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你所不知道基诺族文字与艺术文化
2、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
3、古色古香的基诺族茶文化
4、基诺族的女神是谁,你知道吗?
5、你所不知道的基诺族禁忌文化
6、猜你喜欢:
1、你所不知道基诺族文字与艺术文化
基诺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属于自己地方的特的传统文化,他们没有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使用基诺语言。对于基诺族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基诺族文化为您带来基诺族的文字与艺术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词汇差别较大。基诺语声母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无浊,擦音分清浊,有复辅音、腭化辅音、清化鼻音。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少,有鼻化元音和郑舌元音。辅音韵尾大多出现在汉语和傣语借词里。有6个至8个声调。语序和助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成分的次序为主、宾、谓。名词作修饰语时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数量词、形容词作修饰语时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基诺语,在其他场合大多使用汉语。由于社会和地理的原因,基诺族与傣族、汉族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基诺语基本词汇中有一部分是傣语借词和汉语借词。如:“色”(雪)、“纳包(井)、“赫曼”(稻子)、“马毕”(辣椒)等为傣语借词;“豆腐”、“肥皂”、“灯笼”、“酱油”等为汉语借词。1983年后,基诺族曾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一套拼写符号记录基诺语,读写方便。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
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国民党地方政府催缴贡赋。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残酷压榨,在操腰的领导下,团结哈尼、瑶、汉等族人民,同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车里县长撤职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2、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
在中国,各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婚嫁风俗代表了基诺族文化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恋爱风俗
男女十五六岁后要举行成年礼仪式,经过一番严肃和令人惊异的复杂过程后得换上成年人的衣服,上衣绣上月亮形花徽,挎包——“通帕”上也绣有花徽,从此才具有公社成员的资格,也才取得谈恋爱的权利,此后他们必须在公房内过夜。因为每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男女年龄相当,其上下一两年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便自然构成一个恋爱班级,但即使如此,年龄相当的班级间的婚姻也有一个自然过程。
结婚之前的恋爱,通常有“巴漂”、“巴宝”、“巴里”三个阶段。“巴漂”是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巴宝”是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巴里”是同居的阶段。只要同居之后双方的感情热烈和睦,男子一早起来即为女家扫地背水,并向世人表示二人要结为夫妻,此后即请父亲或舅舅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然答应,接着就约定婚期。因为婚姻是自由的,经过了爱情的三个阶段,所以婚后离异者并不多。
婚礼风俗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要杀一两头猪,猪肉送给女方家一半。同时还要送些蔬菜、鱼、猎到的野味等给女方家,好让女方家招待亲戚朋友。下午太阳偏西后,新郎的父母陪着新郎来到女方家接亲。到女方家后,接亲者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奶母费,送给舅舅接人费。
女方家同时要杀猪祭,祭完后要把三根肋骨给族长,四根肋骨给父亲,猪腿和猪八戒头给寨长,其余剩下的由全寨人一起聚餐。全寨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共同庆祝婚礼。晚上,在寨子里的空地上烧起火堆,人们擂响太阳鼓,唱起了古老的基诺调,跳起了热烈奔放的基诺舞,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婚俗礼仪
新郎就拉着新娘的手走出竹楼,和迎亲者一道把新娘迎回家。到家的时候,新郎的母亲在门外给新娘一个鸡蛋,并在新娘的手上拴一根红线,同时在手腔上绕三圈,这时新郎要给新娘敬一杯酒,同时要唱一首歌,内容是今后新娘要尊敬母亲,虚心向母亲学做家务等。
当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新郎的父亲要给新娘一只鸡脚,同时给新娘手上拴红线。之后,宾客也纷纷给新娘拴红线,同时送礼物给新娘,在基诺族的观念中,拴红线不仅拴住了人,也拴住了人的魂,今后新娘就永远在男方家了。新娘到了夫家之后,新郎就开始盛宴款待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们。人们喝酒、唱歌、跳基诺舞、擂太阳鼓、尽情地欢娱,以庆贺这对新人完婚。
结婚的当晚,新娘不能走出男方家。第二天天刚亮,新娘要去背水回来烧洗脸水,烧好后抬给公婆洗脸,同时,正式称呼公婆为阿侈阿妈。之后,新娘的父母和媒人也来到男方家,把头天长伴送来的嫁妆清点给新娘。有趣的是,这些新赠的东西中,往往还有一块茶叶地、一蓬竹子、一头牛和几只鸡。
3、古色古香的基诺族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茶文化一直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们通过以茶代礼来表达自己的礼仪。茶文化不光在汉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少数民族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的基诺族文化为您带来古色古香的基诺族茶文化。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凉拌茶实已不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远方客人,又是基诺人日常吃米饭时的佐菜,是基诺族茶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烤茶的制作一般是先用炭火将土罐烤热后,把茶叶放于罐内烤热烤黄烤香,再加入开水煮沸。传统的烤茶浓烈异常,常需兑入清水以使其清淡。基诺族烤茶醇香浓厚, 色浓味香,不仅是基诺族同胞的一种古朴茶饮,还是云南思茅地区各少数民族世代沿袭的古朴茶饮,也是招待贵宾的一种礼茶。
煮茶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已经浸出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不管是烤茶还是煮茶,都是以饮用茶汤为目的的,故将其归结为“饮”茶文化。
4、基诺族的女神是谁,你知道吗?
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从传说故事。而在基诺族也有着一个关于创世女神的传说,这个女神也成为基诺族人的崇拜的对象,那么她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基诺族文化吧。
进入基诺山寨后,首先就能见到壮观的阿嫫腰北倒下去时的巨大雕塑。据基诺族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代,诞生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女神——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她创造了世间万物,举起右手分开天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搓下污垢变成万物。结果动物和植物都与人类争食吵闹,把秩序搞得混乱不堪。阿嫫腰北不堪其扰,就决定毁灭世界重新创世。
在世间所有生物中,阿嫫腰北最喜欢人类,就把人类的祖先玛黑、玛妞放入特制的大鼓中躲避洪灾,待将世间万物几乎毁灭后她又再次重新创世,可就在第二次创世的过程中她不幸遇难身亡。景区的这一雕像就是模仿她遇难时倒地瞬间的姿态塑造的。
阿嫫意为母亲,腰意为大地,北意为创造。所以,在基诺山,阿嫫腰北神像是基诺人最顶礼膜拜的神像。阿嫫腰北默默地注视着,将关爱撒下山寨。玛黑、玛妞的雕像伫立着,忠实地守护着基诺人自己的乐土;吉祥大鼓悬挂着,祝福基诺民族幸福安康。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双足曾在这里悄悄的走过;而对于宗教神秘的想象至今仍未停止。
5、你所不知道的基诺族禁忌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着很多不成文的禁忌,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大多带着宗教色彩。而在基诺族文化中也有很多禁忌,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所以他们的禁忌也非常有特点,一起来了解下吧。
基诺族是基诺山的古老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的汉文译称为“攸乐”。汉文对其记载始见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远古时代从北方迁移来的,迁徙时曾经过昆明和峨山,辗转来到西双版纳的勐遮和勐养,最终在基诺洛克定居。关于基诺族的族源,在民间流传着种种传说。有的把基诺族和蜀汉时诸葛亮南征联系起来,称诸葛亮南征时有一部分战士由于贪睡而被“丢落”在基诺山,成了“丢落族”,即基诺族。
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
1、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
2、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
3、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
4、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小鸡独食,当天父亲不准讲话,认为这样可为小儿消灾免祸。
5、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结婚的当天,新娘不能外出。基诺族视孩子的诞生是一件大事,有许多忌讳和规矩。孩子出生的时候,不管谁在身边都要给他取名;生孩子的人家要在大门边插两技带叶子的桐枝尖,以示外寨人不能进来;在孩子满月那天,谢绝外人进屋。
6、猜你喜欢:
基诺族服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茶文化与品茶艺术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关于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