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0-25 04:13:53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

2、大乘佛经有哪些,最经典的大乘佛教佛经

3、大乘佛教果位是什么,分别有哪些

4、大乘佛教净宗介绍,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5、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6、猜你喜欢:

1、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

这期宗教文化带来的是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显密要圆融,不能彼此排斥、诽谤。显密宗都强调基础的修法,都重视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来看看吧!

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显密要圆融,不能彼此排斥、诽谤。显密宗都强调基础的修法,都重视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但是二者在修法上有区别,对此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说念咒了就认为是修密宗了,一说念佛了就认为是修净土宗了,一说打坐了就认为是修禅宗了,不是的!念咒不一定是修密宗。显宗里也有很多咒语,每一部经里都有咒语,这是每一部经的精华。但是经里讲的是咒语的功德,没有讲具体的修法。密宗里讲的是具体的修法,通过什么方式来修这个咒,怎样才能实现这些功德。显宗里不讲这些具体的方法。

不管什么时候,一切都要观为圆满:住处圆满、上师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时间圆满。以五种圆满为基础的修持才叫修密法。一切都能观为清净,不是把不清净的观为清净,而是一切本来清净,这个时候才算进入密法。你有五种圆满的修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修两个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持两个次第以后才能修大圆满法。明观五种圆满,你真正认识到了是最好的,如果你暂时没有认识到,也要深深地相信。如果你不相信,还有怀疑的话,你就不是修密法的人。之前,虽然你念的都是密宗的仪轨,念的都是大圆满的修法,但实际上都是显宗法而不是密宗法。

密宗与显宗所采取的方法的差异,也在于在对境当中修持方法的多与少。密宗里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特别强调在对境中修行,所以成就快。无对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对境修一刹那。显宗里,尤其是小乘佛法总是避免对境,很少有在对境中修行的方法,所以小乘修行者不能获得彻底、永久的解脱。显宗里大乘佛法虽然有在对境当中的修法,但是很少,所以成就慢。

显密一定要圆融,不能互相诽谤。谤法有罪过,有严重的后果。显密宗都是正法,都能到达目的。但是人的根基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不同,一个是坐飞机,一个是坐火车。要看自己的缘份在哪里,自己的根基在哪里。有条件坐飞机就坐飞机,没有条件坐飞机就坐火车。坐飞机快,坐火车慢,但是最后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显密法门之间也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都是救度众生脱离痛苦的方法,如果你认为有矛盾、有冲突、有怀疑,还是没有精通佛法,那自己就要好好地学一学。这是你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

2、大乘佛经有哪些,最经典的大乘佛教佛经

佛教,世界三大教之一,历史渊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许许多多的佛经,在以前佛经都是口头相传,由佛陀向弟子口头传承。佛陀圆寂后由弟子继续传承。后来慢慢开始篆刻成书,那么在如今存有的佛经大全中大乘佛经都有哪些经典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观赏一下吧。

大乘:梵语mahàyàna。mahà意为大,含有崇高、高级之义。yàna为车乘,运载之义。谓能将无量众生从生死此岸运载至觉悟彼岸,故名“大乘”。指三乘菩提中的菩萨乘(或佛乘)。

大乘同样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作为预备功夫的理论,思索了存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其对最高体验的追求和修持实践可回溯至印度的瑜伽传统。这种禅定止观的修持目的在于排除分别心,达到无所见,体会不可言说的绝对境界。被称作般若智慧的理性活动是受到鼓励的,但它最终仍然是为了导向对空性的认知。

大乘理论中的涅槃不仅仅是寂灭不生或超越轮回流转,它是佛的境界,故又可以称法身、佛性、真如等,即我们所谓的绝对者或本然之体。涅槃是无所不知的存在,按佛教的说法,它不是某种世间的知识,而是明净的心识之体,它反映世间一切生灭而本无的诸相却不为其所染。这种状态也就是密教中修持者在本心中去寻求的空。

通过观想,修习者可以有无量诸佛现前,因为空是一切缘生相有者之母,秘密咒术和陀罗尼一类的经典被合法地吸收到大乘中来。大乘佛教派别包括中观派、瑜伽行派等,以及别的一些或以经典为宗依,或以修持主张为差别形成的宗派,如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三论宗、禅宗等,它们代表了大乘思想从印度向中国和日本传播的千余年间的演化结果。

中观派的思想依据在般若经类中,其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为龙树及提婆等。依据他们的论著,以后形成了中国的三论宗。龙树的《中论》,在从缘起而显示相待性相对性,从不生不灭之八不而肯定空性与中道。从世俗与胜义二谛来看待缘起、空、假,从而得出中道正观。中观思想对于天台、华严、禅宗都有所影响。

在印度,中观思想刺激了瑜伽行派的产生。无着、世亲等将《楞伽经》等的思想系统化。其学说可概括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它描述世界的虚幻性及本体真实性用三性三无性的理论。认为解脱过程无非转染成净,转识成智。主张通过修习瑜伽功夫而培养正智。瑜伽行派的特征是瑜伽观想和琐细的心理分析。

在中国及日本这一学说通常称唯识宗或法相宗。真谛(6世纪)译出《摄大乘论》为瑜伽行哲学流通之始,玄奘师徒是中国以及日本法相宗的创立人。玄奘的学术渊源可回溯至那烂陀寺的护法一系。华严宗的思想根源在印度,但宗派成立是中国才有的。该宗成立的依据是《华严经》,该经主旨是说大日如来为世间万法本源,一微尘一刹那均同全体和永恒是同一的圆融的。

由此引出华严宗的宇宙论及世界观——法界缘起,以及一整套关于顿悟的信解行证理论。华严宗在中国的思想前导是依于《十地经论》的地论学派.天台宗也是佛教在中国和日本发展的产物,但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印度经典《法华经》。该经由鸠摩罗什译出并由慧文慧思加以发挥,但该宗真正的创立者是在天台山传教的智?。《法华经》的要义可归结为开仍实,会三归一。

但在天台宗体系中,佛陀教说被归纳为五时八教。天台宗的中心教义是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禅定修持则主张一心三观。净土宗经典主要是《无量寿经》禅宗的经典依据在《楞伽经》和《六祖坛经》整个大乘佛教就是透过六度、四摄,积极地提升自己慈悲和智慧的能力,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培养。自利益人,也提升人们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的博大胸怀,无论布施一钱,乃至常施恩惠于万众,不望其报,于一切有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福慧双运。

【结束语】上边提到的只是一部分当然还有《大乘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说大乘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大佛顶首楞严经》、《首楞严三昧经》、《大般若涅盘经》、《金刚波若波罗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经典。

3、大乘佛教果位是什么,分别有哪些

“真诚,是一个人的本性;善良,是一个人的天性。不管遇见任何人,真诚才能走进心里;无论碰到任何事,善良永远不过期。强势的语气也许会让人口服,但善良的行动更会让人心服。”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宗教文化看看大乘佛教果位是什么?

果位

果位为佛教用语,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内容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释义

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分类

小乘佛教

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

大乘佛教

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4、大乘佛教净宗介绍,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那么,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宗教文化了解了解大乘佛教净宗吧!

净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讲了净土法门。在大藏经中,专谈净土以及带说净土的经论,有数百种之多。印度着名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等均有净土论着,解释与弘扬净土法门。

简介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宗由东晋慧远大师(334年—416年)创立,奉《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为相承祖师论释;尤尊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

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朝道绰(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导(613-681),以“三经一论”为教材,以“持名念佛”为方式的净土宗宗义和行仪得以完备地组成,所以善导为公认的净土宗实际创立者。

唐朝中期之前,学习佛教的多是社会上流人士,而昙鸾、道绰和善导开创出的持名念佛,以其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打开了通往民间的大门,奠定了民间佛教的信仰格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唐武宗灭佛后,不少宗派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但净土宗却呈现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大生命力,宋代开始的禅净合流,带动了天台、华严、法相和律宗同归净土。

明清以后,净土宗更是一枝独秀,成为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一句“阿弥陀佛”,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名片,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

5、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许多的修真小说中都能了解许多的佛教文化,其中的修真便是成仙、成佛。大乘便是指修为大乘,小乘却是指修为稍差。那么,在佛教文化中大乘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是否如你所了解的一般呢?!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大乘是自小乘后兴起的,小乘之所以称为小乘,“乘”类似“轮”,代表交通工具或渡河的工具;“小”顾名思义是小众的意思,小乘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人人都能成佛的,只有极少数人、并且需严格按照佛陀教导的人,才可能能到彼岸世界。

大乘则不这样认为,大乘把成佛的条件变宽了,而且不会强调要以何种特定方式修行。所以原本在印度,大乘并不是主流派系,但是传到中国后,大乘却成为了主流派系。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小乘不把释迦牟尼当神看,这也是为什么说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佛教是不承认有神的,这里说的神是相对于其他一神论宗教所描述的“最高、独一、永恒的主宰”;而非那种只是有点法术或超能力的鬼神,简单的说就是承认超自然事件与存在,但不承认有最高权力与不变权利。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