高铁”:硬木轨路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有人认为驰道是皇帝专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这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出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有现代考古依据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的“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修建公路网并非出于民用需要,而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它对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古代“大巴”:畜力车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学者认为,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时首创。其实中国对车的使用也很早,史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畜力车也分好多种:轏(音同栈)车、辎车、安车、辒(音同温)车、轺车、传车、兵(军)车等。轏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辎车则是大货车,送人时则变成了大客车。

安车就比较高级了,是政府官员或“vip贵宾”乘坐的,相当于现代高级小轿车。辒车是一种卧车,有窗,可调节车内温度,这车子相当于现代豪华房车,是“总统专车”,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不属古代春运工具,在秦始皇死后成了高级“灵车”。

古代人春运回家,一般能坐轏车就很值得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节假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据《唐六典》所记,在速度和里程方面的标准是这样的:陆路运输,马行每天是70里;步行和驴行是50里;车行是30里。若走水路,货船逆(黄)河,要上行30里;逆(长)江上行40里;其他河逆水上行45里。特殊情况可上报水政部门,酌情减少。

费用方面,如果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l00斤,走100里,运费是100文;走山坡道路,运费是120文。但即便走的全是山路,要价最高也不能超过150文;但走平坦道路时,费用再低也不能低于80文。人背、扛、抬,二人顶一驮收费。黄河和长江以及从幽州(今北京)至平州(今河北卢龙)上水16文,下水6文。其余的河上水15文,下水5文。

上述是日常物流价格,如果是春运,价格会有所浮动,但基本稳定。那么这个运费高不高?以开元年间为例,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一月工资为3817文,日收入约127文。

以“二人顶一驮”来说,抬着100斤的东西走100里,每人可以得50文,以每天走50里来说,日收入25文,这在当时可买2斗米(约25斤),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如果走水路,则更便宜,因此,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的首选。

2、古人送礼 古代人春节送啥礼

新春佳节千家万户喜团圆,同时也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时机,既是走亲访友,伴手礼自然是少不了的,如今物质条件好了,什么天价豪礼的出现都不奇怪,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那一份心意。那么在古时候人们春节又送什么礼物呢,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

古代百姓之间送礼

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预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的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年节到了,老百姓拎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祝福、庆贺类:春卷、鹿肉、“福”字等

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同事食用,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五辛盘”后来则逐渐演化为春卷。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与鹿肉谐音为“福禄寿”;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

实用类:荷包、对联、酒肉菜肴、黄历等

送黄历的习俗古已有之,因为黄历是大家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手册。而宋代时,一进腊月,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少,价格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清朝时期,人们到了过年则是送荷包,因为当时荷包是生活的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也含有一种美好祝愿之意。

古代官员之间送礼

自唐朝开始,正月初一才开始享受假期,据唐六典记载,过年有7天假期。宋代的时候则延续了这个天数,但到了元、明、清3个朝代则缩减成了3天,官员新年休假是可以不上朝不办公的,一般是走亲访友、旅游宴请。

在古代,无论你是几品的官员,春节前大多要忙着送礼和收礼。春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几乎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潜规则。而且这种送礼的潜规则,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得到的。在古代,下属给上司送礼打通关系,首先要打通的人际关系是:看门的人。

官员送礼不会像普通百姓送礼那么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过年是大日子,送礼皇帝不禁,平日专门找人茬儿的御史,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因此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

但其实春节并不受他们喜爱,为什么呢?集体活动太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比如:皇帝的封宝仪式:就是将宝印玺封存起来,官员要参与;祭神祭祖举行宴会:所有官员都要参与;清代皇帝喜欢写福字赐予大臣,大臣们要排队领福字,再排队谢恩。所有这些活动完成,假期就过完了一半。

古代春节送礼的禁忌:7种东西不能送

不能送钟表

因为钟是终的谐音,给人送钟,就等于盼着人死,而手表也属于钟类。

不能送鞋

鞋是邪的谐音,送鞋就等于给人送了去邪气;不能送鞋也是怕有给他穿小鞋的意思。

不能送伞

伞是散的谐音,因此伞不能作为礼品送人,若好朋友之间将伞作为礼物相送,将意味着日后必将分手或离散。

不能送梨和李子

梨和李子是离的谐音,送人这两样水果将意味着日后有分离的危险。

不能送蜡烛

蜡烛是祭祀亡人用的,故此,不能作为礼物送人。

不能送布娃娃

布娃娃属于小人,久放家中容易招回邪灵,给家里带来不安。

不能送人来历不明的石头

石头也属于容易招邪灵附着其上的东西,有些看似观赏石,但是上面可能附着邪灵,送给朋友不吉利。

3、凝聚古人文化智慧的古代春节对联大全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总是有你意想不到的字句出现,可能这一秒你还不理解,下一面你就会理解得通透,从古代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关于古代文化只会的春节对联,你了解了哪些呢?

可能感兴趣》》传统文化:春节民谣大全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下联: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下联:珠联璧合璧联珠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下联:月光射水水射天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看山,山已峻,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下联:盗者休来道者来

上联:理想莫享醴,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桃面喜陪嫁,下联:梅香和衬妆

上联:翔凤乘龙两姓偶,下联:好花圆月百年春

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下联: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上联:女儿出阁红颜少柳风吹度十里亭,下联:孝悌忠义莫轻忘老少惹人多怜爱

上联:梅蕊冲寒幸沐春光迎贵客,下联:松针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下联:灯花笑对含羞人

上联: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下联: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上联:一岭桃花红锦绣,下联:万盏银灯引玉人

上联: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下联: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上联:梧桐枝上栖双凤,下联:菡萏花间立并鸳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欣然开笑口,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喜溢重门迎凤侣,下联:光增陋室迓宾车

上联:于归好咏宜家句,下联:往送高歌必戒章

上联:玉镜能谐温峤志,下联:荆钗甘为伯鸾容

上联:瑟鼓房中凫翔静好,下联: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上联:养女已传针线术,下联:适人再授桑麻经

上联:应要睦邻和妯娌,下联:更须敬老奉翁姑

上联:娘家既已芳声着,下联:婆屋定然美德彰

上联:祥光拥大道,下联:喜气满闺门

上联:一对璧人留小影,下联:无双国士缔良缘

上联:欢庆此日成佳偶,下联:且喜今朝结良缘

上联: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下联: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上联:方借花容添月色,下联:欣逢秋夜作春宵

上联:东边烟花西边会,下联:我爱烟花犹爱会

上联:九曲湖畔水盈盈,下联:秋风吹尽满山情

上联:皓月描来双影雁,下联:寒霜映出并头梅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下联: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4、古代春节放假 古代官员春节怎么放假

春节假期是我国法定节假日里最为重要的假期之一,人们奔波忙碌了一年,在过年的时候终于能够歇息一下,与亲朋好友共享新年的喜悦。那么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春节作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又是怎么放假的呢,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古代官员春节怎么放假。

唐宋春节也放七天假

古代官员过的新年,其实是指农历年,即正月初一。据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所谓的“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宋代延续了这个天数,元、明、清三个朝代则缩减为三天。

事实上,到了唐朝后期,黄金周有3个,而且小黄金周并不比我们少。《唐会要》第82卷有一段专写节假调整,说唐德宗贞元年间,把寒食节的假期从3天调整到7天,加上春节7天、冬至7天,刚好3个黄金周。

至于小黄金周,简直多到数不清,中秋节、腊八节、夏至、唐太宗过生日、唐玄宗过生日、唐玄宗之母过生日、唐玄宗之母去世……所有这些日子统统放假3天。另外还有21个只放一天假的传统节日,唐朝的法定假日之多,远超我们这些忙碌的现代人。

历史学者指出,唐朝不但法定假日多,春节安排也十分合理。当时春节虽然也是只放七天假,但是按“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说,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后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刚好七天假。

“新人”新年假期也要值班

另据《南部新书》记载,唐代御史台很会欺负新来的同事,凡新入台省的官员,照例都是“节假值五日,谓之‘伏豹值’;(其他)百司州县初授官,陪值者皆有此名”。

也就是说,不管是平时的星期天,还是新年假日,“新兵蛋子”都得为“老兵油子”替班,全国上下都一样,不能搞“特殊化”。这种值班制度,和今天的论资排辈有得一拼。

尤其是资历浅的、没钱送礼的官员,新年都要被安排值班。如果新来的官员能够拿出钱送礼走后门,也可免于值班。据说这个传统始于西汉,唐代以后几乎公开化,家境贫寒的新官员就是在春节期间生病告假,还得用例定的休息日来抵偿,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都要值班。

学者进一步指出,别看古人春节值班不轻松,那些春节休假的官员也不是说想干嘛就干嘛。他们不能肆无忌惮地进行娱乐,因为假期中官员赌博、逛街等娱乐都可能在假期后被言官参上一本。这是汉朝传下来的先例。

据《后汉书》和《太平御览》等史料记载,汉朝官员在假日里,要么去在职进修,如宋均“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要么下地从事劳动,如尚子平“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饮食。”要么搞科技实验,如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到了唐宋以后,官场风气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以“豪富郎日出游戏”为鄙事。《宋史》记载,王安石为相时,就爱干涉官员们在新年假日里的娱乐,“时汴京员吏好因元正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介甫(王安石的字)出逢之,必下车公谒,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大过年的,官员连逛街也有愧。

明清时期:春节延至一个月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逐渐削减甚至取消“旬休”制后,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等,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

不过,政府消减假期的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帝王将相考虑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声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后来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因此,新增的寒假可以看做是对丧失常规性假日和节庆假日的一个补偿。

学者还指出,古代中国的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其他阶层的群体没有什么规定。因为在中国古代还不可能出现关于阳光普照的休假制度。

那时乡村中的农民、街市上的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如街市上的商人一般在纪念某一行业或职业的神祗的特殊假日时都会放假。这些假日常常会举行盛大而热烈的庆祝活动。

乡村中农民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有一定的假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日”也会放假。不过,他们依然没有固定的休假制度,因为他们是不属于国家体制之内的群体,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

相关阅读:民国机关、学校春节严禁擅自放假

时间来到民国初年,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除夕时,若是发现有哪个公务员不在岗,这个人可能就要下岗了。

据了解,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国历(公历),并决定把公元1912年定为中华民国元年,把1月1日叫做“新年”。但是,因为民间习惯使用农历,仍然把农历正月初一当做传统“新年”,所以袁世凯上台以后,便把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新年”改称“春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又再次颁布命令,要求自192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国历,废除农历。为了雷厉风行贯彻这一命令,政府还规定机关、学校、商店不得在春节期间擅自放假,否则就要对相关负责人实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北京一所小学做校长。春节时期,学校照常上课。大过年的,他只能抽出两个小时回家探望。母亲见他回来了,以为能陪她过年,哪知老舍说一会儿还得赶回学校。母亲一愣,叹口气说:“走吧,小子!”老舍虽然心里难过,可还是要赶回学校,途中,他看见街上那么热闹,想起母亲在家那么冷清,泪水遮迷了他的双眼。

可见,老舍即使作为一校之长,也没有宣布春节放假的权力。王涛说,尽管政府企图用行政手段来制止民间过年,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于是,民间便出现了“禁令自禁令,过年自过年”的情景。

5、古人管春节叫什么 古代春节叫什么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历朝历代过春节时有诸多丰富的年俗,就连这春节的名字,流传下来的都有许多,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古人管春节叫什么,古代人把春节叫什么名字。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兴起于虞舜时期。

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古人管春节叫什么

春节的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不同时代的叫法自然也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古代人怎么刷牙  古代人怎么剪指甲  古代人怎么洗头  古代人怎么画  古代人怎么说话  古代人怎么避孕  古代人来月经怎么办  古代人的智慧  古代人近视怎么办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