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云南哈尼族禁忌事项(哈尼族的风俗禁忌)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0-09 08:10:50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云南哈尼族禁忌事项

2、浅述云南哈尼族音乐文化

3、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4、别样最美村落 云南 元阳哈尼族村落

5、云南哈尼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6、猜你喜欢:

1、云南哈尼族禁忌事项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哈尼族历史悠久,其人民也是很讲究礼仪的,具地方特色的禁忌事项很多。他们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可见哈尼族文化是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哈尼族禁忌事项都有写什么吧。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客人到家,全家老小都要起身让座,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客人饮过酒,主人会喜笑颜开地倒上一怀浓茶,倾心交谈。对客人必用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

进餐时,先给客人斟酒,当给所有人斟完酒后,还要给客人再斟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若是逢年过节到哈尼人家里作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团圆的糯米粑粑到火塘边烘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双手捧给客人。客人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边。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哈尼族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哈尼族禁忌

1、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

2、祭祀龙树期间,均不许从山上带树枝或者其他绿色的东西进入村寨;

3、忌讳羊日、猪日、鼠日劳动,以为可以免灾;

4、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

5、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

6、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等。

猜你可能也喜欢:

浅谈水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云南水族传统节日盘点

历史悠久的佤族木鼓舞

佤族乐器,佤族传统乐器有哪些

2、浅述云南哈尼族音乐文化

哈尼族音乐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哈尼族土地上的人民,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它充分体现了哈尼族文化的的内涵和哈尼族的民族精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哈尼族悠扬的民族音乐吧。

民歌主要有“哈巴”(叙事歌)、“阿哧”(玩的歌)、“然咕差”(儿歌)、“阿尼托”(摇儿歌)、“然咪比”(婚礼歌)、“迷煞维”(丧歌)和“莫丕差”(祭祀歌)等6类。哈巴亦称“拉巴”,是古老的叙事歌。

逢年过节,起房盖屋,接亲嫁女,丧葬祭祀或亲朋聚会时演唱。内容广泛,有12篇,包括人类的起源、哈尼族历史、四时节令、农事活动、处世哲理、宗教信仰等。以叙事性的唱述和哲理性的短歌说明哈尼族所尊奉的规矩和道理。

演唱形式有1人主唱、听众帮腔和2人对唱、听众帮腔两种。基本的音乐结构由衬词的引句、一个或若干个变化重复的乐段、众人的帮腔组成。一曲多词,反复咏唱。曲调庄重、平稳,富有内在激情,与哈尼语言音调紧密结合,似说似唱,吟唱性强。

哈尼族姑娘在吹“哩噜”。“阿哧”亦称“阿茨”、“阿其”。有“玩的歌”之意。主要为爱情内容,有的涉及劳动等其他社会生活内容。传统的唱词极为丰富,亦可触景生情即兴编唱。演唱形式有男女对唱和独唱,亦有用民间乐队伴奏的男女领唱众人帮腔等形式。

后一种往往形成自由的多声部。在山上大声唱的叫“赤玛”、“阿其古”,中声唱的叫“白”、“阿其俏”,均类似山歌。曲调高亢嘹亮,句尾常用拖腔,上下句一起一伏,形成对比。

迷煞维

迷煞维是丧葬习俗歌,为给父母和德高望重的长辈送葬时不可缺少的礼仪。哭一声唱一段,音调悲切。莫丕差即贝玛(巫师)调,属祭祀歌。因由莫丕(即贝玛)所唱而得名。各地曲调不同,有的莫丕差近似呼喊。

然咕差

然咕差意为娃娃唱,即儿童歌内容丰富。有《太阳歌》、《彩虹歌》、《放鸭歌》、《放牛歌》、《阿密册》、《搓泥团》等等。均为较古老的哈尼族民歌,曲调短小,音域不宽,多数可边歌边舞。阿尼托意为领娃娃歌,即摇儿歌。多由妇女轻声哼唱,旋律娓娓动听,多用相似的乐句反复吟唱。然咪比嫁姑娘的歌,系婚礼风俗歌有“出嫁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内容不同,曲调也各有差异。

器乐

哈尼族吹管乐器较多,有梅巴(巴乌)、哩噜(草杆)、扎比、俄比、册节(栽秧号)、乌翁、切波、期哩、亚加、确索、葫芦笙等。弹拨乐器有三弦、四弦、口簧等。拉弦乐器有小二胡和坎吉,坎吉构造和小三弦相同,置琴筒于两膝间,用马尾弓子演奏。打击乐器有鼓、象脚鼓、竹筒、锣、镲等。器乐曲多来自民歌和歌舞曲。分“阿赤”和“苏萨”两类。

猜你可能也喜欢:

云南纳西族的由来与起源

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关系与区别

纳西族木姓来历与传说

纳西族春节习俗,你了解多少?

3、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哈尼族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是一个内部支系繁多、文化富有神话色彩的民族。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阿玛施节,一起来看看。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属龙日举行。哈尼语中的“玛”意译为“女性”、“母亲”,所以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做“祭母节”。

另一方面,哈尼族虽是多神信仰,但人们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人的保护神,哈尼语中所谓的“阿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也有人把该节译做“祭神树”,也就是祭寨神树的节日。

相传,远古时人和鬼是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鬼住草木丛中,人住杂草不长处。鬼常跑去扰乱人,于是人到天神处告状,天神同情人类,遂让女儿变作树木给人类作护寨神,并叫人每年此日到鬼住的地方敲锣打鼓,生火烧灰盖住草木,以镇恶鬼,久而久之,便成了祭祀节日。

祭寨神树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神树,届时,巫师先挥舞长刀,在寨内转游,意为将村里的火神、瘟神皆赶出去,然后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在村口,称为断路,认为这样鬼魂就无法进寨,外人见状也不能进褰。

然后,巫师带领寨人修理水井,各家取来清水冼净祭品,各户去一男子,大家一起在神树前杀一头纯黑毛大猪,用头和脚献祭,其余则平分给各户,意为与神共享。如有不生育的妇女,可到神树前抱抱供祭的猪脚,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子。

4、别样最美村落 云南 元阳哈尼族村落

众所周知,云南丽江美丽风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但是你们知道吗?云南美丽的地方不止有丽江,今天的城市文化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最具特色的村落,云南的“元阳哈尼族村落”,一起来看看。

简介

哈尼村落位于开远市红河大羊街乡哀牢山,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哈尼人在崇山峻岭中开凿出梯田,建起村寨,在此聚居。

魅力所在

云南的哈尼村寨,依山而建,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傍下梯田层层,哈尼人就在这幅员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耘,生育儿女。当晨曦绽放彩光之际,哈尼梯田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是一片清净如鳞的波纹。轻轻地飘荡在层层水波上,金色碎片缀满山体,满山流光缢彩。哈尼族村座落于半山腰,占地约5公顷,全村有150户人家,800多人。村寨树林异常茂密,鸟啼蝉鸣,充满了浓郁的原始乡土气息。民俗村集中体现哈尼梯田文化的共性即森林、村庄、梯田和江河四度同构的特征,所以又被称为哈尼族四度同构展示区。

人文环境

哈尼村落红河县的大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是奕车人的主要聚居地,共有奕车人2万多人,其中羊街乡就占了一大半,为此,红河县大羊街也被称为奕车之乡。大羊街离红河县城有65公里,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级银梯,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它们不仅满足了哈尼族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成为滇南最动人的景色。每年有数不清的摄影爱好者从国内国外来到滇南,用他们的镜头瞄准这壮观的人间仙境,不过,奕车人的民族风情和奕车女子奇特的服饰是我们特别的关注目标。

大羊街乡地处开远市南郊,位于个旧、开远、蒙自三个市县的交界处,南与蒙自县草坝镇接壤,西与个旧市鸡街镇毗邻,北与乐白道办事处相连,距城区33公里。全乡面积为2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8%,耕地面积46547亩。平均海拔1614米,年平均气温18.5℃。辖8个村委会,总人口34049人,民族以汉、彝、回、壮、苗为主。它是开远市的农业大乡。

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那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层峦叠嶂中藏着哈尼人的。哈尼人用顽强的毅力在这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世界闻名的、壮美的梯田。这片土地给了哈尼人物质所需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艺术圣

5、云南哈尼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过年是个很隆重,人民很注重的节日,在外的游子不管多远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哈尼族过年时在十月份称为“十月年”,很具有民族特色,他们把宴席排在街心,大家一起吃,体现哈尼族人的相亲相爱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可见哈尼族文化的人文化精神积淀深厚。

哈尼族过年习俗: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十月年

“十月年”长街宴以绿春县和红河县的哈尼族地区最为隆重。绿春县的长街宴在县城中心主大街举行,红河县的长街宴以甲寅乡最特色。红河县甲寅乡是长街宴的发源地,乡里每年一次的“长街宴”也是盛况空前。每家备办丰盛酒菜摆到寨中主大街,规模达千余桌,一桌连一桌,龙头接龙尾,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酒。

绿春城区都是哈尼族村寨,民风淳朴,长街宴形式古朴传统,有“天下第一宴”美称,民族服饰也走向时装化,鲜艳夺目,亮丽异彩,场面非常热烈壮观。绿春曾摆了2041桌,四千多米长,一万多人共同举杯欢庆,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长的宴席”。

长街宴这一天,出门在外的哈尼人不论离家多远,都要争取赶回来。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长街宴的,按照规矩,每家都要出一桌席,一个人。也就是说,每桌只有一位是本乡本地主人,其他的位置要留给客人。

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树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都要打秋千。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

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认为叫过,人的身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虫灾,不得病。

猜你可能也喜欢:

云南水族传统节日盘点

历史悠久的佤族木鼓舞

佤族乐器,佤族传统乐器有哪些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传统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及习俗  传统节日和习俗  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统节日知多少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