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规模宏大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洛阳龙门石窟的文化价值)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0-18 16:12:54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规模宏大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

2、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3、规模宏大,内容多样的陕西陇州社火

4、洛阳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之一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5、猜你喜欢:

1、规模宏大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处,龙门石窟也是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国家级五a景区。这龙门石窟在北魏中期至北宋开凿建成,这气势磅礴的龙门石窟你是否想要去了解一下呢?本期洛阳文化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龙门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

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

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香山寺地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2、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曾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中国四大发明之中,有三种都出自河南,这块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真当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带来河南十大旅游景点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而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i)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

(ii)是对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现,在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iii)是对中国唐朝高度的文化水平和成熟的社会的展现。

3、规模宏大,内容多样的陕西陇州社火

陕西陇县古称陇州,境内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自古有“关陕锁钥”之称,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历史底蕴厚重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习俗,而陇州社火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规模宏大,内容多样的陕西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州社火表演已达空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共有“社火会”300余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更丰富多彩,表演技艺更加精湛感人。而且一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装扮形式。近年来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还会举办“陇州社火游演大赛”,传承发展了民间艺术,激发了城乡群众精神士气。

陇州社火的种类十分丰富,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迁、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在表演形式方面,除了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

在表演内容上,陇州社火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为主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在丰富多彩的陇州社火中,马社火是最普遍、规模最大的,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表演阵容中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震耳欲聋,表演者挺胸昂首、神采亦亦。展现出黄土地西部壮士的雄风,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则是陇州社火的主要特色。

在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后,如今的陇州社火已名闻中外,近年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友人观摩了陇州社火,国内有万余名专家、学者、记者、有关方面领导观摩并宣传了陇县社火。千余年来繁延不衰的陇州社火体现了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4、洛阳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之一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在我国有一些石刻艺术,不仅仅好看,而且很有自己独有的魅力,让人走进就不想离开,而河南洛阳市的龙门石窟正是中国的石刻艺术之一,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龙门石窟吧!

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

奉先寺、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

药方洞、老龙洞、惠简洞、看经寺、香山寺、白园

碑刻题记、蒋宋别墅、擂鼓台三洞、摩崖三佛龛

龙门石窟的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相关阅读:中国四大石窟是指什么?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5、猜你喜欢:

THE END

TAG: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火车站到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攻略  洛阳龙门石窟门票多少钱一张  龙门石窟照片  龙门石窟的历史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