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专家支招:处暑时节小儿腹泻怎么防?
2、专家建议:老年人处暑养生四不要
3、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4、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谨记4条
5、为什么“处暑不食苦”?养生专家来解答
6、猜你喜欢:
1、专家支招:处暑时节小儿腹泻怎么防?
处暑刚刚到来的时候,天气一般不会骤然转凉,而是经常日间保持着炎热高温,到了早晚时段才有几分凉意,因此在这个时节,解暑祛湿、注意应对气温变化还是不能松懈的,否则细菌可能就会趁虚而入。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支招,处暑时节小儿腹泻怎么防?
你可能喜欢》》大雪养生最全攻略
处暑初期天气依然高温高湿,是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好时机,也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就人体自身而言,天热,出汗多,抵抗力下降,此时,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发生腹泻。那么应该怎样护理呢?请看以下十条小贴士。
1、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2、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
3、人工喂养小儿的乳品均需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避免滥用抗菌素,小儿腹泻若非细菌性肠炎,无需使用抗菌素。
5、不必禁食,多补水分。
6、适当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7、可在家中配合腹部按摩,中医的脐敷药物对于止泻有良好效果。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9、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腹部受凉。
10、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泄泻变化,及时就医。
2、专家建议:老年人处暑养生四不要
处暑节气到来后,天气将真正转入秋季,对于体质较弱的中老年朋友们来说,此时中午热、早晚凉的温度变化,很容易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养生,在日常饮食和起居上都要进行调整。那么就来了解,专家建议的老年人处暑养生四个应当避免的做法。
你可能喜欢》》处暑的气候特征
一、不要让肠胃着凉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变差,凉的食物会让肠胃难受。初秋,饮食烹饪要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食物,最好加些葱末或姜末,既可以暖胃,又可以有杀菌的作用。
二、不要喝水太少
初秋,部分地区气温依然比较高,天热的时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可以准备一个小容量水杯,喝的时候小口咽,每次的量约为大半杯。
三、不要让眼睛暴晒
对于老人来说,眼睛比皮肤更怕晒。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病变”。对于患白内障、角膜炎等眼疾的老年患者来说,保护双眼不受紫外线侵害可促进疾病恢复。如果要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同时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
四、不要在早晨外出锻炼
为了避开秋季艳阳的照晒,有的老年人一大早去公园晨练,这样对健康并无益处。一是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严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老人早晨血液凝聚力高,易形成血栓,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而下午5点钟以后,人的敏感度、协调性及适应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气温也较低,十分适合锻炼。
3、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在我国每年的的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反映了暑气到此为止,秋天来临。处暑前后有很多习俗,民间会有一些祭祖的民俗活动,而且秋意渐浓,也是人们赏秋的时节。下面就一起随董易林老师来看看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一般情况下,处暑前后即为农历的七月中旬,此时民间会有祭祖的民俗活动。已经过去的 “中元节”即是处暑前后的重要节日。中元之日,人们以果蔬布施祭祖,追思先贤,祈祝安康。
民间也有处暑吃老鸭子的传统,而且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据说一般在处暑这天,老北京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而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以祈祷平安,渔利丰收。
以上讲的是处暑时节的一些流行习俗。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处暑节气的养生保健也非常重要。因为处暑“暑气止,天始凉”,处在气温变化交替的节点,所以,特别容易引起人的身体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一些诸如感冒、痢疾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也同样不可忽视。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对此,就应“燥则润之”。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而饮食一些粥类,诸如薏米、银耳、莲子、百合等,也有清肠润燥、健脾养胃之效。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而每逢雨后气温则下降明显。因此,对应这种气候特点,在早晚时间还要注意酌情添衣。但忌多忌捂。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在秋天时间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衣物,而是随着天气的慢慢转凉变寒酌情加衣,以增强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进而能很好地适应冬天的严寒天气。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天运五行查询大全
五行属性查询表
为什么频繁爆出明星吸毒事件
4、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谨记4条
阳历的8月23日,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其中,“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处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暑天天气将过去,到此为止了。而在由热转凉的季节变化中,尤其要注意养生保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那么,在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要谨记什么呢?且随董易林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防热
处暑是表明天气变化、由热转凉的节气,但并不是说,过了处暑天气就变凉了,而是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有民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处暑,热死老鼠”。而这里所说的热,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秋老虎”。“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7-15天。所以,尽管处暑当日,即8月23日正好是三伏天“出伏”的日子,但仍要注意天气的回热现象,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润燥
处暑过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燥则润之”,因此,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是应对秋燥的重要养生保健方式。
在众多果蔬中,润肺除燥者当首推秋梨。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无论生吃还是熟食,口味俱佳,且“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加上秋梨本身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可利尿、通便,还可促消化、增食欲,可谓是秋季推荐水果之佳品。
除乏
随着秋季的深入,自然界中的阴气增加,阳气减少,对应的人体的阳气也渐渐收伏,慢慢潜藏。所以,相较于“春困”和“夏打盹”,人们在入秋处暑后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浑身乏力无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为防止“秋乏”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而且也同样适用少许的午休来有效缓解或消除秋乏的情形。
伸志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悲秋”可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与季节的特征息息相关。进入秋季处暑节气后,黍、稷、稻、粱类农作物逐渐成熟,而天地万物也由春夏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转向萧条冷落,开始凋零。伴随着这种天气变化,加上秋干气躁,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伸志舒气,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处暑之后,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比如约一二好友郊游、登高望远,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也可在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比如散步、小跑、下棋,都是有效伸志的方式。
5、为什么“处暑不食苦”?养生专家来解答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导规律之一,还与传统中医养生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节气到来,在养生方式上也要进行不同的调整,那么就来了解,养生常讲的“处暑不食苦”是什么原因。
你可能喜欢》》处暑交运是什么
处暑时秋燥尤为严重。而燥气很容易损伤肺部,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同时,肺与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肾密切相关,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肺燥津亏的典型症状有口鼻干燥、干咳甚至痰带血丝、便秘、乏力、消瘦以及皱纹增多等。
在五味中,苦味属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肺病禁苦”一说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就有所提及,而且《皇帝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所以处暑养生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
如果已经出现肺燥津亏的症状怎么办呢?此时就一定要及时冲泡麦冬、桔梗、甘草等饮用,或是吃些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比如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
中医食疗专家指导处暑饮食
1、饮食上增应酸减辛,以助肝气,食物可选用银耳、蜂蜜、甘蔗、银耳、梨、冬瓜、萝卜、菱角、燕窝、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热安神之品。
2、以敛神降气、润燥养肝、滋阴利水为养生原则,以保持五脏无偏的健康状态,宜选用玉竹、石斛、沙参、百合、莲子、白果等药材。
6、猜你喜欢:
老年人养生保健
TAG:老年人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