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中秋节的历史演变?)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1-14 08:04:41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中秋节的历史演变 从重浪漫到重人伦

2、缅怀节日历史:中秋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3、关于过中秋节的意义

4、中秋节为了纪念什么

5、中华民族中秋节历史以及习俗大全

6、猜你喜欢:

1、中秋节的历史演变 从重浪漫到重人伦

说到中秋节,人们的第一反应或是月饼,第二反应或就是团圆了,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这是中秋节重人伦的一面,也是中秋节的一层重要意义。但在历史上,中秋节曾经是一个极尽浪漫的狂欢节,成为重亲情的节日是后来的事。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讲述中秋节的历史演变:从重浪漫到重人伦。

如果要给中秋定一个氛围主题,大概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其乐融融的家人团聚,不过事实上,这个节日在唐宋时期曾经带有狂欢色彩。

民俗学者马光亭介绍,古人认为,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早在周代,就有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通常是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这种祭祀的礼仪曾一直是专属皇家的祀典,直到隋唐以后,皇家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月崇拜的世俗气息逐渐增强。

至唐宋时期,中秋节的格调定位于浪漫、狂欢,由月、酒、乐、诗、神话造就。在唐朝,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人的思想也空前开放自由,全唐诗中上至官员文人下至寻常百姓,都要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赏月、宴饮、聚会。

至宋代,民俗文献里明确提到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全天都过节,中午就纵情饮酒,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到晚间,人们又“争占酒楼玩月”。

到了明朝,中秋节虽然还要围绕月亮来进行各种节庆活动,但是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着的调整、变动。受儒家文化和理学的影响,明代之后的中秋节,拜月祈福、亲人团圆的主题凸显出来,更加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朋团圆作为中秋节俗的第一主题,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氛围变得“中规中矩”,这个过程正体现出我国中秋节从浪漫狂欢节到重人伦亲情的一个转变。

2、缅怀节日历史:中秋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比较常见的节日活动有吃月饼、赏月等等。但除此之外,我国民间自古还流传下来不少中秋过节民俗活动,现在就让我们来复习节日历史,中秋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你可能喜欢》》2017年中秋放假安排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二、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三、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四、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五、吃鸭、螺、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

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而在清乾隆《潮州府志》中则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秋节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各地习俗,寄托了我国人民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3、关于过中秋节的意义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有着许多浪漫美丽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等。在这一天,人们对着天上明亮的一轮圆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关于过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意义,你知道吗?

1、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4、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相信心诚则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然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你会后悔莫及!

5、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6、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4、中秋节为了纪念什么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这一天,中秋节象征着家人和睦团圆,中秋节是老人们向往的日子,也是海外华侨非常关注的节日。自从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就开始流行起来了。那么中秋节是在纪念什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中华民族中秋节历史以及习俗大全

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在这个全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小编先祝天底下所有中国人都家庭和美,团团圆圆。我们中国人历来重视中秋节,随着历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秋习俗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许多的亮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重大节庆活动。

今天,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汇集成中华民族中秋习俗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你也许会喜欢:

中秋节的由来,2014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盘点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的民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